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本地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动化系统论文,图书馆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的基础,对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大作用。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所用,近几年来,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馆陆续从国外引进了数个大型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如INNOPAC、HORIZON、UNICORN等等。这些自动化系统普遍都具有设计理念先进、功能齐全、设置灵活适应面广、系统成熟可靠,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特别是其强大的系统定制功能,可以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如高校馆、公共馆、研究型馆的不同要求,对流通政策、检索途径、显示格式等等各种参数进行定制,最大限度地对系统进行个性化改造,以适应用户的需要。因此,这些系统一般均能较好地满足国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大部分基本需求,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是,由于国外系统毕竟是基于国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思想观念开发的,有些方面和国内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很难完全满足国内所有用户的各项具体技术要求,经过几年的运行,慢慢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而给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颇有骑虎难下的景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方法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思路,全盘照搬国外的做法,这显然不现实,更何况一些问题也无法依靠这种方法来解决。鉴于购买自动化系统资金、人力、物力的一次性投入很大,为了弥补现有系统的缺陷而频繁更换系统更不足取,并且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系统,新的系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重新自行开发,则时间、技术力量都不允许。剩下的唯一出路只能是立足现有系统,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完善、升级和二次开发,改变国外系统“水土不服”的现状,使其逐步本地化,并提高系统性能,尽可能地发挥系统的功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1 国外系统本地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各地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图书馆都有一套历史上沿用下来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业务规范,大的如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就有中图法、科图法等,古籍又按古代的四部法分类。书次号有的用流水号、作者四角号码,也有用拼音首字母、笔画字顺等等不一而足。小的如书标打印,大多数馆分段换行打印,却有少数馆打在一行上。这些规定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的则修改起来投入人力物力太大,几乎没有可能;另有一部分无所谓好坏,只是习惯而已,如期刊采用一条龙管理,但要改变习惯,又谈何容易。因此,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想法固然不错,但只能是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路,而具体的工作方法、手段、细节,则是无法原样照搬的。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就是国内的软件产品也难以一一满足要求,更何况对中国国情、文化、传统知之甚少的国外公司呢。另外,许多问题要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暴露,用户的需求也是随着使用的不断深入、读者意见的反馈而逐渐增加的。例如,原来使用卡片进行检索的用户根本不能掌握书刊的借还状况,面对OPAC系统提供的有关功能,刚开始都感觉完全够用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觉得应该给已还但还来不及上架的书刊专门设定一个“待上架”状态。一个国外系统,即使进入中国市场前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系统分析,也不可能把用户的潜在需求考虑充分。更何况有些国外系统没有中文版,如北犬图书馆引进的Unicorn。最后,现在的读者见多识广,对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套昂贵的进口系统,如果功能有问题,满足不了需要,会招来很多批评,给图书馆带来不小的压力。所以,国外系统的本地化是势在必行的。我馆引进Horizon系统后,就逐步发现不少大大小小的缺陷,其中一些如不设法弥补,将给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许多麻烦。
