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3)
【摘要】目的:探讨SBAR交班模式在ICU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BAR病情交班模式,制定适合ICU专科特点的SBAR交班模板,并应用于护理晨交班中,比较SBAR交班模式前后的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后,交班问题发生率从17.67%下降到4.33%;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84.33%提高到96.67%;患者满意度从87.33%提高到9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能有效提高交班质量与效率,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 ICU;SBAR交班模式;护理晨交班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66-02
良好的护理晨交班制度及规范的交班模式是保证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组分,既可以对前24h的病情进行汇总,同时也为下一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1]。由于ICU患者具有病种多,病情重、病因复杂、变化快等特点[2],对护士高效准确的病情汇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交班时要确保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传统的护理晨交班制度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再加上受护士自身水平、认知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交接班不全面、信息传递不清等问题。而SBAR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的交流模式,包括Situation(状态)、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SBAR,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3],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准确的信息[4]。因此,本科室在2015年12月-2016年7月采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患者资料:对照组:2015年5月-2015年11月在本科室应用传统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的患者;干预组:2015年12月-2016年7月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的患者。
1.1.2护士资料:本科室现有护士42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28人;职称:护士17人,护师15人,主管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1人;工作年限:<5年21人,5~10年14人,>10年7人。
1.2 方法
1.2.1 SBAR交班报告表 结合我科专科特点,借鉴相关医院的病情汇报模块[5]制定出适合本科室的SBAR交班报告表,详见表1。
3.讨论
3.1 SBAR交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
SBAR交班模式使交班内容更加结构化、个性化,确保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6]。通过设计使用床旁患者交班信息单规范了整个的交班流程,使交班流程更趋标准化,规范化[7],它要求责任护士必须复制信息单上的内容,完整的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从全方位杜绝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试验结果来看,交班问题的发生率从17.67%下降到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SBAR交班模式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效的规避了护理风险,保证护理交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致使患者满意度从87.33%提高到98.33%,密切了护患关系。
3.2 SBAR交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医护团队和谐
采用SBAR交班模式,使整个交班过程更全面、信息更完整、重点更突出,从治疗到护理,涉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对策等,SBAR交班模式在初始阶段指导护士如何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和归纳,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了护士对患者整体的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8],在此过程中护士展现出了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护理要点在下一班得到重视和落实,便于医生能够快速、有针对性地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最终使医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84.33%提高到96.67%,结果表明,SBAR 交班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而且还促进医护团队和谐。
3.3 SBAR 沟通方式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ICU年轻护士在工作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开始阶段注重培养其收集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②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分析、归纳,结合评判性思维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③需要护士长连续性的督查,持续改进,反复强化。④需要科主任及医生的积极配合,促进护士自信心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玉蓉,张萍.晨交班护理查房在重症医学科开展的实践和体会[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56-57.
[2]丁晓芳,邢丽娟.重症监护室实施告知护理内容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6-67.
[3]赵辉,姜海燕.规范交接班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118-119.
[4] ZimnlerHm PG. Cutting-edge discussiom 0f management,policy and program issues in emergency care[J].J Emerg Nurs,2006,32 (3):267-273.
[5]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等.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6]孙书春.改变护理传统交接班模式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5):34-35.
[7]黄四媛.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38.
[8]金浣.改变护理传统交接班模式的效果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2):299-300.
论文作者:卢大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模式论文; 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病情论文; 满意度论文; 交接班论文; 能力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