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6例院前急诊护理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6例院前急诊护理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患者的满意度及急救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4.44%、97.22%高于对照组77.78、83.33%,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救时间(25.6±5.5)min短于对照组(29.8±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急诊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08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1]。临床调查发现,情绪大幅度波动、透支的体力劳动、暴饮暴食等均可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突发性,因此,院前急救置管重要[2]。本次研究对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分析,探究该疾病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范围:2016年3月-2018年2月,纳入的患者: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临床CT、MRI等检查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患者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3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34-67)例,平均年龄范围(52.7±3.4)岁;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37-74)例,平均年龄范围(53.1±3.1)岁,统计学对纳入的患者资料数据分析,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院前急诊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即按照院前急诊的相关流程进行干预,具体如下:第一,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简单询问患者病情,并快速评估,然后在2-3min派出救护车,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主动联系求救人患者的详细病情,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简单的处理,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第二,当达到救助现场后,护理人员要详细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理、脉搏等基本体征,并准确记录,为入院后治疗提供参考。第三,当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往抢救室,予以患者及时抢救。
研究组患者院前急诊采取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急救方面的护理:在护理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自身需要保持镇静,在基本掌握患者病情后1-2min内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药物及时赶往求救地点。在上车后,需要与求救者保持电话联系,掌握现场的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指导,在达到现场后,要快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采取紧急处理,并最短时间内将患者搬送到救护车上,赶往就近医院抢救。(2)转运处理:在即将对患者进行转运前,需要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转运的必要性以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待患者家属同意后,即刻转运,转运期间,要保持患者平躺,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做好相关的防护,在转运途中,需要及时与院方做好交接工作,告知患者详细病情,让院方做好抢救准备。(3)入院后抢救处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级就诊,使病情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4)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中,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急诊期间,在急诊护理中,需要对急救者进行心理干预,稳定急救者的心理,使其可以准确表达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利于护理人员作出准确的诊断。在转运中,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让患者不要激动不要紧张,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对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减轻患者家属的担心和焦虑,通过积极的沟通,便于对患者病死、病情等相关资料的熟悉和掌握。在入院后,心理护理主要用于患者家属的抚慰工作,护理人员会结合以患者家属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文化等为基础,采取符合患者特点的疏导方案,让患者家属保持镇静,积极配合,不可以过度喧闹影响抢救工作。
1.3判断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用我科室自拟的调查问卷进行判断,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根据评分范围将满意情况分级,共3等级,75-100分表示十分满意,45-74分表示尚可,0-44分表示不满意,十分满意率+尚可率则代表调查的患者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用()、(%)对计量、计数资料表示,并实施t检验、X2检验,数据处理存在统计学差异,用P<0.05对结果表示。
2结果
2.1满意度临床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4.44%比对照组77.78%高,存在统计学差异(X2=4.181,P<0.05),详细见下表。
表1 满意度对比结果(n,%)
2.2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时间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3.956,P=0.047<0.05),急救时间(25.6±5.5)min短于对照组(29.8±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04<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院前急救的效果与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系。以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患者的治疗措施,未对护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临床抢救成功率不佳,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期间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因此,选取合理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价值[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目的是快速将患者安全的送至医院进行救治,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急救的关键[4]。个性化护理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差异性等特点,在护理期间,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感受,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患者为护理核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干预[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实施个体化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对挽救患者宝贵生命起到巨大的作用。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短,说明个性化护理可以让整个救治过程有序进行,减少了护理人员的盲目性,节省了不必要的救治时间,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救治时间。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效果好,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郑玉叶,郑汝梅,白美龙,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8):36-38.
[2]胡利群.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02):213-216.
[3]叶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117+120.
[4]卢玉彬,李实.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121.
[5]陈志环.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192+195.
论文作者:聂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病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