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公众逐渐具备了更高的环保意识,且一同呼吁着改善环境条件、阻止环境恶化。就环境保护领域而言,人们逐渐将生态规划作为了重点关注内容,期望在生态规划的运用下促使城市规划得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推动城市绿化、环保的提升。鉴于,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意义,并对两者之间的融合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策略
引言
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下,人们也逐渐更关注城市规划布局的生态、舒适、环保,城市规划中也必须将“生态城市”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对此,在具体规划期间,不但需要合理区分经济、社会等功能,还需要着重情调生态工程,在公园和公用绿地修剪的基础上,还需配备与生态城市理念相适应的各项功能分区,以便推动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建设更合理、更完善的城市。
1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的意义
1.1生态价值得以发挥的方针策略
有关城市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整体优化生态系统,净化生态环境,在保育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促使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价值。因此,在城市规划期间,倘若生态规划的开展不合理、缺乏有效性,那么城市生态价值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城市规划应有的意义也就消失不在。当两者实现了深度融合,必然能够完成具备系统性、合理性特征的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得以达成。所以说,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的彼此结合,不但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道路,同时也是现代城市能够充分发挥生态价值的关键举措。
1.2现代城市得以实现发展的目标
生态规划有效融入至城市规划中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育及城市生态化的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并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健康的保障。倘若入手于城市生态化规划,那么城市规划中必将体现出生态价值,但仅凭城市规划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是无法将更高发展要求满足的。此时,生态理论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引导人民群众的生态价值观念,促进现代城市应用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融合,需要与科学融合原则相适应,无法一蹴而就。同时还要在社会力量的调动下,促使城市生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共同实现。
1.3城市规划理论的整体构建方向
在该理论的构建过程中,应遵循理论基础指明城市发展方向,并将城市运作模式、今后发展等信息准确把握。城市建设期间,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应当对基础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如此一来即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并为其提供稳定且安全的生态环境。以往“城市建设高于一切”的理念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城市发展,应当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中。因此,当前时代下,生态与城市规划间的融合成为了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新目标。
2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策略
2.1共生设计理念
在自然界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种和生态要素之间是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就被我们称为共生关系。每一个系统都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绿色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要参照系统和部分之间的这种关系,明确绿色生态城市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绿色生态城市之间的各个部分既能相互联系保证绿色生态城市内部的动态平衡,又能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各部分有着独特的功能,从而相互协作,带动城市共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循环再生设计理念
完整的生态系统自身能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物质总量也保持不变。因此,在绿色生态城市的建造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城市中的物质与能量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流动,让在城市运行中产生的新物质和其他物质之间形成流动的关系,这样也就实现了能量的循环,能让绿色生态城市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最大化。
2.3精心巧妙设计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编制的同时,还需精心巧妙地设计生态城市,推动城市生态化目标的实现,并使各个城市将独有的城市文化、形象、风格及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生态城市的设计内容包含三大类,分别为景观、住区及产业设计。其中,景观设计目标是以建筑、园林等人文、自然生态景观推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如何妥善落实空间天机轮廓线规划设计是该设计的核心内容,而主街道建筑景观设计更是至关重要,应当在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底层生态建筑。
2.4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建立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培育力度,合理构建低消耗、高效益社会结构,贯彻落实“无公害、少污染”企业建设工作。同时,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物排量。同时,积极发展工业园,合理进行化工、建材及轻工等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的工业的区域划分,实施集中办、统一管,以便将污染物集中控制并处理。生态城市不仅提出了加大清洁生产、能源节约力度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大力发展无污染绿色工业,并规定工业需要集中布局,此类工业区应具有较高的绿化程度,能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有效保障。根据上述思路,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应当将污水处理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布局、统一完成,各企业必须最大限度完成原料产品、废弃物的吸收,并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大型连片园区则需要在绿地或农地分隔下,最大限度满足生态景观建设需求。
2.5积极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原有生态系统为基础建设的,规划期间需以城市实际生态环境为根据,在本地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下合理展开规划。原始生态系统具备独有的演变、更新规律,自我恢复及清洁能力十分显著,在其恢复和可再生系统的充分利用下,不但可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性,还可为城市生态功能及环保的实现奠定基础。而在自然生态基础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还需将自然景观要素最大限度保留,可为生态系统提供完整性保障。而湿地系统作为组成自然生态基础的重要成分,可对局部小气候进行调节,净化环境、减缓旱涝灾害,发挥着控制整个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因此经济与社会价值十分显著。
2.6整体性设计理念
在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整体性这个城市特征,综合协调好城市社会、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三者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在绿色生态城市的建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统筹好城市建设中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要首先明确城市各个区域的生态特点,统筹兼顾,避免出现城市区域功能冲突,生态环境不和谐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样既能保证城市生态稳定,又能节约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第二,在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的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同步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规划的必然趋势,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产物。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能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实现城市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鼓励和推行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早日让全国各地实现绿色生态城市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陈天,臧鑫宇,李阳力,等.基于生态安全理念的雄安新区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策略探讨[J].城市建筑,2017(15):15-19.
论文作者:任鹏飞1,常飘飘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绿色生态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关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