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
摘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承担着跨文化交际的重任,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所以通过依托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特质。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让跨文化意识成为大学生应对国际竞争的必备素质之一。
关键词:语言知识;跨文化意识;英语;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2010年 国务院应时代需求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园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国际意识、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熟练运用外语以承担国际交流的时代重任。”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大本营,所以通过依托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特质。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让跨文化意识成为大学生应对国际竞争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语言与文化的定义
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想用简单的语言来给二者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一件看起来简单实则非常困难的事,国学者束定芳、庄智象论述语言的定义时说:“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 庄智象,1996:143)1。Bates 和 Plog(1990)指出文化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交流的方式。所属于某种群体的文化代表了相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人们通过习得的方式掌握并传承。2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传承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所承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文化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便有不同的逻辑思维和表达习惯。(王开玉,2003:22-24)。所以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词汇、句型和语法等基本知识,更要熟练掌握该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风俗风情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不同国家的的语言习惯也反映了各国的文化差异。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就无法真正理解该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人在交际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常常会产生误会。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碰见很多俗语,比如:在中国文化之中狗没有很好的寓意,但是在西方文化之中狗很受大众的欢迎, “love me love my dog”意为“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s”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时来运转”。
(二)文化影响语言
语言反映一定的文化,但同时又受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语言时必须了解相关文化。如果对文化不了解,不懂得主动学习其语言背景下的人文风情,更加无法地道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即使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也往往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比如汉语在说到年、月、日或者是国家、省、市、区、街、门、栋的时候,往往都是都是从最大到最小,而英语则其恰恰相反。这是不同语言语法反映的思维文化的差异。同样是面对表扬与称赞,中国传统特色的儒家文化是谦虚和礼让的态度,戒骄戒躁;而英语文化的特点则不同,直书谢意和感激之意,以示礼貌。
因此,割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而单纯学习一门语言是不可想象的。就二者之间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就此指出:“语言有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是属于一个(或几个)种族的,也就是说属于身体上具有某些特征而又不同于的群的一个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这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Sapir,1921:129)
所以了解英语语言知识和跨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异国文化,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成为能应对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调动其跨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只有当学生了解了培养自身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迸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快速的积累英语语言知识,在积累到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英文化差异的对比,使跨文化知识内化为跨文化意识,转化为表征能力,从而快速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比如,可以多看英美国家的优秀书籍和电影,多积累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增强自身跨文化的知识。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其跨文化素养
在中国,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关于英语的语法、词汇以及语音,他们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于采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比较薄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也较为薄弱,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同时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参加职业培训的时间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去参加文化培训。这就导致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的时候,他们自身就不具备这种文化底蕴,更不可能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指导(闵阅;2013,10(2):79-82 )。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文化方面的培养,提升教师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此外,教师自己也应积极主动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比如,多参加文化方面的培训,观看国外电影、研读国外优秀的书籍等,使自己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然后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与中国的价值观念进行对比,向学生讲授其中的差异。
(三)学校应积极创设氛围,引导师生共同发展
学校应该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其跨文化意识。以英语角为例,学校可指定专门的教师和社团进行策划和组织,每周选一个文化方面的主题供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学习,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表现积极和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反映英美生活和文化的电影和电视剧,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还可以组织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其次,学校应引进更多的外教,保证毎周给学生上课,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英语文化知识。同时,教师多鼓励学生与外教多进行直接的交流,直接感受文化的不同和差异。另外教师们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体验跨文化交流的情境,例如,比如设置模拟跨文化情景,即由给学生分组,让其自行选定文化主题,在课上进行课堂表演。
参考文献
[1]杜道明.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 年冬之卷.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王魁京.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与第二语言的教学[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6.
[6]王开玉.2003.走出语言系统由“外”向“内”——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12),22-24.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4-145.
[8]Bates, D.G.& Plog, F.Cultural Anthropology.3nded[M] New York: Mac Graw Hill Press 1990:132.
[9] Sapir,Edward.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 1921:129
论文作者:马叶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语言论文; 文化论文; 英语论文; 跨文化论文; 意识论文; 知识论文; 国家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