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城市化趋势”的启示_逆城市化论文

“逆向城市化趋势”的启示_逆城市化论文

“逆城市化倾向”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倾向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城市的发展看,起初是村镇而后发展到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最后为特大城市。所以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城市化的过程表征为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早已完成了城市化过程,城乡差别消失,农业人口比例很低。据1981年统计:英、美两国农业劳动力共占2%,法国8%,日本12%。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生产力迅猛发展,社区人口过度密集,大大增加空间拥挤的刺激,使住房、交通、购物都表现紧张状态,使居民生活在没有足够容纳量的空间中,从而产生居民心态变异,情绪消极。特别是小轿车高度普及,美国每千人已拥有547辆,英、法、德、比、卢5国平均千人指数达343辆。欧共体10个国家总共拥有小轿车近亿辆。汽车的膨胀使城市空气污染加重,且必须解决行车速度比步行还慢的状况,于是占用大片大片绿地以开辟大街,快速干道、高架道路、停车场、汽车库等等。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绿色植物所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洛杉机市中心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街道、快速路、停车设施和修车厂等所占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GreenShore)被称之谓“停车场城市”,甚至每个城市都在加速成为一个“停车场城市”,巴黎及阿姆斯特丹也如此,那儿的空地全都供汽车专用,不给城市别的用途留些许余地。

商业城市发展显著的特点是漠视起码的卫生和舒适;商业政权最具特色的属性是扩大市场。19世纪以来由于电梯的出现,开始向高空垂直方向发展起来。城市中摩天大楼林立,恰如钢筋混凝土所捣制的森林;小轿车的灾祸,使美国每年死于车祸的达4万人,受伤或终身残废的达100多万人;加之社会道德败坏、暴力凶杀、贩毒吸毒等诸多社会问题,于是出现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完全相反的现象,上流阶层纷纷举家逃离城市迁居郊区域乡村的“逆城市化倾向”。这些富人认为如果人们不能征服城市,至少可以逃离躲避它。“新的城市之船遭了难,先救妇女和儿童”这句古老的叫喊声听起来是多么的正确合理又有煽动性,似乎生命的确在危险之中,倾家而逃之风席卷欧美国家。城市居民成群结队潮水般地涌往郊区。70年代的美国人口在大都市区的中心向郊区和小城市迁移了2338万人口;全国大城市的郊区增加人口达8055万;非大城市人口增加3635万。这是多么惊人的大迁移,它加快了城区的衰退和恶化,这种逆城市化倾向实质上是对城市的破坏,起到了反城市的作用。这种倾向已成为世界化问题。

郊区对于城区来说确实是一片新的天地可供开拓,对于追求家庭乐趣的富裕阶层来说那里可充分享受田园风光所带来的新鲜空气、明媚的阳肖,大片的森林原野,人们可以钓鱼、漫步、栽种植物、家庭野餐。

“富人住郊区、穷人住市区”成为西方社会的普遍现象,居住在市区还是郊区成为划分身份的高低标志。这种阶层上的分开是城市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绿色景观消失后所产生的后果。

当郊区只为一部分特权阶层服务时,尚未破坏农村,也不威胁城市。可是一旦往郊区迁移成了群众运行,会逐渐破坏城市和郊区的环境价值。市中区的许多社会问题逐渐蔓延扩散到郊区,郊区已不可能再成为真正隐避场所,于是最有钱的人又开始另一次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郊区转移,在工业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城市社会环境里产生多次的迁移是必然的。

工业城市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对这贡献本身带来的过错的认识与反应。这是200多年后才取得的教训。本世纪30年代前后发生的一场扭转“逆城市化”的反向运动,目的是想遏止人们涌向郊区,同时又要缓和大城市的拥挤状况。

欧洲一些国家在近10年内对旧城市改建达到合乎生态要求的高水平程度。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以科学的规划思想指导城市的改建和规划,以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和适应于儿童成长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这门新学科的出现使旧城改造更趋理性化。

英国曼彻斯特市Hulm区原是纺织工业时的工人居住区,紧靠市中心,住户是穷人。市政当局在改造旧市区时,决定全部拆除旧建筑。根据城市生态要求,居住区规划中力求创造类似郊区的优良居住环境,要求形成“市区内的郊区”的效果,使区内的绿色景观与郊区公园连在一起,成为公园的延伸绿化区。该区规划与建设是成功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部建设完成。1989年我曾居住在其中的一个小区,有机会对此调研考察。这里居住环境幽静,置身其内确实如住在郊区,且居住密度低,除为数不多的几幢高层公寓外,大部分为低层住房及小型别墅,房前有花园。区内公共设施齐全,图书馆、中小学、幼儿园、教会中心、教堂、体育场馆、超级市场……一应俱全。可是这个区所包括的五个小区空房率达80%。根本原因是“市区住穷人”这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极难更变。于是这个区的住户仍为收入低于500英镑以下的穷人与失业者,且黑人占很大比例,成为欧洲最大的贫民区。英国政府在争办2000年奥运会时,曼彻斯特市就准备把这个区全部炸平建成体育城奥运村。

德国在二战中大部分主要城市被破坏,高达75%,大城市的重新建设却反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重享花园环境的愉快”是西方社会关心生活质量所追求的观念。要达到理想的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质量,即西方国家当前热衷的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的水平,必须重视园林绿化的环境价值,社会及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各国均以法规形式确定合理的绿地定额和规模,以确保城市中为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所需要的园林绿地面积。即使是西方国家的大城市,绿地面积大小也相差悬殊,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如城市规模、历史、文化、基础条件、投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世界部分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表

国家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m[2])

