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传统美德视域下的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论文_邵子轩

浅谈基于传统美德视域下的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论文_邵子轩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中学 邵子轩

摘要:中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方法论也层出不穷,实效性欠佳.本文以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论为契机,论述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的关系,脱离了传统美德为基础的文明礼仪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教育成果,盲目不解的遵守执行只会使其被阉割,阉割后的文明礼仪还能起到彰显传承我们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任么?通过以上的问题的思考讨论,进而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美德与文明礼仪的关系,再次回到方法论中去,使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重新生长在传统美德这片沃土之上。

关键词:方法论;传统美德;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显,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都不能脱离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可这一前提下而孤立存在。我们的文明礼仪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的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中学阶段的文明礼仪的教育只有建立在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反之便会空有条框流于形式,失去了其最宝贵的东西——魂。

中学阶段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其一,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每所学校都会有中学生行为守则,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牢记内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遵守。其中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升旗礼仪、乘车礼仪等方面规范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标准和示范,学生们学习起来很轻松可以短时间内做到示范的标准样式,其实效性可见一斑。同学之间礼貌互助,行走坐卧中规中矩,师生之间相互问好,每当为此得到表扬或得到教师的回应都会面露微笑,标志着“我是一名文明礼貌的好学生。”整齐划一的标准动作会让我们认为教育是有效的。当我们看见学生在执行标准礼仪和文明用语时眼睛中漠然和迷茫,有时亦有躲闪与回避,当离开学校时判若两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问,有效与成功是一回事么?这个问题出现在哪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其二,家庭教育也是一种途径之一,学生的中学时代时间分配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家、校。家庭教育同样扮演着主角,长幼尊卑、文明用语,接人待物谦逊有礼,待人和善为人诚恳。那么要求孩子听家长的话,不可违背长辈的意愿,原因是家长为这个家付出很辛苦,高辈分的人应该尊重,因为他们更年长。这样的教育不是文明更不是美德,是交换、是强制的阉割,听了话的学生就是好孩子,会被夸赞为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时候家长的脸上会露出自豪的目光,学生亦是自豪的,终于成长为一名懂礼貌的好孩子了。在这成长的过程当中如若被学生反问,如果我不想要文明是不是就可以不遵守这些教导,如果长辈的行为是错误的我是否要遵从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从我们教育本身出发,并没有把文明礼仪完整的教授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某些事件中需要学生们放弃利己的利益时或有违他意愿时,他们的行为并非情愿,那么不情愿的因素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因素会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大,有一天变成不再遵守了,那是否标志着我们的文明就消失了?以上问题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没有完全对,过于注重规范和执行。

其三,互联网络的传播途径。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络是人人都离不开的一种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手段,中学生也包括在内。网络上大量传播的“正能量”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产生一种价值观念,即交换的价值观念。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类似这样的传播比比皆是。于是学生们会主动扶跌倒的老人,以换来以后自己跌倒也有人扶助。行为的结果看上去无疑是文明的表现,支持行为的因才是我们思考的所在。

民族文化认知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

1、以上途径中结果看上去都是那么尽善尽美,其背后隐藏的因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现在哪里。民族文化衍生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外显即为文明礼仪,缺失了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有缺陷的,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其结果只会导致阉割的被成长和形式下的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受到尊敬并非是因为教师这个名词或某个人、某个群体,而是教师的行为本身。对教师的尊重是对行为本身的尊重,任何具有此项行为的人或群体同样获得这样的尊重,只是教师这个职业在这种行为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在家庭教育中同样是这样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在对人类劳动行为本身的尊重中包含了对父母的尊重,尊老亦如此,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家庭的时候,我们生命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和指导我们行为的理论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应该对创造这些物质存在的前人们表示尊敬,为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这个体现于实际当中正是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对传统美德的内化显现出的果,并非是本位主义的利己行为。这样的理念正是我们文化美德的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符合“仁爱”。

2、世界一体化发展趋势,必然会造成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和我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会忽略本有文化的传承,这种忽略不会造成我们文化的消亡,只是暂时性的遗忘,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有一种隐性的道德观,这种观念是刻入我们的骨子里,融于血液中的。当有一天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的文化与美德会重新对我们的文明礼仪进行指导。一个民族的文明也是世界的文明,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一定也必须是建立在对本有文化认可的情况下对其他们国家文明进行一种学习和考量,这样综合性培养出的人才能更好适应世界和社会的发展。中学阶段文明礼仪的教育是站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建立在传统美德这片沃土之上的一种文化外显,不仅对我们本有文化的一种文化传承,也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何齐宗.国际化:当代教育发展的新动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

论文作者:邵子轩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浅谈基于传统美德视域下的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论文_邵子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