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文明倡议下风景园林发展的新使命论文_钟磊

浅析生态文明倡议下风景园林发展的新使命论文_钟磊

常州黑牡丹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2

摘要:生态属性与特征是风景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风景园林应立足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脉,依托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生态层次及深生态和浅生态的2个哲学观念,积极广泛参与到国土整治与生态恢复设计、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与文化景观保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动植物群落与绿色生态空间设计、场地营建与生态空间设计、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设计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领域的过程中,立足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思路和生态法则,以生态格局的整体性、生态过程的完整性、生态界面的延伸性、物种的多样性、通道的连接性、生境的原生性、扰动的有限性、足迹的平衡性和环境的健康性9个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国家和地方宏观生态建设目标实现的微观途径体系,成为风景园林在新时期的新使命和新挑战。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文明;生态设计;宏观生态;微观途径

1.风景园林在不同尺度生态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1.1风景园林与大尺度生态规划

在国际LA(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发展过程中,风景园林都在不同时期参与了国家和地方大尺度生态建设的工作。麦克哈格(IANL.Macharg)开展的美国大河谷区域的规划设计、菲利普•刘易斯(PhilipsHLewis)开展的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区域规划、曼宁(Manning)开展的全美景观规划和密西西比河、田纳西河的流域治理以及美国东部地区开展的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整治工作,荷兰开展的大范围的低地整治规划和德国南部开展的区域景观格局规划、美国开展的绿道网络规划和新英格兰区域范围的绿道规划等都成为风景园林规划在大尺度规划中的典范。近年来,我国风景园林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大尺度生态规划之中,主持和参与了若干省域国土规划、流域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跨区域的综合整治规划和大尺度绿地通道规划设计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任务。然而由于很多大尺度生态问题的内在过程和机制不为人们所知,如在相互作用复杂又有机联系的大尺度空间中绿地面积(或绿地生态量)与O2平衡之间的关系,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未来到底需要多少绿色生态空间?风景园林如何在减C时代发挥作用等问题,直接困扰生态建设的基本依据。在自然科学界广泛深入开展的土地利用与景观变化(LUCC)、全球气候变化、全球C循环、N循环等研究正试图破解大尺度生态问题的关键,这些问题直接困扰大尺度生态问题的解决。但形势的发展迫使人类必须现在就开始行动,当前,作为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综合安排土地上与人类相关各种(自然与社会)事物的学科,风景园林在大尺度生态空间规划中具有明显的优势:1)在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指标通过土地空间配置尽可能地实现大尺度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平衡性;2)依据大尺度空间的完整性和生态依存性科学规划大尺度空间格局、结构和生态过程,维持地球表层格局和过程的完整性;3)通过对地球表层大尺度空间的规划,合理保护和利用地球表层资源,并起到防灾减灾作用;4)立足大尺度空间的地景规划,开展跨区域、跨流域层面的生态建设的政策研究,为区域生态建设作出贡献;5)在国家层面开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主体功能区”体系和“国土景观规划与评价”研究,成为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参考依据。只有这样风景园林学科的作用才能真正全面发挥出来,体现出独特的学科价值和理论方法体系。

1.2风景园林与中尺度生态规划

王绍增教授认为“人类对于大尺度的生态关系不是基本掌握,而是所知甚少。中尺度要好一些,比如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比较固定的工作程序,但仍然问题重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贡献最大的是景观生态学,它使学科的工作有了依据和形成体系;但问题最大的也是景观生态学,它造成一些受过很多pattern训练的规划工作者以为搞出个所谓的‘格局’(不过仍然是pattern)就解决了生态问题”①。中尺度空间是风景园林比较成熟,开展工作也较多的层面。主要集中在城市国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型湿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大型矿区生态恢复与整治规划和旅游区规划等方面。中等尺度空间的生态问题总体来说是区域性的,是整体中的局部和局部中的整体。中尺度空间生态除了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外,还具有与大尺度和小尺度生态空间的相互包含和相互转换关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尺度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风景园林在中尺度生态空间规划中的优势在于:1)中尺度空间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整体性和完整性是中尺度空间的主要特征,具有完整的生态过程,有机的系统联系和整体的生态格局;2)对风景景观资源的独特评价体系。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对视觉美感的认识和表现,以风景美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兼顾生态美、自然美和精神美的共性特征;3)对区域和地方性景观的独特认知体系。风景园林对中尺度的生态规划设计不仅仅关注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关注独特的地方性人文精神,将地方和区域规定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作为风景园林学的主要对象;4)对中尺度景观及其结构的确定。中尺度的生态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景观,具有完整的景观特征和景观结构;5)对风景园林整体美和空间联系的规划设计能力;6)风景园林对不同尺度空间问题的把握和转换能力。以美好环境规划设计为核心,风景美、生态美、完善的空间联系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创造成为风景园林的优势能力。

1.3风景园林与小尺度生态空间规划

小尺度空间生态设计是风景园林传统优势领域,在20多年前上海市园林局就提倡“生态园林”,还为此出版了学术专著。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小尺度生态度量提供了技术途径,如土壤酸碱度、温度、水分条件、植株的生态量、动植物群落构成等,为小尺度生态规划设计奠定了若干方面的科学基础。以绿地、公园、居住区、庭院、道路、厂区、园区、滨水岸线以及废弃地等相对独立的地块进行园林设计。但由于目前生态设计和生态技术都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有待更深入了解。从目前来看,生态设计和生态技术的应用还很难在小尺度空间中形成明确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或者生态现象,因此虽然在小尺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人们极力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但真正实现生态设计的成功案例仍然十分有限。小尺度空间生态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1)细小生态因子差异和小生境的营造;2)立地条件与物种选择和群落设计;3)小尺度空间中存在的独特的生态过程和生态联系;4)生态桥与小尺度空间中生态依存性和连接性;5)人群活动行为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健康性关系;6)人群聚居的人文生态特征与文化景观;7)如何正确处理提高小尺度空间的生物生产量和人群活动之间的关系。

2.结语

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立风景园林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观应是风景园林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核心。风景园林将大地表层所具有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尺度空间生态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立足国家生态发展趋势,与国家重大发展课题相融合的切入点,也是风景园林新时期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黄欲平.试论城市风景园林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大科技,2016(2):118-119.

[2]孙鼎鼎,张伟.基于生态文明环境下风景园林的生态智慧探究[J].农技服务,2017,34(8):243-244.

[3]刘尧飞,李静,沈杰.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省思[J].青海社会科学,2016(3):59-65.

论文作者:钟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浅析生态文明倡议下风景园林发展的新使命论文_钟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