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县开发区中心学校,246300)
摘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上课,能形象生动地展现课本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并且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能不断地开发智力,增加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断锻炼并加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提高自己语文听、说、读、写水平的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师生的喜爱,不仅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还充分展示了课文的背景、情节、景物,成了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助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或者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生活体验,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部分课文时,对其中重难点的理解以及文章的内涵仅仅是停留在老师的讲述上,久而久之学习便成为一种机械的被动接受,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
例如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影片引入的方法。先播放《蓝光闪过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当学生看到顷刻之间,道路被毁,房屋坍塌,人们被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而侥幸跑出来的人则不顾一切用最简陋的工具找寻自己的亲人……同学们流出了眼泪,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这样一对地震中的父子吗?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文理解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它能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课文主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借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丑小鸭在树林中生活却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的场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猎狗追逐丑小鸭并朝着可怜的小鸭子狂吠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喃喃自语“丑小鸭真可怜”,还有的表情凝重,似乎自己就是那只被追得魂不附体的小鸭子。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丑小鸭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以及他身处逆境不放弃的那份坚强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
又如《白杨》这一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白杨树是大西北特有的一个树种,成年的白杨树身形高大、笔直,作者用它形容在大西北艰苦创业的建设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校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从网上收集了有关白杨树、大西北地理面貌、新疆建设兵团创业、如今的新疆等素材,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制成课件。在讲解课文时,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播放课件,入情入境的学习,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通过真实的画面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全面深入地认识了白杨树和像白杨树一样顽强的建设者。当他们看到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建设者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革命斗志,经过他们艰苦的努力,昔日的沙漠、荒滩变成风景宜人的草原、城市。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鱼米之乡的同学们触景生情,从内心深处明白为什么作者把白杨比作兵团战士,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平凡、坚强不屈、积极向上。和生活条件优越、无病呻吟、贪图享受的人相比,西部建设者更是像白杨树一样高大伟岸。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歌唱家阎维文经常在部队唱的那首歌曲:《小白杨》。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记,而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十分重要,因为每学期仅仅靠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因为课外阅读能助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能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教学的内容,认真设计和布置学生的课内外作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班有一部分学生十分喜欢利用网络查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作业。比如学完《草原》一课,我就设计了选做作业:“喜欢阅读的你,推荐你阅读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中的部分章节,从而了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写的文章。我班学生对此次布置的作业很感兴趣,也很乐于完成。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我们要把使用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语文教材的特点,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最好时段,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教室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才能来自勤奋》一课时,我下载了网上有关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的资料,装到教师机上,并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谈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在机上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我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有个学生这样输入:“《本草纲目》并不能称得上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因为清代有人写了一部《本草纲目补遗》就是针对《本草纲目》的缺点重新编著的,比《本草纲目》更进了一步。况且新药不断被发现和发明,因此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没有,有也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总之,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巧妙、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勇于创新,适应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娟,张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十年回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6):3~5.
[2]刘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机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4):89~90.
论文作者:余朝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白杨树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课文论文; 本草纲目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