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语课”的程序、策略和技巧_说课论文

论“说课”的程序、策略和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课论文,策略论文,技巧论文,程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课”是各类教学评比和职称评审中经常采用的考查方式之一,也是学科常规教研活动中常用的课例分析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从某种意义来讲,它更能全面地展示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要求说课者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说出怎样设计的,还要阐述设计理念和意图。最近,由于工作需要听了许多青年教师的说课,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对说课技术存在诸多的困惑,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同仁们共同进步。

      笔者以为一个好的说课案例,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新,言之可行。

      一、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规范的说课设计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说教材——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选取和分析

      

      2.说学生——分析学习主体,研究学法

      (1)说出自己如何教会学生会学。这堂课或这一教学单元将对学生进行哪些具体的学法指导。(2)说出自己如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学习的具体过程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3)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方面和培养途径。(4)说出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高效学习。

      3.说教法——介绍选择“教”的方法与策略

      应该注意的是学法和教法的设计不能只是泛泛地说,最好是融合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去体现,不仅仅要说出所采用的学法和教法,还要说出选择和使用该方法的理由及如何做。即,要说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4.说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特色的艺术性的教学安排,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简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一般来说,说教学程序应从下面几个问题阐述:(1)说出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及程序。(2)说出主要教学程序与环节的理论依据。即说课教师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学科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依据等)。(3)说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包括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和谐统一。可以采用流程图表的形式(思维导图、树状图、鱼骨图等都是很好的形式)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使之结构化,条理化。下页图1所示是“力的分解”一节的教学程序设计。

      

      5.说得失——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这一点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一堂课即使上得再成功,都会有得有失,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艺术,而是有遗憾、有缺陷的艺术,同时也就是需要不断改进、臻于完善的艺术。教学反思有两种情况,一是课后反思,二是课前反思。若是课后反思应针对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反思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改进的方案;若是课前反思,应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合理预设。

      二、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谈话式教学,丝丝话语会使得师生在和谐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任务。青年教师们普遍感觉在说课过程中找不到交流的对象,以至于目光游离,有的教师口若悬河但旁若无人,有的教师低头读稿不知所云,此举均为说课之大忌。说课是说者与听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应入情入理,使听者与说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专业的认同。

      第一,说者应面带微笑用眼和口与听者进行沟通交流,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第二,将说课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向听者娓娓道来,站在一定的教研高度,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理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及策略。第三,在说课过程中要保持适度的张力,既不过分张扬又要彰显专业自信。

      三、言之有新,言之可行

      “创新”是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说课成功的关键点。有新意有亮点的说课设计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好的说课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又要走出循规蹈矩,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创新”从哪些方面人手呢?

      1.创新说课程序和结构

      打破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的俗套顺序,根据说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重新建立新的逻辑关系。如在某次研讨活动中,我重整构建了“一个标准—两个原则—三个关系—四个环节”说课思路和流程:

      (1)依据一个标准:即国家课程标准,它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在解读标准的同时,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

      (2)把握两个原则: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它是我们进行教法和学法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理顺三个关系:即理顺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首先应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其次应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实现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即教师要体现“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理念。教师应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搭建起主动学习的桥梁。我们可以用下页的框图形象地表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突出四个环节。即课堂教学的核心和重点部分的程序设计。

      

      [例1]“受力分析”的教学

      物理教学中,对“识记性知识”与“智能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后者更强调“过程”,使学生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从而牢固掌握之。

      例如对地面上一辆正在前进的小车,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教师:小车受重力(G)、弹力(N)、牵引力(F)和摩擦力(f)这么4个力。请同学们审阅一下,对不对?

      学生:(纷纷举手)补充:还有车对地面的压力,驾驶员对座椅的压力,空气对车的浮力和车前进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共8个力。

      教师:同学们补充了4个新力,我们逐一来分析:

      (1)受力分析,是分析受到的力,所以车对地面的压力应删去。

      (2)受力分析是指受到的外力,驾驶员对座椅的压力是内力,所以删去。

      (3)空气对汽车的浮力和车前进中空气阻力(低速时)与车的重力相比,小两个数量级,所以可以忽略(删去)。

      这样兜了一圈回来,仍然是受4个力。但学生们在教师主导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受力分析”这个物理学习中极重要的“智能性知识”就有了一个清醒而牢固的认识。

      这样设计说课,既走出了原有的旧的模式,又兼顾了说课的几大要素,使得听者眼前一亮。

      2.创新教材的使用

      许多老师习惯以教材以蓝本进行说课,且唯教材是命,不敢越雷池半步。实际上,新课改以来,教材呈现了一纲多本的态势,不同版本的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及编排顺序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能跳出教材,逐步走向课程的二次开发,整合多种版本教材内容,形成最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例2]“超重、失重”的教学

      怎样让学生对“超重、失重”这个难教难学的物理知识获得本质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有一种“二次开发”的技能。首先要构建“教学的结构”,这里涉及三个力:物体受到的重力(我们称其为①号力),物体受到支持面的弹力(我们称其为②号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称其为③号力)。当③号力>①号力是超重;③号力<①号力为失重。这样分析,简单明白。进而从物体加速向上,加速向下来进一步分析超重、失重的物理机制。

      3.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或方案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能力,在说教学设计时,若能凸显由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向“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转变,则会给人以清新之感,如在进行“力的合成”一节的说课时,我注意到鲁科版教材设计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实验,而人教版教材则设计了“探究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成法则”学生实验,虽然其最终目标相同,但不同的行为动词“验证”、“探究”将使学生经历不同的过程,得到不同的体验。因此,我整合两教材之精华,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得本来平平的“力的合成”有了悬念和波澜。

      当然,说课不能只停留在说说而已的基础上,要切实可行。因此,在说课时要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不要给人以夸夸其谈不可实现的感觉。如目前在中学物理实验室中库仑定律、安培力大小的定量探究都是不好实现的,应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进行说课。

      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全部实现的,我们说课时应抓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排除其中无关因素或干扰因素,做到详略得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适度创新。

      [例3]“电场强度”的教学

      静电场知识,对刚开始学习这块知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抽象,有些知识点教师难讲清,学生难听懂。例如:“电场中,各点的场强由电场的性质决定,与该点有无试探电荷无关”,这到底怎么理解?

      我们不妨借用生活中的情景,例如我们去一个剧场观察,有很多座位。演出时,声音在不同座位上的强度是不同的。这跟这些座位上有人、无人没有关系。这么一来,学生都听明白了!……所以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分析物理问题,以体现“教活的知识,用活的方法教”的普适的教学规律。

      综上所述,教师不但应钻研如何上好课,同时还必须适时进行教学反思。“说课”,就是执教者面对同行,回顾和总结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包括接受同行的质疑和评述),以便再接再励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说课”是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我们不但要重视,更要研究说课的程序、策略和技巧,以提高“说课”的质量,用以深化课程改革。

标签:;  ;  ;  

论“口语课”的程序、策略和技巧_说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