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意[1]2004年在《中国企业品牌文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企业之间的较量也进入了全方位状态,其中既有成本、价格方面的竞争,也有技术、质量方面的竞争。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那就是品牌及其文化的竞争。 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志,其内涵包括了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品牌文化的建立与运营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通过CI的导入,可以对品牌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一方面可以塑造出独特的、一贯的、优良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必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并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整体竞争优势。 本文对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其涵义、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特点逐一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引入了我国企业塑造品牌文化的经典案例。 最后,本文从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文化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总之,实施品牌文化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创建一流品牌,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杨仕辉[2]1997年在《企业策划与企业形象战略实施》文中研究指明形象对社会经济组织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回顾我国企业形象起源与战略实施的基础上,针对当前CI策划存在的误区,介绍了CI策划的最新成果,并重点围绕今后我国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章指出实施CI战略是一项需长期培育、全社会参与的跨世纪系统工程,不但要善于运筹策略,更要善于设计战术;不但要培育一般要素,更要培育中国特色
张驰[3]2000年在《中国企业CI策划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我国通过渐进稳妥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成绩。相应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深化,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层次及结构的变化,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国内企业必须适时调整其经营及竞争策略,以一种更高层次的经营战略来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参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众多企业不能适应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化,普遍存在着规模不合理,企业形象差,企业效益低下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国内企业败下阵来,国内市场大面积被外国企业占据。在这种形势下,从80年代末期,关于对企业形象及企业CI战略的讨论和实践,引起了我国政府、企业界、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正想抓住这一个命题,从树立企业形象和实施CI战略的角度,对企业形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什么是CI,进行了概念上的剖析;归纳出了目前国内企业实施CI战略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详细地阐明了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最后提出了国内企业提高CI战略效果的几种途径。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企业形象与CI 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分析,当今中国城市居民的需求已进入了第三层和第四层,他们希望获得归属,被爱、受尊重和社会地位。表现在消费行为上,价格已不再是决定中国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的国内企业都面临着转变 经营战略观念的问题,需要从单纯地注重有形商品转移到注重企业的形象,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来建立竞争优势。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关系者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其中,在众多的关系者中,消费者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是决定企业形象的最关键因<WP=3>素。本文也主要围绕这一点来讨论)。企业形象可以由(1)产品形象(2)技术形象(3)环境形象(4)员工形象(5)经营者形象等组成。企业形象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有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增强产品竞争力(2)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3)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CI即企业识别,它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凭借它,可以将企业的个性和特征有效地传递给社会公众,使公众对企业产生认同,培养他们对企业界的好感,进而树立企业形象。CI由三个子系统构成(1)MI(2)BI(3)VI。在这三个系统中,MI是灵魂和统帅,BI和VI是MI的外在表现形式。三个子系统相互配合,有机地整合成企业的CI。现代意义上的CI,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较大规模地引入CI的国家,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被称为“美国型CI”。“美国型CI”的特点在于注重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立,主要用于对外宣传,是一种以营销为导向,以最终消费者为诉求对象的宣传策略。从70年代起,CI进入了日本企业,日本在吸取美国型CI精华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强调企业形象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以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为基石的“日本型CI”。80年代初期,CI从日本传到了台湾,台湾企业在CI中又注入了本土的文化传统,使CI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台湾CI的特点在于重视MI的同时,也将BI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认为BI是CI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的最佳途径。第二章 中国企业CI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实践上,国内最早导入CI的企业是上海日化,而最成功的例子则是广东太阳神集团。在理论上,中国的一些CI学者综合了美国和日本CI的特点,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企业实际,提出了创立“中国型CI”。他们认为:中国的CI应是实战的CI,是对企业现存问题加以研究、解决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国型CI”目前虽只是一个理论萌芽,但假以时日,随着中国企业CI应用实践的发展,它必然为CI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由于CI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营销科学,关于它的理论研究和<WP=4>实践积累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国内企业推行的CI战略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1)两种错误的观点——CI万能论和CI无用论(2)片面地以VI代替CI(3)企业形象缺乏亲和力(4)CI的策略延展性不强,这四个方面是目前国内企业在CI中最易步入的误区,这些误区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来避免它们,是这一部分讨论的重点。