同时,国外系统的本地化也是可行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的投资规模、力度也越来越大,对图书馆的投入逐年增加,买得起国外软件的单位越来越多。中国已成为国外软件厂商共同看好的市场。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巩固现有的用户,他们将自愿或被迫地对于本地化工作给予更大的重视、投入更大的精力,如在国内建立售后服务机构,成立对中国市场的开发中心等,因此,那些国内用户共有的因为国外软件不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而造成的问题,以及程序本身的漏洞、错误,可以以诸如用户协会之类的名义要求厂商进行本地化改进,或在系统升级时加以考虑。如Horizon系统的有些问题就是通过此种方法解决的。此外,一般引进国外系统的馆,往往都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能够胜任部分本地化任务,甚至能够和厂商合作进行汉化工作,如北大图书馆针对Unicorn进行的汉化。所以,对于那些非共性的局部、个别问题,或开发商因受各种因素制约无法完成的本地化工作,如一个或部分馆需要的特殊格式书标、报表及功能等,则可以由用户单位通过编制补了软件、边际程序,直至直接对底层数据库进行操作来解决,也有委托第三方进行开发的,太原理工大学就曾经和电脑公司合作对国外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目前,国外各大厂商的图书馆软件绝大多数都使用了商品化的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ybase等等,并且完全开放了数据库结构,有的还设计了API接口,就连以自有数据库闻名的Innopac公司最近推出的Millennim系统也采用了Oracle作为其底层数据库。加之这些软件都有较为完整详尽的说明文档,这就给用户进行系统的本地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少馆就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书标打印、财产账打印、新书通报、书目统计、邮件催还、采访数据倒入、自动查重等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国外系统有待本地化的主要问题
国外系统中急待本地化的问题可以分成四大类。
第一类是由于国外图书馆的思维方式、工作理念的某些方面和国内图书馆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基本以国外图书馆为样本开发的国外系统的部分配置、模式及功能不能满足国内图书馆的实际需要,而国内图书馆又无法照搬国外模式所造成的。以下就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国外系统很多没有设置流通历史统计功能,理由是可能侵犯读者的隐私权。反之,国内图书馆则十分希望有此项功能,以便统计工作量,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等。
(2)国外系统的采购模块对手书刊采购、经费控制很严格,复本量文少,不主张采用批处理方式采解决。而国内大型图书馆由于人力紧张,复本量大,往往喜欢一些节省时间的简便工作方式,如成批查重、验收。
(3)没有批量修改某一类型数据的方法。如读者数据、馆藏地点的批量修改等。
这类问题有些涉及到数据库的表结构,还需要改动大量的源程序,修改起来难度较大,就是厂商也无法迅速解决,一般可以要求厂商尽快开发补了程序或在下一版本给予改进。如Horizon系统在其7.2版中就根据用户要求,增加了好几项批处理功能。还有作为临时方案,用户也可自行进行二次开发。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就利用TELNEF协议,模仿手工操作,自行开发了INNOPAC采访系统自动查重和采访数据成批转入功能。其他有些功能的实现则只需将有关数据从数据库中倒出,再在外部编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即可。吉林大学就利用这种方法,首先从SIRSI系统中下载要批量修改的读者文档,对下载下来的读者数据文件,进行适当的修改整理,核对无误后再把修改整理过的读者数据重新上载到系统中,以达到批量修改读者文档信息的目的。又象流通历史记录的显示,就可通过每天一次把系统中现成的当前流通数据和相关表取出后加以保存、累积,再根据这些数据按用户要求开发出一个分类、统计程序来实现。
另外一类问题则是系统本身的错误和Bug。一般此类问题也往往发生在汉化版本中,所以也可当作为需要本地化的一个部分。由于推出时间较短,没有象原版本那样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加之对国内的一些规定、标准没有完全了解、掌握;对使用条件、环境心中无数,导致水土不服,出现此类问题并不奇怪。以Horizon系统为例,就存在下列问题。
(1)中文界面的翻译不规范,中文意思和英文原意相差太远,或用语不是国内习惯用法,用户难以理解。中文自动切分功能不完善,检索“华人”时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检索出来。
(2)由于国外一般不使用CNMARC,厂商对CN MARC不熟悉,一些字段、指示符的用法没有按照CNMARC标准的规定,USMARC和CNMARC的转换存在漏洞,许多字段转换成CNMARC后内容发生了混乱、错位等等。
(3)系统面对国内大读者量、大流通量以及大量的WEB检索用户的实际情况准备不足,并发用户数过少,设计余量过小,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死机等现象发生。
这类问题一般和底层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关系不大,只有通过修改程序加以解决。其中大多数需要厂商开发补了程序、对源代码进行重新编程或进行系统升级,如Horizon新版本实行双MARC,不再进行USMARC和CNMARC的转换,转换产生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个别较简单的也可以由用户先行处理,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补救措施。如针对OPAC系统的死机现象,我们在系统升级之前,作为应急措施专门开发了一个监控程序,一旦发生死机,立刻进行自动恢复,而新版本的死机现象大为好转,这一程序也就不需要了。
还有一类需要本地化问题是由于随着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用户已不满足于现有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传统功能,而希望能进一步提供各种网络化的多媒体全文数字资源,对不同数据进行整合。但是,国外厂商系统往往不了解国内数字资源的建设情况,其系统缺少和国内相关数据库、文献共享体系,如CALIS,以及电子书刊的接口,导致产生读者无法通过书目直接在网上找到并浏览全文,工作人员不能直接在系统中下载书目数据、转入书商数据等一系列问题。因为此类问题有的涉及到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只能由厂商和国内有关单位、企业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如Dynix就和CALIS经过协商达成了向Horizon系统开放CALIS接口的协议。有的则可由用户或厂商自行解决,如书商提供的非MARC数据的倒入,上海大学图书馆就开发了horizon系统的外部采访数据倒入程序。另外,前几年引进的国外系统受当时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没有推送服务等个性化的服务项目,而现在读者这方面的要求已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也希望减轻通知打印、分发等手工劳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从数据库中直接提取有关记录,进行推送服务。我馆针对此类问题,开发了EMAIL图书催还服务、预约通知服务,新书新刊通知以及新刊目次等推送服务功能。
