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英妮(通讯作者),韦奕丞,温凤倩,邹丽丽,米琨,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前交叉韧带术后肿痛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n=50)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n=50),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消肿率。结果:术前1h疼痛度和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治疗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效果明显,同时形成了“止血不留淤”的中医外治护理理论,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新思路,有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肿胀;疼痛;关节镜术后;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165-02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关节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1]。但由于手术后常伴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而疼痛是术后护理的难点,笔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肿痛,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前交叉韧带术后肿痛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n=50)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n=50),其中男69例,女31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明确,有关节镜手术指证;(2)年龄18~70岁,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患肢无感觉障碍,可行冷疗;(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痉挛性疾病;(2)老年痴呆、恶性肿瘤、皮肤病、药物过敏、感染病灶等。

1.3 方法

1.3.1制作方法

三黄散外敷操作方法:(1)取适量的三黄粉加冷水用压舌板将药粉调成糊状;(2)剪取大小为10×10cm的薄膜纸片,将三黄散药糊用压舌板均匀摊于敷贴或者玻璃纸上,厚度适中;(3)将摊药超过膝关节上下10cm范围包绕,敷于整个膝关节;(4)用胶布外贴或绷带包扎固定药贴。

间歇冷疗操作方法:(1)准备11寸冷敷理疗袋两个;(2)制冰机制冰;(3)取适量冰块,装入冷敷理疗袋至1/2~2/3满,再加入少量水,排气,旋紧袋口,外包防水治疗巾,制成理疗冰袋。

1.3.2使用方法

治疗组:三黄散外敷联合间歇冷疗,术后当日回病房后6h内予三黄散外敷外膝关节,每日一次,每次4~6h;术后当日回病房后6h内将理疗冰袋分别置于患侧膝关节髌上囊及髌骨面,间歇冷敷:冷敷30min,停敷30min,连续四次,每日两次。

对照组:患肢平放于舒适体位,予软枕抬高。

同时,两组均以生理盐水250ml+丹参川芎嗪10ml,生理盐水250ml+七叶皂苷钠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麻醉苏醒后均指导行患肢踝泵运动,每日3次,每次15min。

1.4 观察指标

疼痛度:在术前1h,术后24h、48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VAS)[2]观察患肢疼痛,0~10分评分法,由弱到强,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肿胀度[3]:在术前1h,术后24h、48h观察患肢肿胀度,1分: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2分:皮肤肿胀伴皮纹消失,皮温稍高,但无水疱形成;3分:皮肤明显肿胀、发亮、出现水疱,皮温明显增高。

肿胀值:在术前1h,术后24h、48h,患肢保持外展位,测量髌骨上下缘5cm~10cm处患肢周径,计算肿胀值公式:肿胀值(cm)=患侧值-健测值。取髌骨上缘、髌骨上缘5cm、10cm处标记同时测量3个固定位置点的周径,取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1h疼痛度和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治疗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和表3。

表1 两组术前1h疼痛和肿胀程度比较

 

3.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普济方·折伤门》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积不散,则为肿、为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行伤肿,气伤痛,气血俱损故为肿为痛。”《圣济总录·伤折门》云:“人之一身,血荣气卫,循环无穷,或筋肉骨节,误致所伤折,则气血淤滞,所伤不得完,所折不得续”。中医认为肿胀属于“水肿”、“淤血”范畴,主要病理改变为气滞血淤,故常以活血化淤治疗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关节镜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肿痛,主要与术中刨削滑膜、软骨等组织形成的创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关节内环境破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病理改变,上述因素导致关节内出血、炎性液渗出,进而出现关节肿胀、疼痛[4]。随着关节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在术后短期内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和疼痛,从而延误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5]。

中药外敷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作用于患部,从而维持局部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起到散瘀、消肿和止痛的功效。我们所采用的三黄散为我院院内制剂(桂药制字Z01060029),由黄芪、黄柏、大黄各等分(1:1:1)研成细粉状后,红外消毒,装袋备用,三黄散中的大黄入脾经,脾主肌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泻火解毒的作用;黄柏入肾经,肾主骨,有解毒疗疮、清热燥湿的效果;黄芪入肺经,肺主皮毛,具有解毒、泻火等功效,三种配伍使用,有解毒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从现代药理研究方面来看,大黄有凉血解毒、逐淤通经的作用,而黄芪、黄柏则分别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湿热的作用[6],于大黄协同,其有很强活血化瘀、止痛、消肿作用[7]。冷疗,利用低于体温的介质,通过接触降低机体温度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8]。短暂较深的低温可以兴奋神经系统,过长则作用相反。现代护理学研究表明间歇性冷疗可以使微血管收缩,降低神经传导速度,使细胞代谢减慢,组织温度降低,起到止血、镇痛、消肿作用;三黄散外敷可以化淤血、止痛、消肿。两者联合有“止血不留淤”之效,更有效的改善关节镜术后疼痛、肿胀的情况,且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既不受消化道pH值的影响,又避免了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安全可靠。

本研究根据三黄散的中药特性及间歇冷疗的作用原理,提出“止血不留淤”的中医外治护理理论,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案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提高了骨科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住院费用,还能培养年轻护理科研人才,丰富中医外治护理内涵。然而我们需要改进的是三黄散药糊干湿度厚薄度不一、外敷于膝关节固定性差、患者对间歇冷疗不能完全配合等,仍有继续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韬,周运峰,袁冬,等.中药外敷治疗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胀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4046-4047.

[2]田润溪,郝玉芳,郭红.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和冰敷冷疗的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11):10-13.

[3]孙卫平,王善超,邹华强.膝关节镜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技术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25-26.

[4]李晓华,袁潮钢,曹岐新.祛肿膏外敷治疗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肿胀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08):589.

[5]付佳,高凡,李鸿艳.肩关节镜术后患者加压冷疗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8):942-945.

[6]张伟.改良三黄散外敷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疗效观察[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05):338-340.

论文作者:周英妮(通讯作者),韦奕丞,温凤倩,邹丽丽,米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性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论文_周英妮(通讯作者),韦奕丞,温凤倩,邹丽丽,米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