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方法论文_沈超

乡镇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方法论文_沈超

武汉市方远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水平,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进而实现我国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本文主要对乡镇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乡镇环境;污染原因;治理方法

引言

农村环境的保护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美丽乡村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土壤、空气等的监测,而且还要尽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和保护措施,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预防环境污染从农户自身做起,从而保障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开展,同时也使农村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1乡镇环境污染原因

1.1 农业污染

(1)化肥、农药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使农村的水体、大气、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进而危害到农民的身体健康,使农村本来就较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2)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的养殖场普遍分散,规模相对较小,基础设施落后,通常不会配备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大量的禽畜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简单的露天堆放,产生恶臭气体,影响农村的空气质量。(3)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农作物秸秆焚烧不仅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降低大气能见度,还使大气中颗粒物等含量增加,进而破坏土壤结构,使农作物减产。

1.2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

(1)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目前我国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大多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露天堆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向空气中释放,产生恶臭气体,污染农村的大气环境;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不仅会污染土壤,而且透过土壤进入地下水系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从而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2)生活污水的排放。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排放生活污水的成分日渐复杂化,而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产生的生活污水大多数直接排入周围的环境。污水的肆意排放污染了农村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构成了极大的环境隐患。另外,农民饮用水多为直接钻井取水或地表径流简单处理后饮用,生活排放的污水很可能循环为农民的饮用水,这无疑对农民饮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

1.3 乡镇企业产生污染

农村的产业主要是规模小、污染重、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落后的高污染企业。由于几乎不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设备简陋、技术薄弱、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处理效率低,导致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大量直接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乡镇环境监测方案

2.1健全地表水监测体系

农村很多地方的自来水并没有开通,还是饮用的井水,对于农户的废水还没有专门的处理系统。因此,每个村镇可以以每个社为单位制定一个污水排放系统,对水质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对比污水的排放量,查看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污染的程度,并且定期监测对农作物的灌溉,制定有效的地表水监测系统。

2.2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

随着新农村的发展,有很多农村都有能力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站,把数据终端建设在每个乡镇上,这样可以实时监测农村的空气质量,针对空气污染状况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另外,还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定期统计监测数据信息,并对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检修,让整个监测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保障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对农村土壤进行定期监测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注重农村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已对农村土壤质量开展定期的调查工作,在增加监测点位的同时增加监测的次数,从而确保农村土壤监测的真实性。对于轻微污染的土壤不仅要更改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而且还要改变肥料的使用方式,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土质的改变,确保土壤不被污染。

3乡镇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1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污染的现状,最重要的是需要使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让农民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大在农村的环保意识的宣传范围,除了对普通农村居民的宣传外还要对农村的儿童、老人、妇女等人群的宣传,儿童、老人和妇女站在文化程度及环保意识上更需要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其次,加大对农村干部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农村的干部如果能够起好带头作用,农村的环保工作做起来就会更加顺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普通农村居民。最后,环保意识的宣传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比如在农村各处贴上宣传标语、搞各类环保教育以及环保活动等等。

3.2建立合理的环保制度与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的环保制度和监督制度对农村的环境治理有重要作用。由于农村的关系复杂,污染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所以要做好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落实下去。要做到违者必惩的原则,保证环保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的环保制度才能使农村的环境治理收到良好的成效。另外,在建立环保制度时,要站在实际的角度,避免假、大、空现象的产生。仅仅依靠环境保护的制度是不够的,农村的环境治理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保证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加大对环保制度的监督,使农村的环境治理真正走上正规化、制度化。

3.3加强对农村周边企业的管理,控制其污染排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农村逐渐兴起了不少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离农村近,在很多方面不收政府环境监察部门的制约,因此经常会造成污染物的乱排乱放的现象。因此,在农村的环境治理中还应加大对农村周边企业的管理,对农村周边的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使这些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农村的环保制度有效的结合起来,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企业污染排放的问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水排放标准和资源消耗标准。对不达标的企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处理。

3.4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统一筹措与调配环保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拓展环保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村收集、镇以上集中处置”的运行机制,即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主要中心村建立垃圾中转站,在村里设置垃圾箱,实行专人负责,定期清运到中转站,而后进入垃圾处理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积极开展农村污水的治理。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适度规模和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的环境污染现象,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当地环境的防治工作,积极制定相关环境治理相关管理措施。农村是我们国家的基础,只有保护好农村的青山绿水,使经济与环境得到和谐的发展,才能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使我们的国家取得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4-7.

[2]梅玫.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3]代亚丽.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7,(03):86-88+107.

论文作者:沈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乡镇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方法论文_沈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