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构建论文

西南山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武克军①②③ WU Ke-jun;郭剑英①③ GUO Jian-ying

(①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乐山614000;②四川世界遗产普及基地,乐山614000;③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乐山614000)

摘要: 如何准确构建定量评估旅游扶贫文化绩效的指标体系是旅游扶贫研究的难点。基于“生产、生活和生态”原则,构建包含四个层次54个指标的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来表征村民内心所期待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慰藉来评估旅游扶贫文化绩效。对西南山地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进行量化评估,不仅为旅游扶贫的可持续程度和维护村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参考,而且也可以为丰富和完善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体系,提供新的评估参考标准。

关键词: 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西南山地

0 引言

“旅游扶贫”的核心就是关注贫困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个方面不仅是扶贫的逻辑起点,更是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能否可持续的逻辑终点[1]。旅游扶贫从定性评估旅游产业的乘数效应开始,20多年来的绩效评估研究涉及了经济绩效[2-4]、生态绩效[5-7]、社会绩效[8-10]、土地利用与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1-12]、村民参与意愿[13-15]、村民话语权[16-18]和村民感知[19-21]等。这些研究为旅游扶贫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案例,有力推动了我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然而从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视角进行旅游扶贫文化绩效的评估研究还比较缺失,因此有必要关注能够改善留守村民内心所期待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

从河北里庄到北京王府井,从金台西路到王四营,70年来,人民日报印刷厂与人民日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断壮大,始终是党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人民日报印刷厂始终秉持党报人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奋战在党报印刷出版的第一线,为人民日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代际或群体间传承的知识经验、信念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22]。一方水土一方人,因此聚落在不同地理环境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认知。这种文化认知从来源而言,均是特定地区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的活动中进化学习得来。西南山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貌特殊的拥有丰富独特文化的典型区域[23-24]。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11日做出指示“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25],因此,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有效的评估该区文化绩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1,26-28],结合西南山地村民对旅游脱贫的美好期待,构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丰富和完善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提供参考。

1 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原则

1.1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科学性体现在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生产、生活和生态”原则出发,以村民贫困因素中最具代表性的“村民生产、村民生活和村民生态”来评估村民贫困。实用性原则指的是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具有普适性。

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从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因子层组成评估体系。可比性是指旅游扶贫文化绩效可以进行本地区的不同扶贫年度的纵向比较(时间维度),也可以进行不同区域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空间维度)。

本文针对某深埋隧洞工程富水强蚀变岩TBM洞段出现的塌方、挤压大变形和流沙等问题,专门设计了注浆模拟试验,分析了浆液在不同围岩中的扩散范围、固结强度及注浆方位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进一步验证了模拟试验成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也为类似隧洞工程在穿越富水强蚀变岩地层时的病害防治提供了借鉴。

1.2 系统性与可比性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效利用古诗文佳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轼的“秋雨晴时泪不晴”;秦观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传唱至今,历久弥新。

1.3 定量与目标性原则

旅游生产扶贫准则包括劳动生产、土地生产和技术生产三个方面。在劳动生产指标中,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乡村旅游人员性别比和旅游劳动结构来表征。其中旅游劳动力结构通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数量的比值来计算。旅游扶贫土地生产方面,采用旅游用地利用率、旅游用地产出率和单位面积人均收入来反映。其中旅游用地利用率通过旅游建设总面积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量的比值来计算,旅游用地产出率用该年度旅游总收入与旅游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来衡量,单位面积人均收入通过年度旅游收入与旅游区域总面积来测度。在旅游扶贫技术生产方面,包括年度旅游免费培训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和旅游人员占比,其中旅游人员占比通过该年度旅游从业人员与乡村总人口数的比值测度。

按照“平战一体、专司主营”的原则,各级装备保障部门要加快理顺领导指挥关系。平时,军以上装备保障部门应以核心骨干力量为主,领导组织部队的装备采购、管理、维护以及供应等工作;军以下联勤保障部门要主动适应新体制架构,实现联勤保障部门内部各级与相同职能的军以上装备部门的业务衔接。战时,军以上装备部门应以装备保障指挥机关的角色纳入一体化联合指挥部,指挥协调装备保障行动;军以下联勤保障部门应根据战区联指的指令,迅速进入战时装备保障指挥模式。各级装备保障机构平时应按照“常态运行、精干高效”的原则要求,简化装备保障组织实施流程,以便战时能够快速释放装备保障效能。

2 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1.1构建了评估西南山地民族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的指标体系

2.1 村民文化指标体系

村民文化子目标主要表现为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和生态文化三个方面的准则。

旅游生态扶贫准则包括资源生态、环境生态和污染生态。在资源生态指标中,分别用乡村环保投资额、乡村环保投资占区域GDP比和乡村环保投资占区域第三产业的比值来表征;在环境生态方面,包含人均绿地面积、林地退化强度和耕地退化强度三个因子。其中,林地退化强度通过年度林地减少面积与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来度量,耕地退化强度用年度耕地面积减少率来计算;在污染生态方面,主要包括旅游垃圾处理率、旅游污水处理率和噪声达标区比例。其中,噪声达标区比例通过旅游噪声达标区与旅游区总面积的比值来计算。

