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水利电力建筑设计研究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该方面,因此,借助国家大力支持城市防洪工程的机会,纷纷开展滨水景观建设。目前,城市防洪工程和滨水景观及生态的治理之间的协调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设计思路的探讨,对提升城市防洪工程及景观建设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首先介绍了滨水景观与防洪工程之间的矛盾,然后给出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根本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具体的生态治理与景观、防洪协调方法。希望本文的工作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城市防洪工程;滨水景观设计;生态治理工程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区及附近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得到了明显改变,对于防洪工程要求更加严格。开展城市的防洪工程能够对市区内的公共设施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现阶段,城市的防洪工程被重新的进行了定义,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防洪工程需要具有可靠的防洪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与城市的发展深入融合,从而建设出生态、景观设计、环保等一体化的规划方案。在城市防洪工程的设计中需要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以贴近实际、融入自然为目标,尽量缩短自然与人之间的距离,且建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防洪工程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内容。城市中的滨水区在城市中间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空间,指与河流、湖泊紧邻的土地或建筑物,是水域与陆地结合的地段。该区域同时受到水与陆地的影响,是我国大中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通常情况下由三部分构成,即水、水际线、陆地。滨水景观主要是以水域为主体,与周围的实体组成的空间场所,该区域包含水体和陆地,成为了城市中比较特殊的景致。
1滨水景观的特殊性
城市的景观设计涉及规划、生态多多种学科,设计方法非常多,且层次多、植物种类丰富。然而,滨水景观设计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在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中却有较高的要求,具体的来说,行洪线以内不能有高大乔木、构筑物等影响行洪的东西。如何满足水利工程规范又不至于让景观设计手法显得单一贫乏,使设计成果无法与城市建设和市政景观有机结合,这个需要认真进行思考。其次,传统水利工程设计中防洪堤的坡度一般比较陡,在1:1-1:3左右,很少有1:4-8甚至更缓的坡面设计。这就给景观设计带来了难点,太陡的坡面不利于种植植物,但同时太缓的坡度又带来占地过多,征地搬迁工作难度加大的其他问题。
水工设计中惯用的宾格笼、土工格、砼格梁网基础上撒播草种等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效果不佳,陡坡让坡顶土壤失水严重,植物成活率低,很多地方的类似设计中即呈现上黄下绿的特殊“景观”。
2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
2.1从功能出发,充分挖掘潜力
城市滨水景观的主要功能就是提升周边城区环境品质、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大滨水项目的资金投入、挖掘新型产业,使利润不断增加。如:城市观光旅游产业、娱乐产业、美食行业、休闲等,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域景观、水质条件来开发游乐场所,包括一些露天剧场等,只有充分考虑这几方面,才能充分挖掘滨水景观设计的潜力,为目前国家主推的有关城市防洪工程生态化治理与环境恢复及河湖库连通工程发挥核心作用。
2.2以基础建设为前提,改善环境
在我国的经典中,天人合一是根本的观点之一,这种思想受到了现代人普遍的追求,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以水为核心的环保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常态安全关注的热点,客观的来说,城市的发展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但环境的恶化很大一部分源于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简单的依靠工程技术,单一的处理问题,如治理污染环境、防洪水、制造人造景观等,最终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发生较大破坏,针对这些问题,滨水空间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设施,建设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具体来说,在滨水设计过程中坚持生态原则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达到防洪的各项标准。(2)减少污染源头数量、增高河床的高度、保证地下水的质量。(3)将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4)保护区域内动物和植物种类。(5)提高水体景观的观赏价值,减少自然景观与滨水环境的距离感。
2.3因地制宜,挖掘地区特色
塑造的景观应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因此,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之前需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必要的了解,包含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历史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充分挖掘城市的滨水区域的历史因素,创新的制造一些人文景观,对当地的历史文脉给与充分保护,使得建立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保持独特的魅力,而且可以使游玩在该区域的人们获得文化的熏陶,为了形成独特的滨水景观特色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包含生活内容、社会影响、自然条件等。普通滨水景观强调“亲水性”,但大江大河或流速快流量大的小支流也不能以此为设计“亮点”,反而应将水域环境的安全控制做为设计要点。主动被动手段并举,人工巡查与监控救护设备结合及制度建设主动出击、完善报警、救护、自救措施及警示标示系统等为被动举措。
3生态河道治理研究
3.1 生态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在城市防洪工程与景观配合设计时需要考虑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实行的必要性如下;第一,生态河道是构成城市美好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城市河道是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交汇之处,同时也是人们旅游的重要场所,为此,任何一个城市的美好离不开河道,它如同一个城市的指纹,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压力普遍加大,通过优美的河道能调节人的心态,且可以呈现出一种动态美。值得一提的是,生态河道也是人们生活用水及城市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防洪工程与滨水景观结合过程中,河道的治理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只单纯的强调防洪排涝等能力,却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修复与治理。