最后,技术支持工作的本地化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自动化系统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核心,及时排除系统故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国外厂商为节约成本,不太愿意在国内专门设立技术支持站点、雇用国内维护人员。然而,由于国外系统维护人员和国内用户存在语言障碍,经常需要反复交流,才能互相明白所表达的意思,导致时间浪费或产生误解,不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由于人数众多,分工过于明确,一个问题有时要经过多人才能得到解决;加之国外维护人员并非只面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对国内各用户的基本情况,包括软硬件、网络、维护方式和常见问题等缺乏了解;另外还有时差、节假日的错位,所有这些使得及时响应往往成为空话。而一旦实现了本地化维护,上述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将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感。如自从Horizon公司一年前在国内建立了维护点,各地用户一致认为维护服务的速度和质量和以往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3 本地化的障碍和解决
要实现国外系统本地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正确划分厂商和用户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厂商必须做好售后服务,对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推卸责任,应该负责到底;对于用户提出的新要求和建议,要耐心听取,吸收合理意见,认真改进。用户也应该合情合理的争取自己的权益,双方应该尽量实现双赢。本地化中碰到具体问题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厂商认为用户的要求没有普遍性,只是中国用户的特殊需要,或认为据此对系统进行改动成本太高,结果是虚心接受,就是不改,使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用户抱怨意见很大。这反过来又影响系统在国内的销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其次,由于厂商和用户沟通不够,往往是用户在等不到厂商的反馈或处理意见后,被迫自己投入力量开发,结果不久下一版本发布,才发现问题已经解决或依然存在,但因为兼容性问题,使得原来开发的程序无法使用,必须重新编程。这极大打击了用户的积极性,值得引起厂商重视。第三,各用户自行开发的软件,大多数是只适宜本馆使用,兼容性不强,商品化程度不高,难于推广,其它馆即使碰到类似问题,也只能再次从头开发,浪费了时间精力。最后,一些馆无力自行开发,而厂商和第三方的要价既高,也难于满足这些馆的特殊要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集中国内各用户的力量,对外采用一致对外的方针,用集体的声音进行对话,对内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建立合作机制。单个用户的呼声和拥有几千本行业用户的世界著名厂商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必须成立用户协会等组织,通过整合用户的要求,列出那些中国用户共同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厂商进行本地化,并和厂商密切配合,做好试用、反馈等工作,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orizon系统的不少问题,如维护本地化,数据批处理等就是经过用户协会的强烈要求而解决的。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厂商身上,许多非共性的问题还需要国内用户自行解决,而用户协会正可以发挥其交流协调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会议、开办网站、BBS、讨论区以及在不同用户之间充当中间人等,促进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技术、软件的交流和转让。
虽然国内自动化系统在近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国外图书馆系统在系统的整体设计、体系构造、功能集成以及系统的灵活性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和国内系统比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些大型图书馆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国外系统还会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要使国外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物有所值,就务必搞好系统的本地化工作,可以说系统本地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成败。未来在国内最有生命力的国外系统,必定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本地化做得最好的系统。
标签:本地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