村民生活文化准则包括基本生活、文化生活和城乡生活三个指标。在村民基本生活方面,用恩格尔系数、住房困难系数和医疗困难系数三个指标来衡量。其中恩格尔系数是指村民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住房困难系数用商品房年度平均售价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来放映,医疗困难系数通过村民数量与乡村医生数量的比例来计算;在文化生活方面,用乡村文化站数量、体育场馆数量和文化基础投资三个因子来表征。其中文化基础投资用该年村民文化建设投资金额来计算;在城乡生活方面,通过城乡人均纯收入、城乡恩格尔系数和城乡基建投资比三个因子来表征。其中,城乡人均纯收入比通过该年度城市人均纯收入与村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计算,城乡恩格尔系数比用该年度城市恩格尔系数与村民恩格尔系数的比值来度量,城乡基建投资比采用该年城市基建投资额与乡村基建投资额的比值来衡量。

村民生态文化准则包括资源生态、环境生态和污染生态三个指标。在资源生态方面,通过清洁能源使用率、秸秆回收率和家畜废弃物利用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其中清洁能源使用率因子用沼气池普及率衡量。在环境生态方面,采用卫生厕所普及率、饮用水达标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来反映。在污染生态方面,采用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和生活污水处理率来表征。

2.2 旅游扶贫指标体系

旅游扶贫子目标主要表现为生产扶贫、生活扶贫和生态扶贫三个方面的准则。

定量原则是指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使用定量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目标性原则是指为了发现村民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导致贫困的因素是否得到减轻或缓解,从而引导和鼓励旅游扶贫活动向正确的乡村振兴方向和村民脱贫目标发展。

旅游生活扶贫准则包括基本生活、文化生活和城乡生活。在旅游基本生活扶贫方面,采用人均旅游收入、旅游收入增长率和旅游人数增长率来反映;在旅游文化生活扶贫方面,通过旅游演艺年度投资额、旅游演艺收入增长率和年度旅游演艺回报率来测算;在旅游城乡生活扶贫方面,包含村民人均年度纯收入增长率、年度旅游投资额和年度旅游投资增长率。

优化目标是将性能成本函数Lp最小化,Lp与液压系统的能耗有关,而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主要是跟踪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平面路径r(t),可表示为

村民生产文化准则包括劳动生产、土地生产和技术生产三大基本指标。在劳动生产指标中,劳动力数量、劳动里性别和劳动力结构三大因子在农村第一线最为重要。劳动力数量采用从事第一产业具有劳动能力(18~60岁)的人数来衡量。由于西南山地民族区的劳动力中,山地的复杂性和气候的多变性决定了适龄男性劳动力为农业第一线的主力,因此用第一产业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来反映劳动力性别。劳动力结构采用适龄劳动力(18~60岁)的人数与从事第一产业的总人数的比例来反映;在土地生产指标中,对西南山地民族地区的村民而言,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均耕地面积最为重要。山地丘陵地形决定了土地资源及其稀缺,因此采用区域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来反映土地的可利用率。土地产出率通过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来反映。劳均耕地面积因子通过耕地面积与区域第一产业总计面积的比值来反映;在技术生产指标方面,主要包含有效灌溉率、机械总动力和农技人员比三个方面的因子。有效灌溉率通过有效灌溉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来计算。机械总动力因子包含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机械总动力。农技人员比例通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员占比所有的第一产业人员计算。

基于以上分析,西南山地民族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的指标体系框架完整的包含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空间,四个层析共计54个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西南山地民族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结合西南山地村民的致贫因素,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学界常用的反映村民长期劳作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1],构建西南山地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表1)。

3.1.2 提供了旅游扶贫绩效的因子计算方法

分别从村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空间,分析了村民生产文化、村民生活文化和村民生态文化,提出了旅游扶贫所必须面对的三项核心工作:旅游生产文化、旅游生活文化和旅游生态文化。建构了包含四层次54个测度指标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

从村民文化视角,分别对劳动、土地、农业技术、基本生活、文化生活、旅游污染、旅游收入等54个测度因子做了解释,有利于为具体评估旅游扶贫绩效提供量化参考。

通过纵向观察两组曲线,泥质夹层对盐岩整体影响不大,但无论盐岩是否经过卤水饱和处理,含有夹层试样峰值强度均小于不含夹层试样;含夹层试样屈服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小于天然状态下试样。究其原因:含泥质夹层盐岩结构面薄弱,且泥质夹层的抗压能力小于原有盐岩试件。

