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面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研讨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促进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002年4月27日到4月28日,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主办了“面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分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湖北省教育厅社政处及武汉大学有关领导和专家也应邀出席会议。这次研讨会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体系,三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会上,靳辉明、许征帆、陶德麟、姜琦、张耀灿等专家以及武汉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顾海良教授和该重点学科带头人梅荣政教授发了言,学者们围绕着会议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与会者普遍认为,在当今的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的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大学科、大学问,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是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加强对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专家认为,当今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有的学者认为,要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来认识这个学科建设的地位和意义:要从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要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因此,搞好这个学科建设不仅仅是高校范围内的事情,也应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民族的大事。

还有的学者从当前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强调加强本学科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在以前社会主义处于高涨时期,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存在接受不接受的问题,现在世界上出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环境变化了,教学对象也不同,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变得有些困难,这种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还有的专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亿万人民的实践活动,它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时代的需求。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与时俱进,能否造就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事关我们的事业的重要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体系

学科属性和学科体系是这次研讨会中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主要观点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二级学科是恰当的,也是必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学科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本质、历史任务、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两者整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大大促进学科发展。因此,尽管这个学科起步晚,但发展快,现在已经形成了三个层次:本科、硕士、博士,涌现了三个重点学科单位。还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学科合并是符合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能够适应21世纪的需要。2.这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它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的学者指出,这个学科是一个兼有基础性研究特点的应用学科,它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处于核心龙头地位。有的学者还指出,这个学科除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外,还要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学术性,以克服当前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偏见。有的学者还认为,这个学科具有理论性、革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等特点。3.该学科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有单一的研究对象,它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是复合性的学科。有的学者指出,这个学科是多学科的科学融合,是一个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学科。4.这个学科要以“两课”为基础、为立足点,但是,又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两课”。应当面向社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的价值。有的专家强调,这个学科具有“溢出效应”,表现在它不只局限于高校,而且必须面向社会,对社会做出理论贡献,对人民大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性教育,我们必须拓宽该学科的应用范围。

学者们对如何实现该学科的整合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重点应放在“两课”,涉及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三个问题,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问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成为我们这个学科的另一个发展点,过去发展重点放在“两课”教育,未来发展应放在普通教育上。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但是,大多数学者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统一、完整,不能两块分开。在教学中要打通,既要从总体上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功底,又要掌握教育理论与方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过,学者们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学者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理论教育的研究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信念贯穿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中来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教育方法、规律的探讨、掌握和运用。

三、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这个学科建设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是这次研讨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专家们普遍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教育工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科的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有的学者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如下六点:一是教育内容有点动荡化;二是工作内容失之泛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手段有些僵化;四是思想工作管理出现简单化趋势;五是有些人和地方弱化思想工作的阶级性,以纯学科建设来冲击本学科建设;六是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市场化倾向。

有些学者认为,当前,学者们对教学内容研究得比较多,而对教育本身研究得不够,不成体系,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教育理论,主张学科建设一方面应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有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动态;还要研究理论教育本身的规律、本质及其内在关系。

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这个学科是原来两个二级学科合并而成,前期的论证和理论准备都不够,我们应该补上这一课,应该进行专题研究,形成共识,否则给实际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出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指出,可以先进行综合研究,然后进行专题研究,可以以三个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单位为基础,集中力量,群策群力,进行分工合作,把学科建设搞上去。有的学者建议,学科建设要加强学术性,要提高理论刊物的质量和档次。

有的专家指出,尽管目前各学科点在学科体系统一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个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学科体系统一不够,学科内容渗透上还没能到位。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势必要克服这一问题。克服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生动化;另一方面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侧面研究得多,而从总体上研究得少,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总体的系统的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有的学者认为,当前这个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由于这个学科是多学科的科学融合,必然要求从事这一学科建设的教师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求从事学科建设的人才具有通识性,这个通识性不仅表现在教师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质,要有相关理论知识的背景、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表现在教师要有教育科研的能力上。有的学者还指出,年轻教师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下功夫,要阅读原著,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提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有的专家指出,要用创新的思维深化学科属性和科学体系的研究,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来规划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做到这些,必须解决好五个问题,即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问题;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研究的问题;思想内容的政治性与学术性问题;学科属性的一元性和研究方向的多样性问题以及学科服务的主要领域和广阔空间的问题。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学风问题是当前学科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些学者指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些人的学习和研究的风气不太端正,应该加强对国内外实际问题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方法,结合变化了的实际,提出新方案,要脚踏实地,深入研究,切忌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这是学术建设的首要问题。有的专家建议,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一种认真踏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对基本理论原理和原著的学习,要结合实际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既要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也要反对各种洋教条。

四、“两课”教学与课程设置和建设

许多专家讨论了“两课”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两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致使学生不太感兴趣。建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材,尽量把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其中,如“三个代表”理论进课堂;不断创新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快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开拓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有些教授认为,从总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十分必要,过去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内容不错,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建议重新开设这门课。

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方面,一些学者也有共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指出,在开设本专业的各个学校,课程设置很不一致,比较混乱,拼盘式的课程比较多,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的课程是因人设置的,开课随意性比较大。在教学上,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所讲的内容也五花八门。应当统一教学内容和课程,走学科科学化的道路,适应学科规范化的要求。

还有的学者指出,应该弄清课程结构,研究本科应该开设哪些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研究生应该开设哪些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做到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课程既要能够互相衔接,又避免简单重复。北大陈占安教授建议,该学科的基本课程应该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基本原理;二是经典著作;三是历史发展过程;四是现实问题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顾海良教授则主张把学科结构分为三大类:学科理论史和实践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性整体性的理论研究、分论,即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方面进行专门性思想道德教育。

学者们还讨论了促进和加强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一些学者希望三个重点学科单位定期总结经验推广,带动其他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许多与会代表建议,今后可以以研讨会、联谊会或年会的方式对学科建设进行讨论,并把它作为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固定下来。有的学者还建议,在各个博士点之间,或各校之间实行通聘教授制度;各博士点单位和政治学一级学科单位分工合作,加强学术交流。有的专家还呼吁,要继续关注和加强中西部该学科建设,支持中西部学校的发展。

标签:;  ;  ;  ;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