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实的困惑:个性化表达困难重重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老师们谈到学生作文“雷同”的现象非常普遍:要求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全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兔子,连语言表达也高度雷同,如都写“兔子短短的小尾巴像一个洁白的绒球”,给小兔喂食,小白兔都是“用红宝石一样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我还要吃。’”……
再看其他年级,“雷同文”也比比皆是:作文内容大同小异,选材撞车,而且是“连环撞”;不少作文语言表达也是“异口同声”,写到高兴就是“一蹦三尺高”,写到着急就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学生作文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迷失了自己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理念早就深入人心,但为什么学生作文雷同度还是这样高,到处都是假话、空话、套话?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行作文评价体系相对保守
学生谁不喜欢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个性化作文写起来难度大,难免因稚嫩而暴露出种种不足。而现行作文评价则往往更注重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的完美性,稚嫩的个性化作文很容易受到冷落甚至排斥。学生付出努力却得不到肯定,几次下来热情自然渐渐消退。从教师的角度看,谁不希望平均分高一点?考前辅导努力求稳,宁肯“雷同”也不想冒险。由此看来,现行作文评价体系已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化作文的首要因素。
2.模式化指导限制多样化构思
老师指导作文“目中无人”,简单地画圈定框,可以写什么内容,开头怎么写,接下来写什么,怎样结尾,都有固定的路数,活脱脱一个新“八股”。作文指导的模式化必然限制学生创新,导致依葫芦画瓢,写出大量缺少真情实感的“雷同文”。
3.学生个性化生活体验提取困难
学生虽都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但因受心智水平限制,往往不能灵活地提取相应的作文素材。一离开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往往就会图省事随大流,写老师、同学提到过的某一内容,从而导致选材雷同,缺乏个性。
4.自然的心灵语言书面转化难度大
写作时,学生自然的心灵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既涉及表达句式,也包括遣词造句的习惯。书面语言的贫乏生涩会导致学生个性化表达困难,所以学生往往放弃个性化表达,人云亦云地写些现成的空话、套话应付了事。
二、积极探索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策略
1.转变作文评价,关注个性化价值
首先,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追求。其次,要适当放低门槛,降低对作文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1)变圈画“优美句段”为赏读“灵动描写”
再优美生动的描写,如缺少真实情感,缺少原创成分,也只是他人语言的生搬硬套,只是华丽辞藻的机械堆砌。对这样的“优美句段”要明确说“不”,而对学生有创意、流露着童真童趣的描写,则要多加肯定。教师可以画红色波浪线,用“笑脸”符号表示赞赏,还可用“这段描写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之类的评语传递热情肯定。此外还可让小作者朗读这些句段,或将这些句段做成课件让学生一起欣赏。
一位老师让学生校园内观察风后写一段话,学生有的写道:“风轻轻地敲着窗户,好像在叫我出去陪它玩。见我们只顾上课不理它,就调皮地跑开了。它一会儿在花坛中打转,一会儿在操场上奔跑,一会儿又跑回来‘啪’的一声把教室门关上,吓了我们一跳。”有的写道:“只听窗外风声呼呼,好像要闯进教室,却被窗户拦住,在和窗户在吵架呢。”……孩子们边读边赏,渐渐领悟到个性化描写的窍门。
(2)变强调“立意深刻”为注重“真情实感”
作文要关注立意,但不能把成人视角的深刻强加于学生,要从儿童的感悟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基于真情实感立意,防止言不由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要由强调成人化的“立意深刻”转变为儿童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说发自内心的真话,说散发着孩子气的话,表达真实的感悟,营造“个性化作文”的良好氛围。
六年级某班有班级博客“小溪流的歌”,孩子们都以作品入选“博客排行榜”为荣。老师结合录用的优秀作文告诉孩子们:“录用的首要标准是‘真实’,流淌着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动人。”学生通过阅读“小溪流的歌”中的作文,更深切地感受到真实表达的重要性。
2.凸显儿童视角,引发个性化内容
(1)变“窄命题”为“宽命题”,拓展儿童写作空间
命题过窄,会给学生带来限制,导致没有内容写而胡编乱造。不妨站在儿童的角度想一想,怎样让命题“宽”一些,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大一些。如可以把《我的好爸爸》的命题范围拓宽,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写的家人来写。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大网虫”—爸爸》,选了爸爸和自己抢电脑,玩电脑游戏到深夜的事例;有的学生写《我的“迷信”奶奶》,把奶奶不顾年迈外出烧香念佛,为我考出好成绩天天念“状元经”的事写得活灵活现。
(2)变“僵化式命题”为“激发性命题”,触及儿童兴奋点
“僵化式的命题”多从技能训练的角度入手,往往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触及学生兴奋点,容易导致作文雷同。教师了解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关注儿童喜欢的读物,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命题才能触及学生兴奋点,才能激发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