3.1.3 为评估旅游扶贫文化绩效提供了新的参考内容

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尤其是村民长期传承沉淀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的实践。因此,通过村民“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的文化绩效来评估旅游扶贫绩效,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旅游扶贫的目标,而且也为评估旅游扶贫文化绩效提供了新的参考内容。

(2)植被条件:植被的分布类型与成土母质、海拔高度有关,且植被的分带严格受气候特点控制,根据茶叶的生长习性,喜散射光和漫射光。

3.2 讨论

“旅游扶贫”的关键在于关注长期坚守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第一线的村民的文化需求。因此,文化绩效评估需要跳出就扶贫而扶贫的思维约束,把村民对美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向往纳入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中。本文的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对西南山地旅游扶贫进行量化评估,为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村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参考。

旅游扶贫的文化绩效评估是西南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西南山地扶贫的主要内容。寻找适宜的文化绩效评估的指标关乎评估的成败,实事求是而言,西南山地凉山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复杂性工作,具体量化评估指标仍需要深入乡村结合当地村民的具体愿望和旅游扶贫实践。因此,对于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文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还有待于今后做长期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武克军,郭剑英,但强.村民“文化”视角下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扶贫目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3):208-210.

[2]陈菁,贺达水.经济增长与农村扶贫绩效的区域差异[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8(04):120-126.

[3]向延平.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 [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06):58-60.

[4]黄梅芳,于春玉.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34(02):406-410.

[5]吴国琴.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实证分析——以豫南4个旅游扶贫村为例 [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03):376-380.

[6]向延平.基于CVM法的凤凰古城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234-236.

[7]向延平.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模糊分析——以湘鄂渝黔 6 个市州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2(13):131-133.

[8]熊正贤.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特征分析与绩效问题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04):108-115.

[9]陈友莲.“旅游飞地”对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及其防范[J].市场论坛,2011(12):39-40.

[10]向延平.基于WTP法的旅游扶贫社会绩效评价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9(01):71-73.

[11]武克军,王海军,白洁,王学恭.西南山地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66-69.

[12]武克军,樊茜,邬艳,吴成静.小凉山民族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0):52-58.

[13]卢冲,耿宝江,庄天慧,杨浩.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研究——基于四川藏区23县(市)1320户的调查[J].旅游学刊,2017,32(01):64-76.

[14]李佳,钟林生,成升魁.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08):71-76.

[15]张晓,李春晓,杨德进.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多主体参与模式探析——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2):99-103.

[16]高冲,吴忠军.民族旅游村寨文化话语权转移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民族论坛,2014(05):54-58.

[17]韩国圣,吴佩林,黄跃雯,杨钊.山地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去权与形成机制——以安徽天堂寨旅游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10):1948-1963.

[18]高新雨,丁绪辉.权力结构治理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8,39(03):27-33.

[19]阎友兵,陈赣,陈彪.基于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龙山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06):99-105.

[20]吴国琴.基于居民感知的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4):38-42.

[21]向延平.湘鄂渝黔边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感知调查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07):655-657.

[22]喻丰,彭凯平.文化从何而来?[J].科学通报,2018,63(01):32-37.

[23]杨军昌.西南山地民族人口生态文化及其价值[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06):129-133.

[24]杨曦宇.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分析[J].绿色科技,2016(17):156-157,160.

[25]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2018.02.12.习近平给大凉山村民支 招 致 富 路 .[EB/OL]http://www.cac.gov.cn/2018-02/12/c_1122405924.htm.

[26]Albrecht,G.,2005.‘Solastalgia’A new concept in health and identity[J].Philos.Activism Nat.3,41-55.

[27]Connell John.The Geography of Nostalgia.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on Modernity and Loss[J].Geographical Review,2018,108(2):331-333.

[28]Leviston Zoe,Walker Lain,Green Melissa,Price Jennifer.Linkages Between Ecosy 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A Nexus Webs approach[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8,93:658-668.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Southwest Mountainous Minority Areas

(①College of Tourism,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614000,China;②Sichuan World Heritage Popularization Base,Leshan 614000,China;③Sichuan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Leshan 614000,China)

Abstract: How to construct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cultural performanc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ccurately is the difficulty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on,life,and ecology ,a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cultur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54 indicators at four levels were constructed to represent the comfort of rural production,life and ecology that villagers expect in heart to evaluate th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cultural performance.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ultural performanc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not only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gre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 villagers good life,but also provided a new evaluation reference standard for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cultur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culture performance;evaluation index system;southwest mountain areas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22-0029-04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中国生态山岳旅游健康发展评估”(SC18EZD012);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西南山地旅游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估”(LYC18-08);乐山师范学院启动项目“小凉山民族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与旅游扶贫绩效耦合研究”(XJR18003)。

作者简介: 武克军(1978-),男,宁夏中卫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生态修复与生态经济 ;郭剑英(通讯作者)(1976-),女,四川泸县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标签:;  ;  ;  ;  ;  ;  ;  

西南山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文化绩效评估指标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