第三章 提高中国企业CI效果的几个途径 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理解CI的本质,是达到CI设计效果的根本前提。从哲学的角度来剖析CI,为我们更好地掌握CI的本质提供了帮助。CI要求企业内部的同一性和外部的可识别性。同一性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统一于CI战略之中,整个企业要以一个声音对外讲话,而不能互相矛盾,彼此排斥;可识别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要求CI能体现出企业独有的个性与特征,CI的设计要有差异性,只有拥有差异才能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形象体现着一定的时代文化的内涵。消费者对企业形象信息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企业形象中的文化内涵欣赏认可与否的反映。文化对提高CI效果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陶淑芬, 徐波[4]2004年在《CI策划的误区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CI意为企业识别。CI策划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 ,是当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 ,导入CI已经为多数企业所运行 ,但在进行CI的导入过程中 ,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CI策划作用的阐述 ,提出了导入CI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从而提出走出误区进行有效CI策划的对策
温楠[5]2009年在《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建筑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建筑业企业竞争由市场份额的竞争,逐步上升为服务以及企业内在价值观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有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一整套核心理念或价值观来统领企业。通过加强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首先总结企业文化及建筑业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构建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其次,针对我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适用于建筑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包括项目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形象建设等内容,并将建筑业企业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导入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内容,从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探讨塑造建筑业企业良好形象的途径;最后,建立了一系列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将系统工程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加以改进,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评价方法,并运用其对企业文化建设绩效进行客观地评价。
荣子文[6]1998年在《企业竞争与“CI”策划》文中提出企业竞争与“CI”策划荣子文CI是英语CorporateImage(企业形象)的缩写,它由CorporateIdentity(企业识别)发展而来,是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界往往视之为“潜在销售额”和“潜在资本”,称其为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
曹志平[7]2002年在《中国CI策划的几个误区》文中指出企业界已经充分意识到CI策划是一种利于竞争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国内理论界在理解和执行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以VI代替CI、BI倍受冷落、漠视个性差异、忽视市场调查、忽视多元整合等。如果能走出以上误区,中国CI策划将步入正途并真正有力地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
成新[8]1998年在《《CI策划实践》教你争千秋》文中研究表明人们的阅读兴趣往往是随着现实与心境的变化而变化。前几年,经商者争读《胡雪岩》,从政者夜览《曾国藩》的盛况,如今已成往事。那么,时下中国的企业家和商人们在看些什么书呢?据调查,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吴季松的《知识经济》、乔治·索罗斯等人的《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曾国藩的《挺经》、陈惠湘的《中国企业批判》、王志纲的策划文库丛书、贺懋华的《CI策划实践》等书又成为企业家们忙里偷闲、孜孜研读的床头、案头必备书。 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被内地和港台报刊誉为“中国CI旗手”的贺懋华先生所著的《CI策划实践》一书。它之所以为企业家们所青睐,与其说是贺懋华高人论道、开口不凡,以其实践上的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理论上的大系统而不是小结构征服了企业家们,还不如说是企业家们自动上门、投师问道更确切。
薛文峰[9]2007年在《浅析CI的策划设计与企业识别》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CI的概念和企业识别的内容;阐述欧美、日本CI策划设计和企业识别的进程;剖析中国企业如何导入CI策划设计与企业识别系统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经营效益,从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佚名[10]1998年在《中国CI策划不是泰坦尼克号》文中提出中国的CI策划在经过前几年火爆后,近年逐渐冷清,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感慨地说:“策划就要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沉没。”这种担心、忧虑不无道理,但中国CI策划行业是否真的就没有生命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请看下面的分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CI策划是舶来品,中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得企业到80年代还不知CI为何物。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中国企业割断了计划的脐带,面对
参考文献:
[1]. 中国企业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 刘文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2]. 企业策划与企业形象战略实施[J]. 杨仕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3]. 中国企业CI策划的效果研究[D]. 张驰. 西南财经大学. 2000
[4]. CI策划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 陶淑芬, 徐波. 工业技术经济. 2004
[5]. 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评价[D]. 温楠. 山东科技大学. 2009
[6]. 企业竞争与“CI”策划[J]. 荣子文. 经济论坛. 1998
[7]. 中国CI策划的几个误区[J]. 曹志平. 商业研究. 2002
[8]. 《CI策划实践》教你争千秋[J]. 成新. 企业研究. 1998
[9]. 浅析CI的策划设计与企业识别[J]. 薛文峰.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0]. 中国CI策划不是泰坦尼克号[J]. 佚名. 广告大观. 199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形象论文; ci论文;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论文; 建筑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