一次我坐在教室后面听作文课,发现一个学生心神不定,一了解才知道,他的一颗牙掉了。他把这颗牙齿放在课桌洞里舍不得扔掉。掉牙、换牙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人人都有经历,肯定有话可写。我建议该班老师让学生写写这样的故事,果然学生很兴奋,有的写自己新牙已崭露头角,但老牙迟迟不肯下岗,结果只能去医院忍痛拔牙;有的写自己的牙齿摇摇欲坠,让自己心神不定,结果在吃肉骨头时意外磕掉了。这次作文写得也特别轻松,内容多样,语言也特别灵动。
3.加强观察积累,引导个性化选材
学生往往不注意细致观察,生活体验泛化模糊;不善于寻找生活体验和作文的连接点,写作文时唤醒提取困难,迫不得已只能“借米烧饭”,导致文章“雷同”。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己“找米”的能力,鼓励学生平时细致观察积累素材。
(1)创设丰富情境,落实观察体验
写作前要创设丰富情境,指导学生积极观察,获得独特体验。如写“鸡蛋的发现”前,让学生回去捏鸡蛋或做一做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亲自动手体验。
有的学生写自己捏鸡蛋:“开始我不敢用力,轻轻捏了一下,鸡蛋硬邦邦的,就像捏在石头上一样。我开始加大力度,五指紧紧握住鸡蛋使出吃奶的劲儿使劲捏,鸡蛋纹丝不动。我一次比一次用力,鸡蛋仍然安然无恙。”
有的同学还邀请爸爸参与其中,观察爸爸捏鸡蛋的样子:“爸爸把鸡蛋握在手中,使劲地捏,他手上青筋暴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涨得通红,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我担心鸡蛋会‘咔嚓’一下破了,害怕得闭上了眼睛……”
有的学生做了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盐像雪花似的纷纷扬扬飘进了水里,像是给蛋宝宝盖上了一层毛绒绒的棉毯。在一旁的爸爸说:‘多加点,你这么点盐哪够啊。’我一咬牙,加了一大勺,再用筷子在水中搅拌,蛋宝宝就随着筷子搅拌的节奏跳起了钢管舞。可好景不长,我一停止搅拌,蛋宝宝又颤颤悠悠地落下去了。我又连续加了几次盐,还是没用。奶奶忍不住心疼地说:‘啊哟喂,你都用了半斤盐了!’我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真实的情境中积淀了个性化体验,写作时自然会流淌出童真童趣,散发出个性魅力。
(2)进行头脑风暴,指导个性化选材
指导审题后,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如何选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择与众不同的新题材,写出富有新意的好作文。
在学生选材还没有实质性思考的情况下,要防止“权威思维”(教师或优秀学生)的强势介入,左右其他学生的选材思路,导致选材雷同化。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尽量打开思路,尽可能多想一些选材的角度,为个性化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4.指导灵活多样,促进个性化表达
(1)营造宽松氛围
要营造一个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己思想、情怀和个性特点的交流氛围,消除思想顾虑,鼓励他们表达独特的感受。薛法根老师指导“人物素描”,一开始就对学生说:“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发现三个不同说明你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有学生说:“老师的牙齿有点奇怪,是兔板牙。”薛老师幽默地予以肯定:“嗯,有缺点的人才可爱。”学生说:“老师尖嘴猴腮,像猴子。”薛老师巧妙地引导:“我听出来了,说我的脑袋小。我脑袋小,但是智慧多。你说得很准,我属猴,有点像不奇怪。”宽松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放下顾虑,大胆发言,真正做到了自由地、有个性地表达。
(2)启发自主表达
学生还没自主思考前,教师不要过早地出示例文或下水文,也尽量不要过细地告诉学生该怎样写,而是要尽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薛法根老师让学生用几个词概括对老师的整体印象后,又让学生用三五句话把对老师的印象写出来,只有一个要求——真实。有了这样的自主空间,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自然流淌出来:“薛老师长得又高又瘦,就是背有点儿驼,1米77的个子看上去顶多只有1米75。他居然说自己是‘单峰骆驼’,真有点阿Q精神……”一位学生说:“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常常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紧张的情绪顿消……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听他上课就像听相声一样,感觉好极了!”薛老师相机问学生:“他重点写的是老师哪个特点?”(幽默)然后顺势点拨:“抓住一个特点一个侧面描写,这个眼光是独特的,这种写法也是独到的。”
启发学生自主表达,相机渗透方法指导,学生的语言才会更本色,更灵动。
(3)鼓励标新立异
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构思独特新颖,使用个性鲜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或感受,抒发与众不同的真情实感。老师让学生在家自己动手泡茶,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学生写得各有新意。如“揭开茶叶罐头,清香犹如被释放的小鸟,向四面八方涌去。”把清香比作释放出来的小鸟,多有创意!“当热水倒入杯中时,一片片茶叶就像被吓着的小鱼在杯子中上蹿下跳。”把茶叶比作“被吓着的小鱼”,比喻多么贴切而新颖!“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这些茶叶都伸了懒腰,长了一个个头,伸展开了那蜷曲的身体。”如此拟人手法,自然而独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其实就是鼓励学生更细致、更独到地观察和体验,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那份独特,写出别人未能写出的那种细腻。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了。
标签:作文评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