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不平等论文,工资论文,结构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盟)层面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本文的特色在于:首先,以往研究着重考察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不平等对工资不平等或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即结构效应),而本文使用的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大样本数据使得我们还可以考察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即价格效应),从而更全面地揭示教育与工资不平等的关系。其次,以往针对我国的研究都是使用省级层面的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或者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而本文使用了地级行政区的数据,这在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最后,本文不但针对月工资的不平等进行分析,也对小时工资的不平等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教育收益率这一因素,将无法全面估计教育对于工资不平等的影响,而且有可能对教育发展水平与工资不平等的关系得出错误的结论。研究发现教育对工资不平等存在显著的结构效应,体现为在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工受教育水平分布越平等的地区,工资差距越小。同时,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价格效应也是非常显著的,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教育收益率越高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另一方面,不同人群之间教育收益率的差异也会影响工资不平等,表现为高学历人群相对于低学历人群的教育收益率较高,或者工资条件分布较高分位点的人群相对于低分位点人群的教育收益率越高,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
最后,本文强调两个方面的政策含义
其一,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现阶段我国教育规模扩展和教育的平等化有助于降低工资不平等。因此,如果通过政府举办免费或低收费的基础教育、资助低收入者接受更多教育等方式让弱势群体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则可以缩小工资差距和收入差距。而且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提升后不仅为之带来经济收益,也会产生广泛的非货币化的私人收益和外部收益,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二,教育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不但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分布,也取决于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价值,即价格效应。本文研究表明,在教育分布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拉大了工资差距。仅就缩小工资差距而言,较低的教育收益率似乎更为合意。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镇地区教育收益率的逐步提高是与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的进展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收益率的提升是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换言之,一定程度的工资差距可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能简单地以追求工资的绝对均等化为目标。当然,我国高学历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相对较高,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国家,这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性较强、工资决定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等现实因素有关。应进一步消除劳动力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单位之间的流动障碍,逐步完善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则高学历劳动者相对于低学历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会逐步下降,从而降低工资不平等。
标签:工资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