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力发展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书记同样着重指出:“调整教育结构的关键环节,是要多办一些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的各种初级和中级人才。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分流,又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需要。”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参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传统的大学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发展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短期职业大学和专修学校等形式实现的。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必须把发展高职教育视为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所在。在发展中调整高等教育的客观结构,使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借鉴,互相沟通,相得益彰。随着社会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将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已达40%左右,美国、加拿大则高达80%。

一、职业教育在国外的地位

一个国家要攀登高科技的顶峰,要靠传统教育即正规的大学教育。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则要靠职业教育来实现。越是发达的国家,对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深。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等经济强国的职业教育覆盖面都很宽。

美国80%的企业有科技人员的培训计划,每年公司用于职业培训的费用达400亿美元,培训人员达800万。

加拿大每年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为66亿美元。 1990 年加拿大人口的20%,即340万人参加了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数每年有增无减。

在日本对员工培训的企业占93.6%,许多企业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企业办学。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日本战后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例如:日本的丸善石油公司办起了丸善石油学院,松下电器公司有松下电器学院,都在学院里培养自己需要的高等职业管理干部和高等职业技术人员。

在德国,终身教育已成为其教育的一大特点。青年人不经过职业培训是不能开始职业生涯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正在逐年减少。每年德国要支付55亿马克支持职业教育。经济界则要为职工的深造每年要支付100亿马克。德国认为:要立足于世界之林,要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各类型的教育是治国之本。德国是资源缺乏的国家,德国自认为它的发达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在一个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里,因为工作岗位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要适应工作的需要,必须要不断培训和进修。

在瑞典成人(20—67岁)约为500万,参加职业教育者约为264万是成人的一半以上。

在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采取与需要相连的教育方式。职工进入企业,采取在企业进行生产培训和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及其它各种有利条件,不需国家专门投资,花钱少,收效大的职业教育,避免了学习期满后发生培养与需要脱节或学非所用的现象。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从教育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高层次的迫切要求,从广大高中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需要,从分散就业压力的需要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等方面可以看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教兴国,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大量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实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如果只培养一类人才,高等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基础研究人才,高科技的发展就缺乏后劲;没有生产第一线的实用人才,企业在市场中就没有竞争能力。

二、职业教育是一种广泛的、灵活的、宽容的教育

从国外的职业教育来看,其优点很多。

1.教育形式灵活

国外的职业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时间有长有短,长期的可达3—5年,短期的可以1—2天。长期培训中根据个人的工作时间和生活实际情况,可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培训的学校分国立、市立、民办、工会办、教会办、企业办和私人办的各种规模的培训班。授课方式和内容根据受教育者和各行业的需要,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制定。可以在学校学习,也可以在工厂、实验室、公司,甚至在家里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校,要学的课程及上课时间。

德国在职业教育中率先施行了“双轨”制,即企业中的实践培训与职业学校的理论培训相结合,把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就业体制紧紧地联接在一起。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双轨”制是行之有效的,很多国家对这种形式的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效仿。

2.教育辐射面宽

在国际范围内,职业教育已经发展为从初级到高级,专业门类齐全,行业配套,并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从简单的木工、厨师、理发师的培训到宇航员的训练;从艺术鉴赏到天文学;从农业、工业到高科技;从财经商贸、旅游、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到生物工程;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都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各行各业的职业培训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培训后向各行各业输送有对口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为目的。

3.教育对象普遍

在国外,接受职业教育者的年限很宽,从十五六岁的少年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是职业教育的对象,在德国,人人都有培训的机会。职业学校是所有未满18岁的,不上其他学校的青少年的义务教育学校。而在瑞典的职业教育的对象更为广泛。从文盲、犯人、残疾人、失业者到军人都同样有机会享受职业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社会受教育的水平,从而提高生产力及社会管理能力。

三、职业教育是解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大量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不断培训已是我国当务之急。

因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工作人员下岗已成为目前人人关注的焦点。在新旧产业更替之时,大量就业机会与下岗待业现象并存,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将在择优汰劣中成为佼佼者。再就业的潮流必将依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拥有高管理能力和高技能的渴望只有通过职业培训来实现。

中国目前存在着一方面有大批待业人员在寻找岗位,另一方面却有高新技术工种无人顶岗。这种矛盾也只有让职业教育发挥其优势才能解决。

在瑞典的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劳务市场开设所需课程,其内容非常广泛,目的在于培训各种类型的雇员,帮助雇主能雇到所需人才。根据调查,因为劳务市场培训是灵活的,可以随时按劳动市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办什么样的培训班,很对劳务市场的胃口,因此,一直深受雇主的欢迎。劳务市场培训的人才中70%—80%都重新获得了工作,为此参加培训的人数每年递增。

在德国,四分之三参加培训人员都改善了自己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利用职业教育这一机会提高自己的谋职能力,其中75%在结业后半年内都找到了工作。

四、职业教育要有全社会的支持

国外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大面积播种、大面积丰收,来自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瑞典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自1975年起一直在增加。各市政府每年拿出费用的三分之一支持职业教育,除此之外,各种行业联合会、工会、教会、公司、企业家等办教育的团体和个人都积极筹措资金创办职业教育的学校及培训班。

德国各经济部门的50多万个企业、自由职业及公共事业都有职业培训学校及培训班。近几年各方面提供的培训岗位已多于需求量,这正是全社会努力办学的结果,而不存在人们不愿接受及有什么费用问题,因为在这些国家接受职业教育不但免费而且会给予一定数目的资金补助。

从以上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五、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1.尽快形成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环境

首先要使高等职业教育能真正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这中间既要有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也应有从事参与经济活动,把最新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后者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如果能有较清晰的、系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科与其相对应,那么现行的高等教育中的专业教育能承担起这一培养任务。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互相渗透交叉,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往往揉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这类岗位本身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因而这种针对性强,突出职业岗位特点的培养,如财会电算化、旅游、烹饪、园林等,就形成了一种与从事职业关系密切的新的高等教育类型,这种教育用以往的、传统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来认识和管理是不行的,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形成高等教育系列中新的教育类型,它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仅仅是分工不同的区别。

对这一认识我们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就应统一起来。即不能把这种教育看作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低层次教育,而应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教育类型。

2.形成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于一线而培养实用人才,其办学愈接近实际,愈接近用人地区和单位,就愈能实现其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不能用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套办法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有关规章和措施都应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以确定。

在专业设置上,要突出职业岗位的培养目标,更应该实行产学结合,这需要更接近和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在教学条件配置上,要有利于向应用型发展并注意办学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以及校企间的合作可能。在师资队伍上,要突出教师的“双师”型的要求等。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3.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更接近和适应社会经济活动的、职业岗位性强的教育体系,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应是其特点。

从办学形式上看,可多种多样办学。除了从普通高考录取学生举办实用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外,也可以用单独对口招生的办法招收职业中学的学生,进行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延伸的教育;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打通,以及争取校企合作等,以便拓宽招生生源渠道。

从培养对象上看,注意生源的情况,教学时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参加普通高考进校的学生,要以他们已有的、较好的文化基础为优势,结合学科的系统知识,突出应用性,加强技能培养,形成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对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的学生,则应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搞好基础教育,形成行业知识的系统教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由中等层次向高层次的上移。

从层次上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熟,以及社会需求的继续发展,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将会出现,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个高等教育的系列。

标签:;  ;  ;  ;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_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