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较长,规模庞大,如果出现问题,就会耽误工期,降低施工效率。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发重视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积极采用装配式建筑。尽管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思想观念,有效发挥其优势。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1、设计管理问题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把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但是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并没有形成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规范,导致在设计时,常出现质量问题。且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并没有强化对设计环节的管理,导致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出现工程变更,甚至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2、现场管理问题
2.1节点连接质量问题
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对于节点连接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施工现场控制注浆料用量的工具也缺乏监管,导致在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难以掌控注浆筒内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注浆层厚度。且在对节点进行连接时,常因为现场管理不到位出现浆层与预制构件结合面之间的裂缝,同时还会出现垫块偏移、粗糙面处理不到位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使节点连接质量不过关。
2.2安装质量问题
在进行钢筋安装施工时,若没有做好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出现对钢筋进行弯折或切断等情况,则会导致出现较大的构件套筒与钢筋位置之间的偏差,若偏差过大,则无法顺利的插入钢筋。在对预制墙板进行施工时,会使用到竖向钢筋,而竖向钢筋本身在进行定位时就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因而在执行施工时难度较大,若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的严格监管,则会导致出现现浇墙模板安装不规范、模板偏位等质量问题。
2.3后浇段质量问题
在对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进行施工时,常使用后浇混凝土方式进行处理,而在应用这一处理方式时,需要关注钢筋深化设计问题,同时要保障预制构件的生产精度,而由于对施工现场以及预制构件的生产疏于管理,常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后较段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叠合板浇筑厚度不足、模板拼缝不严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后较段出现漏浆、烂根等质量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政策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常常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进行管理时,需要重视对相关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对策进行完善,主要应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理严格的监管机制等。对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时,要密切关注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要遵循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要求,并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针对政策的落实要求对装配式建筑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包括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的完善以及全过程监管机制的完善等。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审批流程而言,在进行完善时,要关注对现阶段复杂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要真正发挥出部门作用。而在进行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监管机制的完善时,要从装配式材料的生产环节到最后的成品构件保护环节都要加强监管方针的制定,要明确监管目标,丰富监管内容,提高监管成效。在进行监管时,可以辅助以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帮助排查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产品与施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标准化设计管理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更好应用与发展而言,设计人员要加强标准化设计,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要对其提出标准化要求,包括构件尺寸、外观、规格等,以确保实现标准化设计。在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结构进行深化设计,并以国际标准为参考,结合工程实际,对钢筋布置形式、节点选取以及砼材料配比等进行标准化设计。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则要强化对设计环节的管理,确保其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同时要对设计方案交底以及技术交底等工作进行密切监管。
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与相关的施工技术有深度的认知,并且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施工。其次,要对预制构件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理,从生产环节到成品构件保护,都要安排专员进行质量跟踪。此外,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行为与技术质量的监理,尤其要关注常见的质量问题,确保节点连接质量、安装质量以及后浇段施工质量过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积极的引进EPC管理模式,实现从招投标阶段就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构建专门的审批管理渠道,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成效,而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各个分包单位,管理负责人也要积极明确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责,提高主体责任意识,以便全方位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有效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水平,就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均有所提升。培训可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分层培训。在培训时,要结合岗位职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与方案。首先,要知道施工人员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要求与相应构件,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之中,结合施工要求严格进行操作,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事故。第二,提高安全意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严格遵循施工各项规范与安全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能够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第三,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原理与优势。由于装配式施工技术发展时间有限,还不能被许多人所了解,因此,要通过专业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由于现阶段装配式施工管理的方式比较粗放,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意识到现阶段不足,掌握改进方法。
5、提高预制件质量,不断创新技术
首先,保证预制质量,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需求。为了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就要确定生产厂家的资质,根据工程要求生产产品,对预制件的尺寸、外观等内容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制定。在生产之前,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结合我国预制产品的实际情况,创新生产方式,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为了进一步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合理,要保证预制产品符合国际化安装标准,钢筋型号、质量符合装配式建筑要求。其次,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周期进行合理控制。这就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施工进度。一方面要保证预制部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可选用一体化加工技术达到目的;另一方面要保证装配式建筑迈向多元化发展再次,不断创新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要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对现有的预制免模技术进行优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
结束语: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管理人员应关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问题,包括设计问题和现场施工质量问题等,要有针对性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执行管理活动时,应重视对装配式建筑管理相关政策的完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设计管理与现场施工管理,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过关。
参考文献:
[1]王喧朗.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35).
[2]邱国林,刘盼.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0).
[3]丁国梁.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8).
论文作者:罗晓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钢筋论文; 节点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