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不是说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说让学生获得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是让学生会发现问题,愿意解决问题,也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我总结了自己教学经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无数次成功的喜悦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新到底是什么
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创造,不一定是什么惊人的发现。学生对物理现象对独特认识,从中发现新颖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能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提出新颖的,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只要合乎情理那也都算是创新。从物理的角度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不是流水线,学生不是标准件,教师当然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富于情感的生命个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失,才能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平等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伙伴。
课堂首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其次才是获取知识的场所,学生是这个场所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客人、参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落后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做学生的好朋友,每一次探究实验都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从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并得出结论——物理实验结论的拓展全由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万万不能探究实验由老师代替完成,也不能先讲了物理知识,再做探究实验,那样就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逐渐消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不知道何为探究,这样的“探究实验”也就起不到探究的作用,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根本没有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分组探究,组内讨论,组际讨论,师生讨论,这样就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物理探究活动就是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行探究,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老师应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要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的质疑过程,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管错对,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才提出来的,对的一定要表扬,错的绝对不能批评,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也就不会有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前进的过程。许多科学家的观点被推翻了,被修正了,物理知识也就更新了,这正是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体现。
四、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只是强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物理知识,还应适时地将物理知识迁移到生产生活中、迁移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也以此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富于创新的自学能力
对于自学能力许多老师认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回家看看书,做做题,这是错误的,自学能力应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上物理课的前一天,我先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提出一系列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形成每个学生各自的、不太完整的认识,再经过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参与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社会热点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来讲同样是热点话题,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在讲解能量的开发与利用时,提了一下陕西省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说是见解五花八门,但却都有可用之处,甚至有些观点非常独特,有谈焚烧秸秆的危害,有谈秸秆的再利用,仅秸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方法,比有些大人都专业,让我感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潜力巨大。适当地让学生分析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避险方法等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
论文作者:汪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