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的构建_消费观论文

和谐社会中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的构建_消费观论文

和谐社会中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社会论文,中青论文,少年论文,消费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7)06—0052—05

青少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所以加强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培养青少年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树立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代消费观的内涵主要包括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和全面发展的,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自然(绿色消费意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明的、科学的、审美的、健康的、适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青少年现代消费观的确立对提升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实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共同发展。促进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优化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和生产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现代消费观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消费观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全球化使我国的青少年易受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现代消费观,青少年在多种消费文化、观念、行为冲突碰撞的复杂情况下,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消费道德选择。但是青少年的特点使其对消费文化时尚、审美流行元素较为敏感,他们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在社会上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果青少年的非理性消费观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就不仅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消费观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合理适度消费,而且会对全社会消费观念的引导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加强现代消费观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主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消费中,各类消费资料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由原来以生存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为构成要素发展成现在以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旅游娱乐消费、信息消费、社交消费、恋爱消费、体育消费等为构成元素的多元结构。但是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青少年来说,消费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身心健康地成长成材,所以青少年消费应以满足生活学习为主。非理性消费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现代消费观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观念,把握好消费的“度”,建立起合理的消费结构。

3.加强现代消费观教育,能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青少年的消费道德状况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体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文明程度。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的消费需求往往是无条件地满足,助长了青少年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市场社会的负面影响和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使部分青少年的节俭意识非常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甚至有些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消费习惯,能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4.加强现代消费观教育,能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

在校学习的青少年的非理性消费等现象,极易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一种互相攀比的消费倾向,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贫困青少年面对周围的高消费同学也容易产生自卑、失落等心理压力;个别素质不高的同学,可能会因一时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加强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科学的消费观念,引导其合理消费,能帮助贫困青少年解除心理危机,对于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非理性消费现状与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的失落,信仰危机,物欲横流,“高科技崇拜症”和“高科技恐惧症”等,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导致了一些青少年人格的分裂和异化。为了发泄心中迷惘、苦闷、乏味的绝望感,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非理性的冲动性饮食消费行为,炫耀性、攀比性的服饰消费行为,低格调、非理性的精神消费倾向。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以没有稳定收入或根本没有收入的在校青少年为主,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所以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身份背景的不同,青少年群体内部的经济和消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青少年理性消费是主流,但也存在着非理性消费,如负债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等。青少年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物质生活现状和精神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所以,研究青少年的消费现状,加强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1.攀比消费

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习的青少年,父母的供给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另外,还有亲友资助、打工收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各级政府、学校发放的困难补助、奖学金等。父母收入高、家庭经济基础好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的经济供给多,容易出现青少年消费奢侈化倾向,除了学习生活的正常开销外,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在校青少年还满足了个人电脑、手机、恋爱、社交等方面的消费。目前,在高校有20%左右的学生属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一部分是父母下岗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或是家庭突遭不幸变故,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他们的家庭经济贫困。由于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学费和生活费不仅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了困难,而且一部分贫困生群体在思想、心理、人格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当看到周围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消费大手大脚时,他们的心理特别复杂和矛盾,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定的焦虑、苦闷,个别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一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2.享受性消费

在校学习的青少年的消费包括必需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必需性消费包括生存性消费,即吃、穿、住、用、行等消费和发展性消费即学习、购买书籍等方面的消费。调查显示:青少年的饮食穿戴费用已经从以前占学生消费额的80%降至占总支出的57%左右[1],青少年的学习消费虽然逐年增长,但是占总消费额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享受性消费主要包括时尚信息型消费、旅游消费、恋爱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调查显示:有70.4%的青少年在假期参加过旅游,大部分青少年每月的手机费用近百元;部分高校抽样调查显示,青少年在男女交往、同乡同学聚会、烟酒化妆品等方面的消费人均月支出占整体消费的18.75%[2]。部分谈恋爱的在校青少年常常会买一些不实用、价格昂贵的礼品送给对方,还有一些青少年追求不切实际的气派,以满足虚荣心。

3.负债消费

近年来,负债消费不仅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而且在青少年中也普遍存在。有钱时慷慨潇洒、大手大脚,没钱时借钱度日、负债消费。《2004年中国青少年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就显示:有10.55%的青少年需要经常性借款。攀比之风在青少年中盛行,一部分学生为了追求档次、追赶潮流时尚、崇尚名牌,使得个人的消费额超支,无奈之下向同学借钱消费,甚至一部分贫困生也加入其中,使得负债性消费在高校有蔓延之势。

