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教学联系生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联系到一切场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联系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了解;应用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功能更能感受,学习的信心会增强;教学中,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果被教师激发出来,学生就会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考虑、去行动,很多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会通过他们的思考加以解决。这样,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学生领悟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哲理,就会激情不断,对学习兴味盎然,乐于参与,热爱生活,喜欢所学的知识。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我们要搬进新教室了,教室长50米,宽35米。这间教室要铺地转,总共有三种地砖:甲种,边长为7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12元。乙种,边长为9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15元。丙种,边长为65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10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能为老师做参谋,买到适合教室的地砖吗?结果,学生做题踊跃,很多学生都做对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意犹未尽。再比如《认识钟表》这一课,我先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并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时针、分针、秒针一个个飞到表盘上,展示在了大屏幕上,学生兴奋不已的说着它们的名字。接着时针、分针、秒针分别动起来,学生观察着它们走的速度,比较谁快谁慢,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时间换算做好了铺垫。
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及计算机使用,使之辅助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迫在眉睫。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广泛,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需要严密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学、练一条龙,不能脱节。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相关的软硬件使用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众多教师梦寐以求的。作为一种高科技工具,计算机已经进入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生活、工作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用,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素质,除了能够热爱学习以外,还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深入研究的兴趣。要确立“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小学生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兴趣,很多小学生已经能够上网,这需要教师利用数学特性,引领学生们使用现代工具。
四、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教师要善于钻研探索,教学生,要由学会到会学。这就要求注重如何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诱导“主体”学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会”升华为“会学”,需要教师不断从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技艺,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要知道,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非常关键,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良好的独立习惯还有很多,比如说写作业及时、课前预先预习、自我检查学习情况、工整书写、有独特的分析能力等。独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懈。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学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起学生的动力,挖掘出学生的天赋,要求和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懂得自学、乐于探索,能够愉快地和同学们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挥。教师必须明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德育意识,更加重视发挥数学的教育作用。
论文作者:李撒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目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