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论文_田泽华

浅谈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论文_田泽华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401336

摘要: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依照中国民航发展规划,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撑,而人才战略则成为民航业快速、持续、健康、长远发展中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民航业的新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浅谈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旨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对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达到培养优质航空服务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对策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推动了中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民航业对民航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不具备成熟的航空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我们从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市场需求、教学现状着手,制定相关完善的航空服务人才培训方式,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一、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一)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培训的主要方面包括人才的身体素质是基本,文化素质是基石,政治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是精髓。同时,不能忽视对航空人才的应变能力培养,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要求进行危机公关的培养,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发生应急情况时,可以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1]。当然最主要的是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航空乘务、民航运输与管理、安全检查和机务维修、票务服务工作的培养[2]。实现了航空服务的培养目标,意味着航空服务的成熟。

(二)航空服务人才教育现状

如今我国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各大高校,高校根据航空服务的不同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较为全面的课程。但由于高校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方式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教育效果的评估也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考查的方式,学生基本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效果不够理想[3]。

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资源投入不足

高校在培养航空服务人才方面通常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活动,主要是因为航空服务实训设施造价高昂,需要高校投入较高的成本,很多高校迫于资金压力而不断拖延购置航空实训设施的行动,一些高校甚至选择放弃,不考虑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资源投入的不足使学生无法在高校学习到扎实的技能,不利于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单一

各大高校在培养航空服务人才方面开设的课程种类相似,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深入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学习到的技能也较为单一,一旦在入职之后专业不对口,就需要接受二次培训,严重降低了效率。同时,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没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日后工作的高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校企合作还需加强

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而企业能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双方的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更加全面地开展。然而,如今我国在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因为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高校注重长期性和规律性,且属于非功利性,而航空公司一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适用性,受到利益的驱动,导致双方矛盾的产生,合作水平较低[4]。

三、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如今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最为欠缺的就是操作技能的培训,因此,为提高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首先,高校应该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大量购置必要的实训设施,使学生享受到现代化的实训教学。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语音广播实训室、形体训练室、化妆实训室、模拟机舱实训室等,使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培养。其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航空企业进行实习,使他们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其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使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应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为教师灌输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迫接受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更加深入地掌握航空服务工作的要领。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校企合作,改变教学手段

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如今我国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主要就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高校可以聘请航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用实际工作经验为学生讲解实际案例,配合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5]。此外,高校教师也可以进入航空企业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在课堂上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航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航空服务这一专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航空服务这方面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我国在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笔本文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合理对策,希望我国的航空服务事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燕.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79-80.

[2]杨虹偲.我国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 (04):250-251.

[3]魏桂花.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06):106-107.

[4]苗玉勤.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209-210.

[5]袁晓燕.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论文作者:田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浅谈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论文_田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