大量调查统计情况表明,传统水利工程手段会导致自然河渠的生态系统结构失衡或破坏,砼质的渠化河岸、不加调研的城市排污规划、实际运行中处理能力不佳的城市排污设施等人为因素对脆弱的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链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导致部分河道水质越来越差、水生动植物近乎绝迹、自然河道也越来越窄,城市水系无法与社会发展协调适应甚至互为影响。最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大量水利工程纷纷上马,自然河道系统被改造,加上治理策略的不足,河道生态问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3城市生态治理、防洪工程和滨水景观协调设计
以上阐述了防洪工程和滨水景观设计,且分析了河道治理的问题,可以看出强化河道治理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滨水景观设计。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重视,在当今水利工程建设中环境景观的打造列上了议事日程。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显得十分重要。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最后形成具有自净能力的生态环境,以促进自然河道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流经城市段的河道与城市发展的互为补充影响要认真研讨。
在协调设计过程中,首先当然要确保具备相应的的城市防洪能力,但也需要构建必要的景观,以满足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创造出人水和谐的自然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尊重原生自然态,少大动刀斧的建设,重点排查治理污水排放源。比如某市科学规划治理了某区河堤后方平均300米幅宽,历史形成的城郊居民自发开垦的河滩菜地200余公顷,打造成城市边缘的田园风情带。用最少的成本达到了较佳的治理效果。(2)积极采取措施,协调生态治理与滨水景观建设。在保证河道原有面貌的基础之上,以河道主流为核心,考虑到整体与部分、远期和近期的情况,必要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自然美,可以将传统混凝土等硬质护岸加以改造,选择一些透水性好的石质驳岸与多层次植被系统搭配进行综合修护。此外,在城市用地条件具备时,尽量放缓河堤坡度,增加景观有效设计面积,提高视觉可观性。实际中,降低防洪工程陡度,有利于滨水景观建设,我们研究实践出用特制砼箱体分层装土,并在箱体间设置滴管管网,有效的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植物的种类限于各式草类与20厘米株高的低矮灌木,造景的同时也能满足行洪要求,选用的植物也以根系发达的耐水植物为主,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3)大力开展滨水景观建设使河道整治模式为人们所接受。因此,需要建设绿色生态边坡,改变传统的混凝土护岸,可以以才草皮为护坡,以复式断面为护岸模式,砌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透水性及透气型。与此同时,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系统进行灯光照明设计,丰富全时段景观要素,同时注意行洪区内的用电安全技术措施的研究。
3.4 防洪堤两侧的整体化
在考虑防洪堤的景观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堤防作为河流周围生活空间的要素之一看待,处理成让人容易接近的空间结构,使防洪堤两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机交融的生动交互关系。城市堤防是地面上建起来的水工建筑,某些堤防会高出地面,除了造成视觉上的孤立突兀感外,对临接城市交通系统也需要细加考虑,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景观设计时,不但要提高设计上视觉的整体感,节奏美感,还要确保防洪堤及坝顶道路外延区域的流线互通与便捷.达到与城市协调共生的视觉效果与工程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对水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既要满足城市防洪和排涝建设的需要,更要结合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设计出安全,科学,生态,文化的滨水景观,这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结合防洪来进行滨水景观设计,针对现在城市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景观规划开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4案例分析
以某市清泉坝堤防景观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该地域为新兴高档商务城区,各种城市配套设施正在大规模兴建,但同时所临嘉陵江河段又属大江大河可以通航的深水河段,工程设计面临各种复杂的制约因素。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规划建筑水利等部门经过数番实地查勘、现场研讨、方案审查,确定了以建设一流滨水景观及保障人群安全为目的, “原生态与开发相适宜”的设计方向,强调尊重保留原生芦苇滩涂和有限人工设计痕迹的具体思路,经过工程设计人员的精心打造,苇江鸭语接连天、碧水果洲三国源的格局已跃然纸面,蓄势待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洪工程和滨水景观设计之时,需要考虑到生态治理,这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设计和治理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充分把握科学的治理理念,考虑城市的特色、环境及水文气象条件,挖掘城市隐藏的内涵,为滨水景观的建设奠定基础,进而确保生态治理和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当地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最终实现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永祥.太原市生态河道护岸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5):34-35
[2]陈济.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78-79
[3]费成效.城市河道治理模式发展趋势研究探讨[J].江淮水利科技,2013(02):56-57
论文作者:杨东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水景论文; 城市论文; 防洪工程论文; 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景观论文; 防洪堤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