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经济货币联盟建立的新标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元论文,货币论文,标志论文,经济论文,联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联盟的15国领导人于1998年5月2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首脑会议,就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最后的磋商。同期,欧洲议会以461票赞成、65票反对、24 票弃权的压倒多数支持欧盟领导人作出的以1999年1月1日如期启动欧元的计划,并批准法、德等11国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创始国,英国等4国暂不进入欧元区。 欧盟领导人则在经过长达11小时的激烈辩论后,同意由荷兰人现任欧洲货币局长的杜伊森贝赫担任首任行长,欧洲中央银行的行址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会议的结果表明,欧盟国家在排除了欧元启动的政策、技术方面难题的基础上,向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同时,欧元的启动标志着欧洲联合经济的跨世纪发展,它必将对世界及中国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
1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于1957年3月25日签订于罗马,1958年1月1 日开始生效的欧共体条约(又称“罗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了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和平衡的扩张,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关系。”〔1 〕这其中就包含了欧洲经济共同发展的意向。
根据当时罗马条约所规定的“共同体应以关税同盟为基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在于建立内部的关税同盟,而关税同盟的建立也使得共同体成员国对内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在共同体成立后最初的12~13年内,有了可观的提高,内部相互进口在总进口额的比重在60年代中期达到约50%的水平,但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后的十多年内,却一直停滞在这个水平。〔2〕这表明通过建立关税同盟扩大市场, 对欧共体经济的发展来说,只是一种外延的扩大,它不能长久促进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在60年代末市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开始瓦解,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的紊乱。1969年,法郎和马克(当时的西德马克)大幅异动引起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由于欧共体各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半约在内部进行,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很大,各国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必须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欧币,来确保欧洲经济的发展。1969年12月共同体海牙会议上,就正式提出将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以深化一体化的进程。1970年以维尔纳为首的专家小组向部长理事会提交了一项“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又称“维尔纳报告”)。该报告认为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将使实现一个商品和劳务、人员和资本能自由流动的地区成为可能。这种自由流动,不受竞争的干扰,也没有由此引起的结构和地区的不平衡。”〔3〕“维尔纳报告”虽被共同体采纳了,但由于70 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计划并没有切实执行,直至1979年3 月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ory System)的建立,欧共体才以更为求实的方法向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前进。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①创立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 ECU)埃居,它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 是一种“篮子”货币。每个成员国的货币在篮子货币中所占份额取决于各国的相对经济实力。它的作用就在于充当欧洲货币体系汇率调节机制的支柱和作为成员国的清偿手段和储备手段。②建立维持稳定汇率的机制。在成员国间建立固定的但可以调整的汇率,同时对外部则实行货币联合浮动。因此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相结合的汇率体系。
欧洲货币体系建立后的发展,在共同体内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这是由于它使共同体国家的货币汇率趋于稳定。在体系建立前各国货币(英磅、比塞塔、埃斯库多、德拉克马除外)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年均汇率变动度由27缩小到1984年的4.0〔4〕汇率的稳定减少了外汇风险,扩大了成员间的相互贸易和投资。其次,欧洲货币体系实行的成员国货币对第三国货币的联合浮动,加强了成员国货币对美元、日元等坚挺货币的冲击抵御和竞争,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也扩大了欧洲货币单位的使用范围、成为国际清偿、兑换和储备货币之一。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建立一个成员国货币汇率稳定,同时资本、技术、贸易、人员的充分自由流动的欧洲大市场迫在眉睫,因此必然建立一个真正的货币联盟。为此在1988年6 月的汉诺威首脑会议上决定成立专家小组负责进行具体的研究。1989年4 月专家小组正式提交了“关于欧共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又称“德洛尔报告”)。 该报告的核心就是通过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 ESCB)及其指导下的单一货币政策和单一货币以保证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根据建议,欧共体首脑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决定分三个阶段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从1990年7 月1日起。目标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内部大市场;第二阶段则是从1994 年1月1日起作为过渡阶段,致于制度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为向货币联盟过渡准备政策性前提条件;第三阶段是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最终阶段,从1997年1月1日开始,目标是最终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全面一致协调。
2 欧元启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欧盟的统一货币将正式启动,它将使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分天下的新时期。
国际金融界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美国在对欧洲货币问题的看法上,舆论界长期是嘲笑的,他们认为在民族国家利益和共同体利益还不能充分协调一致时,实行统一的货币计划根本是不可行和荒谬的。但随着欧元启动日期的临近,美国经济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却在逐步转变。据预计,欧元被广泛采用,会对美元构成压力,将促使美元利率走高。美国经济研究所估计几年内,会有5000亿~1兆美元的美元资金流向欧元。 而美元在世界上占支付往来60%的时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美元和欧元各占国际支付的40%。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承认欧元将确立一种重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与此同时,美联储委员会也积极调整政策准备与未来的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尽可能紧密的合作。
欧元的实施也会使日元的地位进一步的下降,亚洲各国在货币危机中动用不少外汇储备包括已贬值的日元资产。在这一时期冲击日元无异于对其是雪上加霜。而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上即将参加欧元系统的欧盟11国对美元的汇率均告上扬,尤其是德国马克走势备受看好。这对即将启动的欧元无疑是个鼓励。
欧洲历来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而且目前互相是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因而,欧元的实施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外贸、金融和吸引外资及外债结构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首先从出口方面来说,中国出口欧盟国家的产品多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电器原料等,欧盟向中国出口的则多是飞机船舶、机械设备、仪器等。这样在欧元启动的2~3年内,中国的出口企业在汇率和地区商品价格差异的优势将消失,同时在调整原有财务资料、培训人员、更新技术设备方面付出一笔巨额费用。因而,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改变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营销策略,组成行业集团,进行销售渠道重组,在欧元启动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口产品价格,加强竞争,将欧元实施后的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但是从长期看欧盟国家在单一货币的环境下,有可能加大一体化步伐和更加的开放。同时,在取消对中国的贸易性歧视和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立场和态度,从而有利于中欧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欧元的实施在对中国金融业影响,从货币、资本市场看将为我国银行、企业的对外直接融资提供新的机会。即欧元币值的稳定和欧洲资本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将会为我国股票或中长期债券发行者带来新的低成本、低汇率风险的筹资渠道。但同时,单一货币的实施将使欧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与美日等国的外资金融机构一起,必然要求进一步的开放中国金融市场,挑战中国幼稚的金融业。
欧元的诞生,从现阶段来看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投入,从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间接的影响了外国对华投资。在外债结构方面,虽然欧洲货币在中国外债余额中仅占6 %的比重,但欧洲货币的政府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却占中国借入外国贷款总额的41%,而且不少债务将因跨越过渡期而须转换成欧元,同时随着欧元汇率的稳中有升将对中国外债存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欧元的即将实施,标志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欧元本身将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中新的强有力的竞争者,宏观上使人们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多了一种选择,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发挥大的作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两极国际货币体系取代长期以来一直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欧元的实施在经济上促进了欧盟的发展,而且将为欧盟政治联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有力的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