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策略论文_彭海波

岳阳市中心血站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 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 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 4月对比,2017年7月- 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关键词: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策略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显著发展,临床血液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加强血站血液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血站实验室是检测血液传染病指标的重要部门,其职责为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尽管自2006年“一法两规”实施以来,各血站血液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已全面建立并实施,但就现阶段各血站ELISA检测前、中、后质量控制实施与管理情况而言,仍存在各种问题,是导致某些血站检测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确保血液质量,本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实施血液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在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 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献血者平均年龄为(32.68±5.19)岁。对比优化管理前后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记录并分析2017年3月- 4月与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检测不合格情况与异常结果情况,检测项目为《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1]4.1.1中规定的ELISA检测项目,包括ALT、HBsAg、HCV抗体、HIV抗体、抗-TP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 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或ALT检测结果≥50U/L,判定结果不合格;HBsAg、抗-HCV、抗-HIV、抗-TP单试剂检测结果0.7<S/CO<1判为结果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卡方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P<0.05时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

2.1献血前健康征询、快速筛查延期和淘汰献血者情况对比

2017年3月- 4月期间,有32名献血者在健康征询、快速筛查中延期献血或被淘汰,所占比例为1.3%,2017年7月- 8月期间,有68名献血者在健康征询、快速筛查中延期献血或被淘汰,所占比例为2.4%,两时间阶段同期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标本采集不合格情况与工作人员检测过程差错发生情况对比

2017年7月- 8月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检测过程差错均明显低于2017年3月-4月期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标本采集不合格情况与工作人员检测过程差错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血站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受献血者自身情况、标本采集、运输和检测过程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标本质量和检测结果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 [2-3]。本研究中,与2017年3月- 4月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献血者征询、筛查淘汰率明显增多,标本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和检测报废率均显著降低,可知通过加强血站ELISA检验室检测前、中、后过程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标本质量和检测结果准确性。可将管理策略归纳为以下几点:(1)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既定标准开展工作;建立风险评估与偏差处理体系,及时预测标本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解决对策,防患于未然;加强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并掌握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必要情况下不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检测全过程关键控制点操作考核,不断提高血液检测质量。(2)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体检和快速筛查工作。平时做好献血健康宣教工作,避免出现高油腻饮食、酒后或休息不好的献血者;在征询时详细了解献血者身体状态与饮食情况,对有可疑危险行为的献血者要劝阻其献血;做好献血前快速筛查工作,对筛查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延期或劝阻其献血。(3)加强标本采集过程质量管理:将标本采集操作规程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杜绝留错或标识错标本差错;加强标本采集、储存与运输环节的管理,既要确保冷链要求,又要防止交叉感染。(4)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大型关键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须对设备进行安装、运行和性能确认,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仪器上贴好惟一性标识,并建立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仪器的维护、故障、维修、校验等信息。(5)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使用具有标准物质证书的质控物,使用前注意混匀质控物,防止混用不同批号质控物和避免过期质控物的使用,切忌反复冻融质控物;一旦出现告警或失控,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重复试验。(6)加强检验报告管理:结果发出前,操作人员须对所有关键控制点包括环境温湿度、标本、试剂、设备等进行回顾性审核,确保各关键控制点在控,最后相互核对检测结果,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发出结果。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

[2]秦敬民,庄云龙,陈妍,等. TQM理论应用于血站质量管理的研究——以山东省采供血机构为例[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996-999.

[3]王英,曹晓娟,王湘屏. 2012~2016年衡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论文作者:彭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血站ELISA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策略论文_彭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