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正在开拓新的社会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馆论文,功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馆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作为“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体现。
令人十分感奋的是,近年来不少档案馆在开拓延伸新的社会功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就是,除了继续积极发挥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档案利用的社会功能外,还热忱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这种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开发档案的教育价值为手段,以广大青少年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展览、广播、电视为传播媒体,以“二史一情”(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中国国情)教育为目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把举办档案展览列入每年重要业务工作之一,年年都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专题展览在皇史宬等处展出,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业绩。
——广东省档案馆等与广东电台合作开设了固定栏目《历史在你身边》、《历史上的今天》;与广东电视台合作开设了直播节目《早晨话题——社会大众与档案馆》、《广东当年今日》等。以档案为内容,回眸昨天,激励今天。
——上海市档案馆在199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150周年之际,在本馆展厅举办《旧上海掠影照片档案展》,随后到有关区县和上海石化总厂巡回展出,历时半年,观众近5万。该馆近年来还先后主办或与有关部门合办了《孙中山在上海文物展》、《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史料展》、《毛泽东在上海图片展》、《上海档案珍品展》等一系列展览。馆领导还接受了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应邀到电台担任嘉宾,就档案馆的社会作用与市民直接对话。
——浙江省衢州市档案馆1994年9月下旬起,与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团市委等联手在全市大中学校和厂矿企业举行档案巡回展,利用档案史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万多名观众参观了展览,大多为青少年,仅衢州二中就有2000多名师生前去观展。
——山西大学档案馆以建校90周年为契机,以“回顾——检阅——展望”为主题,利用馆藏档案资料举办校史展览,二年来参观者达16000余人。参观校史展览已作为该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
以上仅是笔者从近期档案报刊中信手拈来的几例,但档案馆积极拓展新的社会功能的努力和尝试由此可见一斑。这些举措已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获得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尤其受到青少年工作部门、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学生的赞赏和欢迎。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李之林观看了衢州市档案馆举办的展览后,对利用档案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邢继祖在《上海档案》上撰文道:“《旧上海掠影照片档案展》移至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为我们虹口区教育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我们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得教益而独厚了。”北京许多学生参观了一史馆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鸦片战争档案展览后说,通过展览,我们亲眼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卑鄙贪婪,看到了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些感受是靠书本学习所得不到的。
这些举措之所以能获得良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或许在于档案承载了凝重的历史信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以昨天来比照今天,昭示未来,给人感悟,给人沉思。
如果说,这也是档案利用的一种方式,那么它与一般利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利用的场所从档案馆移向了社会,把利用对象从个体扩大到了群体,把档案凭证价值、参考价值的开发拓展到了教育价值的开发。如果说,这也是档案宣传的一种途径,那么它与其他档案宣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注重宣传的不是档案实体和档案工作,而是档案记载的内容,通过历史潜能的开掘传递,也同时使人感悟到了档案意识。
二
探究一下驱动档案馆拓展社会功能的成因,对于深入认识和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是不无裨益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其一,当档案馆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开启了禁锢已久的大门后,激发了介入社会生活,入归文化大环境,重塑自身形象的愿望和要求。虽然法律已神圣地界定和赋予了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但在早已垒成的文化构架中,档案馆很难找到自身的位置。于是,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成了档案工作者回归社会后的强烈要求,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探索和进取。
其二,部分档案除了凭证价值、参考价值外,还有教育价值。这些档案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各项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具有贯穿古今,衔接未来的文化穿透力,它能够反映历史史实,发现历史规律,评说一方人物,擘划建设模式,使人类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得以代代递交。
其三,随着“拨乱反正”、“编史修志”这两项规模浩大的政治活动和社会工程的结束,档案馆利用服务的黄金时期业已过去,利用人次、卷次已从峰顶快速回落。尽管已向社会开启了大门,尽管已利用各种传媒和手段进行了宣传,但由于馆藏内容的局限性,利用目的的专指性,加之社会档案意识的薄弱等原因,档案开放并未给档案利用带来预料中的惊喜局面,特别是那些地县级综合档案馆,利用状况更为窘困。据报道,浙江省嘉兴市档案馆近5年来档案利用的人次和卷次年平均下降分别为22.86%和16.5%。据笔者了解,上海20个区县档案馆1994年档案利用共21380人次,按28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馆每个工作日档案利用仅3.8人次。档案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让每个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档案工作者油然而生忧患意识,从而萌动了开拓档案馆新的社会功能的意念,在利用各种有效途径积极介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又把目光投注到了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开发上。
三
就目前状况而言,档案馆开拓社会教育功能还刚刚起步,为使这一举措深入实施,应该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在开拓档案馆社会功能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我们已经从档案馆保护社会文化遗产这一单一功能上拓宽到了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双重功能上,现在又要向社会教育功能上推进,以形成档案馆社会功能多元互补、兼收并蓄的局面。这需要有一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循环过程。因而这一课题应当引起档案界的重视与关注。
二、要把档案馆开拓社会教育功能的举措列入国家和本地区的档案工作计划中,并力争列入本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重大纪念活动的计划中。浙江省杭州市档案馆已计划广泛收集和开发杭城的旅游文化、建筑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等特色档案资料,使该馆成为杭城的文明标志之一,成为城市综合功能开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全国许多档案馆正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为契机,以档案史料为教育资源,筹划组织各种活动,作为本地区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档案馆开拓社会教育功能的极好机遇。
三、要努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辽宁省已在1995年档案工作计划中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馆要积极投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去,依据本地本馆实际开展工作,努力使档案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上海市档案馆也把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目标列入了新三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中。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积极将档案馆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校史、校情教育的基地。为了建设好这一基地,还必须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组织上要有一部门具体承担这项工作;在设施上,要有对外开放的展厅等,并尽可能安装现代化的设备,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博物馆的做法。新落成的上海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该馆从形式与内容的一致上突出地体现了陈列展览的功能。该馆共七层,地下二层,地面五层,在布局上把库房、设备用房、电脑中心、电教中心以及行政、业务用房和讲演厅都设置在地下,而地面一至四层全是各种展厅、陈列室,只有第五层是文物修复室和研究室。当然,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不尽完全相同,但这里有不少东西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
四、要调动更多的手段,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我们在开发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上,较多的是采用了展览陈列的方式,当然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最主要的教育手段。但我们不妨可以开阔些视野,例如创作以史料为内容的电影、电视剧,编写以史料为主要材料的乡土教材等等。在这方面,博物馆的一些做法又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例如,上海博物馆每年暑期都要组织中学生以文物为题的夏令营活动。1993年夏,该馆还与江苏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举办了首次“江浙沪中学生文物博物馆考察团”活动,既开展了“二史一情”教育,又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效应,并探索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走向社会,寓教于乐,可以引发我们不少好思路好做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