美国华盛顿40.8

俄罗斯 莫斯科44.5

英国伦敦 23

法国巴黎 24.7

波兰华沙 73.5

新西兰 克帧斯彻奇72

日本东京 1.2(1982年)

意大利 罗马 11.4

中国北京 6.3(1992年)

上海 1.1(1993年)

天津 2.5(1992年)

重庆 2.27(1993年)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能以自然更新的方式改造被污染的环境就是园林绿化。产生由城市向郊区大迁移的反城市倾向,与绿色景观在城市中消失所产生的心态失调有密切关系。任何一个城市在采取“逆城市化”进程的反向运动时,除了彻底根治城市环境污染源外,无不采取各种手段与方式扩大绿地面积,重视自然生态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据天津研究的成果表明,在7平方公里范围内,如果有4万平方米的绿地,其生态效益为:

减少SO[,2]32.8%

减尘率39.1%

降温 5.7%

增加湿度 13.2%

杀菌率68.1%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因为漠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所带来的恶果的认识与教训是深刻的,逃跑主义只能加快城区的衰退和恶化。本世纪初有识之士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向运动”措施,成效显著,全民环境意识普遍提高,让城市重新有新鲜空气、清洁的水、绿色的开旷地和阳光,成为一致的呼声,也成为健全的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城市规划应该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奥地利规划师在1893年就提出此观点。他们坚决认为城市公园对城市起到健康卫生作用,即公园是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起到城市“肺”的作用。

绿色体系的保留与发展,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投资于园林绿化的费用之大反映了重视的程度。如美国1977年—1981年,每年用于园林绿化的资金为20亿美元,以目前兑换率计合人民币174亿多;占国民生产总值0.06~0.12%,英国比美国高,达到0.19~0.37%,法国绿化投资每年30亿法郎(1980年资料),我国1983年全国的投资不足1亿。国外园林的发展趋势是向城市森林、生态园林方向发展,以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效益。从美学价值、环境效益出发,结合城市污染的综合治理,其成效是惊人的。英国已实现了国土园林化、退耕还草、黄土不见天。2%的农业劳动力耕耘在最适宜于耕种的小块土地上,广大国土覆盖上绿色草皮。绿色高质量的草坪是英国的骄傲。

世界上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如我国占74%,是世界上农民最多的国家,剩余劳动力必然涌向城市。第三世界正处在城市化的发展时期,生产和城市扩张的自动进程日益加快。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城市的贫穷是乡村贫穷的延续,人们不能只图获取经济的发展而无限制地把追求生产上的数量作为迫切的目标,忘却或漠视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这样的活动速度越快,就距离合乎人性原则的理想目标越远。不能步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老路,为了挽救自己,人类必须集中注意力于控制、指导、组织、统辖、规划等手段,使各种没有理智的残忍力量服从于人类自己的生物机能和文化的目的。城市中摩天大楼林立并非现代化的标志。著名美国教授刘易斯、芒福特(Lewis Mumford)早就指出:“修建摩天大楼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这个错误发展成普遍性了。美国首先犯下了这个错误,后来在欧亚重演,甚至变成了‘现代化’的一种标志。”由于商业需求,土地的高效率利用,大家竞仿建高层,超高层大厦,成为一种潮流风气。在欧洲、城市内的高层住宅均是贫困线以下的穷人所居住。英国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等市在二战后所建的大批高层公寓几乎无人或很少人居住。要重视防止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时期中所谓的“焦炭城”再现,这种城市生态严重失调,环境极其恶劣,绿色景观消失,烟尘、酸雨、黑暗、噪声等等是其主要特征。印度的加尔各答市被称之谓“地狱城市”,其情景可想而知。联合国1993年10月发表的一份“亚太地区城市现状”的报告中警告说:“亚洲城市的公害已十分严重。随着亚洲经济的增长,城市人口持续膨胀,由此造成大气与河流的污染,交通拥挤和城市垃圾等问题正日益严重。城市公害如不及时加以遏制,必将形成恶性循环。”这份报告提到:“公害严重的亚洲城市有曼谷、金边、马尼拉、加尔各答、科伦坡。这些城市空气中的SO[,2]和浮游垃圾的含量已超过美国、加拿大的十几倍。在曼谷,因汽车排出大量的废气致使人们血液中的铅浓度标准已达到了美国人的4倍,城市废气引起的肺癌、支气管疾病发病率也有增无减。全亚洲每天有3.5万婴儿死去,其中大多数人的死因直接与水质污染有关。”联合国指出:“在给予这些只顾‘成长第一’的城市以警告的同时,还必须帮助他们强化城市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以及进行长期保护和扩大植树的活动。”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园林管理体制,真正认识城市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都市社会经济赖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环境基础,园林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世界各大城市正经历着如何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城市与环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严峻考验。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一次死亡4000多人的烟雾事件。美国、比利时等国也连续发生过环境污染悲剧。美国总统约翰逊曾惊呼:美国城市若不加以改造,将会是“死亡中的城市”,从傅立叶·欧文的“花园城镇运动”,霍华的“花园城”理论,到雷蒙德·恩温的卫星城理论,以及1933年的“雅典宪章”,1922年的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宣言》,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等等,无不对改善城市环境发出呼吁,强调“建筑、城市、园林的统一”。到1981年《华沙宣言》再次呼吁有效地确保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可以说环境、生态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城市的根本问题。限于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现状相比较,无论从设计规划水平、城市综合治理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或城市绿地人均所占的面积与绿化投资,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等等方面差距还很大。所以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健康而合乎理性的发展。在新城市的建设、旧城市的改造中返回大自然,回到人的基本价值所能体现的城市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去。

标签:;  ;  

“逆向城市化趋势”的启示_逆城市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