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爱尔眼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于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及参照组(31例),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UCVA及BCVA水平,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并比较。结果:术后10天、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UCVA、BCVA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0天观察组患者UCVA、BCVA水平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显著(P<0.05);术后10天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视力;角膜散光
白内障是现今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致盲性病变,受我国人口基数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白内障的发生率较高,因而对手术治疗的需求也较大[1]。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现今临床诊疗中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术式,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同时在减少角膜散光方面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2],该术式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且伴随手术设备的更新及医学的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也在不断向小切口发展,旨在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造成的创伤,以提高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纳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开展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就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疗的开展提供部分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男30例,女32例,年龄48~75岁,平均(62.39±2.14)岁,均为单眼患病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及参照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工作,术前1h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处理,术前10~15min左右给予浸润麻醉处理,用开睑器开睑。
1.2.1、参照组:开展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于10:00~11:00部位行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2:00部位作侧切口,于前房部位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处理,保持囊口直径在5~6mm左右,至水分离晶体状核,利用超声乳化仪进行晶状体核的吸除处理,同时进行残留晶状体皮质的清理,植入人工晶状体并进行黏弹剂的清除,经侧切口注入灌注液,对切口闭合情况进行观察,确保闭合良好无漏液后移除开睑器,于患眼结膜囊区域进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给药,并进行包扎处理。
1.2.2、观察组: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于10:00~11:00部位行1.8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于2:00部位作侧切口,其他手术方式与流程同参照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单眼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UCVA、BCVA比较:术前两组患者UCVA、BCV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天、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UCVA、BCVA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0天观察组患者UCVA、BCVA水平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天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为常见致盲性病变,手术是白内障患者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始于1967年,由传统的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发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即透明角膜的切口大小在2.4mm以内的手术,是近年来临床逐渐推广的一种术式,相较于传统3.0~3.2mm切口的手术,微切口手术因创面较小,在治疗及预后效果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同时手术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但借助辅助切口能够为皮质的吸除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术后10天、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UCVA、BCVA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0天观察组患者UCVA、BCVA水平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显著(P<0.05),即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术后10天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实施微切口术式在稳定角膜散光状态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开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有助于稳定角膜散光状态、提高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诊疗中采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盈龙,彭小宁,杨国科.两种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674-677.
[2]王静,莫纯坚.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修复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5,35(4):377-380.
论文作者:岳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白内障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超声论文; 角膜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