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论文_李正茂

汉川市中医医院 湖北汉川 431600

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抽取出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恶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良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例数为38例,观察组病例数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过后的病变类型、敏感性、血管征分型、CT强化峰值(PH)以及CT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SPH/PPH)。结果:观察组CT血管征敏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敏感率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PH、SPH/PPH的组间差异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起到重要意义,临床诊治时利用CT血管征能够确定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CT血管征;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诊断;鉴别

肺结节是一种非干酪性上皮慢性肉芽肿疾病,原因尚未查明,可以病变自动吸收或进展为纤维化。孤立性肺结节是指的是肺内直径低于3cm的实性圆形致密影,并伴有其他病变,直径小于1cm的结节者被称之为微小结节。微小结节在肺部的良性、恶性病变均可表现,所以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1]。随着临床上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如何提高SPN(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率,及时做好治疗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中采用CT血管征特性对其作出早期判断,并取得不俗的成效,详见正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对象: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80例,参与时间: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参与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排除有其他类型疾病的、精神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良性病变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在34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4±10.9)岁。

观察组恶性病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例:18例,年龄范围:37岁-71岁,平均(50.8±11.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较小,能够进行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

选择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电流200mA,螺距1.05,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顶[2]。图像重建矩阵为512×512,层厚、间距均为5mm,操作方法为:嘱咐患者取仰卧位,匀速呼吸,扫描时定位组织内微小结节位置,并在病灶上下1厘米增强扫描。选用碘海醇作为对比剂,自肘正中静脉缓慢注入,全部注入后10S开始进行增强扫描[3]。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过后的病变类型和敏感性,并对比血管征分型的关系,以及PH和SPH/PPH的差异。

1.4统计学

所有数据均带入SPSS22.0版软件中处理,敏感率、血管分型作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当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血管征比较

观察组阳性例数为38例,阴性例数为4例,敏感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观察组敏感性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阳性例数共10例,阴性例数28例,敏感率26.3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3 P<0.05)。

2.2CT增强特征性参数比较

观察组PH为:(41.20±3.48)Hu,对照组仅为(11.27±3.10)Hu,经统计学处理后:t=10.34 P<0.05。两组患者的SPH/PPH分别为:25.41%(观察组)和3.84%(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 P<0.05)。

2.3血管征分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血管分型情况详见表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血管征分型情况比较(n/%)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CT技术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很多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随着SPN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SPN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直径低于1cmd的肺微小结节在临床上不具有典型的表现,而且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诊断该疾病,因此经常会被漏诊、误诊,当患者确诊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4]。

CT血管征指的是CT下观察血管迂曲、增多、扩大的征象,相关研究表明,凡是生长处于活跃期的恶性肿瘤会使得血管出血代偿性扩张、变粗,目的是为提高自身的供血系统,促进细胞繁殖。利用这一条件,当恶性病变发生时,恶性肿瘤释放血管增长因子,通过CT血管征对病变组织附近的血管进行观察,能够有有效判断病变属于恶性还是良性[5]。

综上所述,肺微小结节存在良性和恶性病变,通过早诊断、早预防能够控制患者的病情,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CT血管征的特性定性及鉴别诊断效果确切,能够提高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检出率,对于患者早期治疗、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宗贵,陶然,陈颖,张磊,亓久德.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2):332-334.

[2]林明华,易城辉,丁来贵.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J].医疗装备,2016,29(16):20-21.

[3]张秀玲.CT血管征对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运用探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02):324-326.

[4]董海波.胸部DR摄片和CT平扫对双肺微小结节的影像学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7):136+139.

[5]钱清.双肺可疑散在微小结节影的DR摄片及CT平扫影像学对比及诊断[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1):2188.

论文作者:李正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论文_李正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