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论文_李宏英1,常峰2(通讯作者)

李宏英1 常峰2(通讯作者)

(1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 037006)

【摘要】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098-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更为严重的可能会有下肢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年轻人尤其是白领阶层,久坐、爱穿高跟鞋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使得此病不仅仅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是上个世界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多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及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为了进一步对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26~58岁,平均年龄为(49.5±3.6)岁;椎间突出类型:L4~L5 19例,L5~S1 16例。观察组35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29~64岁,平均年龄为(52.8±5.7)岁;椎间突出类型:L4~L5 20例,L5~S1 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牵引、理疗、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3-6]。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以利多卡因(0.5%)进行局麻,经C型臂X线片正侧位对手术节段确定皮肤进针点,然后进行穿刺。对患者行疼痛诱发试验,以22号穿刺针将1mL亚甲蓝+5mL碘海醇造影剂混合液注射至椎间盘中心,然后行疼痛复制实验及椎间盘造影。取22号穿刺针,通过18号穿刺针将导丝插入,再拔出穿刺针,将椎间孔扩大成型,然后放置工作通道。通过工作通道将经皮椎间孔镜置入,以液体进行连续冲洗,再以内镜进行检查,在发现蓝染变性髓核之后将其取出,将外套管拔出,并行无菌包扎。

1.3 疗效评价

①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7]: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MRI检查神经根未受压迫;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经MRI检查神经根受轻微压迫;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经MRI检查神经根受压迫。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②以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7],该量表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36个条目,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理想。③以我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按照得分分为[8]:十分满意(得分>85)、比较满意(得分60~85)、不满意(得分<60),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小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症状,是由机械压迫、化学刺激及自体免疫反应等因素引发患者腰腿疼痛[9]。临床上以往多采用牵引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静电理疗贴治疗等方法,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发病部位特殊,临床疗效不太理想[10]。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及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手术一方面不会破坏腰椎骨质、韧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视野清晰、安全性高、操作准确等优点,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损伤,避免形成血栓,缓解患者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符合李长青等[14]报道的8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表明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为理想。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可能为,局麻条件下手术,手术创伤比较小,不会对患者椎旁肌、脊柱及韧带稳定性造成影响,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在治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表明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效果更为确切,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总而言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磊,路绪超,朱贤友等.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102-103.

[2]关广文,王永维,关云萍.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J].当代医学,2014,20(11):38-39.

[3] 赵伟,李长青,郑文杰等.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9(13):1163-1165.

[4]陈臣,李宇卫,陈华.内镜技术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3,37(10):1052-1053

[5]吴建军,刘春华,梁珪清等.TE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3):1906-1907.

[6]王军,刘敏,张嘉瑞.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近期疗效[J].当代医学,2012,18(6):371-372.

[7]马亮,贺业腾,于明光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的近期疗效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9):708-710.

[8]谢旭华,雷云坤,刘伟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5):463-465.

[9]李平元,苏小桃,欧军等.经皮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0):1070-1072.

[10]薛双桃,夏大宝,戎祖华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325-326.

论文作者:李宏英1,常峰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  ;  ;  ;  ;  ;  ;  ;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论文_李宏英1,常峰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