4.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又称摆阔式消费[3],指的是部分青少年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非理性地过度消费,或者说是虚荣性消费,其消费目的不在于商品的物质性,而在于商品所象征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消费者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满足感。

三、青少年非理性消费引发的社会问题

当前青少年盲目的非理性高消费的背后是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一,青少年不科学、不文明的衣食消费使我国青少年肥胖率不断上升,使许多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水平。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亚健康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及心理各个方面,有1/3的青少年肥胖或身体偏胖[4]。肥胖可能给青少年带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内分泌紊乱等儿童富贵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第二,青少年非理性消费极易导致青少年贪图物质享受、精神空虚、不思进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导致青少年不科学、不文明、不正确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第三,非理性消费使部分青少年陷入烟酒无度。喝酒、熬夜、沉迷网络游戏,膳食不讲科学,衣着不分美丑。少数青少年甚至吸毒、赌博,陷入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陷阱。第四,当有限的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无限的消费欲望时,一些青少年有可能铤而走险,采取违法的手段,掠夺他人财物,满足非理性消费,走向犯罪的深渊。第五,青少年非理性消费导致了贫富分化的不和谐现象。《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仅为2,100元。另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月消费额最高的为2,350元,而最低的只有120元。大学校园流行新三件(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另一方面,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却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由此可见,青少年消费差距很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导致了校园内贫富分化的不和谐现象。

四、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加强人生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加强人生观教育,使青少年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不良倾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依据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消费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消费层次,量入为出,使青少年以“俭而有度,合理消费”为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将构建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体系融合到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其次,要加强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其合理计划开支。高校可以在选修课中开设消费观教育课程,也可以聘请理财专家来校讲课,使学生掌握理财知识和提高消费技巧技能等,提高青少年抵制和杜绝非理性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自觉性。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了解国情,培养青少年绿色消费意识

青少年生活丰富多彩,各类活动精彩纷呈,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消费道德教育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各高校可以根据青少年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消费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如举办消费知识讲座、消费道德教育座谈会等,在青少年中形成一种崇尚勤俭节约、抵制浪费和高消费的消费道德观。另外,可以深化社会实践教育,强化情感体验,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参加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使青少年体会到贫困家庭生活的艰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与健康的消费心理。

3.审美教育能帮助青少年确立现代消费观和审美观

审美教育具有开发人的潜力,激活人的创造力,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功能。目前,青少年审美教育的特殊功能,已经引起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在青少年盲目消费已引起社会各方面忧虑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能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健康的、高品位的现代消费观,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使青少年分享人类文明精华所提供的审美体验,快乐地成长、愉快地成才。

第一,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协调统一的青少年大美育工程。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战场,应该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要求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寓教于美,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用高格调、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去滋养学生的心灵”。社会各界,特别是大众传媒应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审美教育首先要求家长应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拒绝庸俗的、格调低下的衣着打扮,拒绝消费垃圾食品,追求高雅艺术的审美情趣,才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丰富审美情感,确立健康文明的现代消费观。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自身的审美取向和消费取向与自然、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既能满足自身的审美情感体验,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前几年社会上流行吃的“发菜”,一种产自我国西北地区极普通的植物,就因为其谐音迎合了当时的大众心理——“发财”,一夜之间身价百倍,结果殃及我国西北大草原的生态平衡,最后不得不由政府出面下文件制止了这种疯狂掠夺大自然以满足愚昧无知心理需求的消费行为。

第三,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用高雅的艺术陶冶和净化青少年的心灵,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消费需求。但是由于我国青少年审美教育不完善、不系统,青少年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青少年强烈的情感体验需求往往具有盲目性,如“追星族”等。实际上青少年迷恋流行歌曲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高层次、高品位的经典音乐,这对青少年一代、对高雅艺术本身都是一种缺憾,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种阻碍。青少年只有经过审美教育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科学健康的消费价值取向以及趋善趋美的理想人格,才能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收稿日期:2007—07—18

标签:;  ;  ;  ;  ;  ;  ;  

和谐社会中青少年现代消费观教育的构建_消费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