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它能够严重阻碍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本文简述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通过构建安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管理培训制度等策略有效实施安全管理,希望企业能够借鉴相关意见,解决安全隐患,实现经济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安全管理
引言
每个企业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我国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已经设立了自己的管理机制、分配了相关的管理责任,并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在生产安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影响企业发展进程,急需企业解决。
一、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
观察我国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员工安全培训效果不佳、安全管理手段落后等。企业综合管理以最大化生产经营效率、创造更多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相对于经济利益的获取,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但在当前的竞争背景下,社会形象构建与内部成本控制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是基础也是前提。因此企业有必要将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对管理方式做出创新。
二、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在构建安全管理机制时,要坚持“安全为本,预防为重,综合管理”的落实理念。安全管理机制根据功能性不同可以详细分为各个小机制版块。具体分类有:领导管理责任机制、生产责任及处罚管理机制、生产标准化管理机制、生产设备管理机制、环境维护管理机制、对外贸易管理机制、信息统计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1]。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应依照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进行构建。例如,以企业生产班组为单位,以组长为安全管理的领导。根据各班组负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和工作标准。在工作过程中,要求班长以身作则,从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开始,确保无违规、失误问题的发生。将企业整体安全管理工作细分,配合一定的激励政策对班组进行敦促和激励,以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在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对企业所有生产班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传递安全风险挖掘、预防和处理经验,重视安全管理操作能力的提升,确保其能够带领本组组员顺利完成小组安全管理目标。其次,规范班长的安全管理行为。在发现安全风险后,首先确保组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通知上级管理部门并进行初步的风险处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将发现的安全风险、违规行为等上报,杜绝徇私舞弊现象。最后,要求班长进行周工作总结,就一周内本组负责生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处理方式、安全管理手段等进行论述,构建周工作日志,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二)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企业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应从安全管理宣传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开始。2018年度,我国企业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其中包括“10•28”天津滨海新区润滑油仓库火灾、“11•28”张家口危化品爆炸事故等。有数据表明,企业安全事故中超80%是由于人员的违规行为引起的,开展安全宣传工作时,可将这些最真实的案例通过企业微信公正平台、员工交流群等进行分享。围绕安全生产事故展开安全管理征文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安全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的构建相结合,由内向外,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点,明确风险点,预估安全事故可能导致的损失,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构建良好的企业经营氛围。在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之后,安全教育工作就要围绕如何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安全风险预防、预警和处理展开。例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演习活动,活动的开展单位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在部门、班组内进行。结合具体生产工作中易发安全事故,通过实践演练,向员工传递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安全,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安全演习结束后,要将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确保安全管理方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不断更新演习项目,积累更多安全管理经验。
(三)执行安全激励政策
观察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发现,安全管理激励政策缺失、不足情况较多。很多企业并没有将激励机制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效率的策略,在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将惩罚作为主要手段,如发生安全事故后,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变更岗位或职级等。这样的奖惩措施并不能普及到每位员工,除管理者之外,基层员工易产生安全管理工作与自己无关、无需为此承担责任的心理。但相对而言,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源头来自基层员工的不良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调整企业安全管理奖惩机制中,“奖”与“惩”的关系。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主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配合合理的处罚措施,确保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要求能真正落实。例如,某工业生产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其中由于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欠缺导致的事故占95%以上。决定将安全管理与员工工资体系相结合,改变原本的工资中奖金的结构,将其中40%作为安全生产奖。依照结构和时间两个梯度划分奖金。若生产月内,班组及部门未出现由人员导致的安全事故,员工即可获得1.2倍的安全奖金。若出现安全事故,将依照产生的后果进行扣除。该方案的一个特点在于,要求全部组员依照比例共同承担发生于组内的安全事故责任。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安全管理工作直接挂钩,方案执行两个季度之后,该企业出现大小安全事故的情况明显好转。
(四)引入信息管理手段
信息化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管理对象主要为安全风险和安全数据两部分。第一,安全风险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设备、作业流程、企业资源等机型综合风险分析,找出各工作模块中的风险点,划分安全风险等级,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精确性[2]。信息化技术能够取代人工,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自动监控,人工无法兼顾的管理盲区也被纳入到监管范围内。依托强大的安全管理数据库,信息化安全监控系统可主动挖掘生产流程中的安全风险,及时作出预警,提高安全风险的可控性。第二,安全数据管理。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最大限度降低工作失误的方式就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生产设备的参数调节、状态监测等活动更为精确,减轻对人工操作的需求,人员引发安全风险的概率明显降低。因此,企业可搭建安全生产数据分析平台,将其与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以找出实现最大安全生产系数的设备调控方案。
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安全管理在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也会随之提高,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应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注意信息化安全管理技术的引进,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文英.浅谈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J].内燃机与配件,2019(11):168-169.
[2]刘志涛.信息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75-76.
论文作者:杨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管理机制论文; 员工论文; 风险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