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范式与优化路径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文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范式与优化路径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文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路径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文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文本研读随意性大、效率低的问题。规范文本研读的范式及路径,有利于教师在个性化研读的基础上,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及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在个性化的研读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在阅读教学领域将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此,“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文本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探寻并找出了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这五种不同文体类型的文本研读的范式及优化路径,具体阐述如下:

      一、散文的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

      很多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由于自身对散文文本的解读和把握能力有限,经常会出现教学目标制订模糊和随意等问题,甚至出现不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文本的解读停留在文字的浅层,文本解读能力较差,不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散文教学的知识,经常在课堂上出现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散文教学范式及优化路径的研究就尤为重要了。为了研究的集中和聚焦,课题组把研究的对象范围限定为文体特征较为明显的现当代散文,侧重从文本研读层面和课堂实施层面进行探讨。

      (一)散文文本的阅读范式:朗读—体验—玩味

      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认作者所感所思的过程。散文教学,从“教”的角度讲,关键是和学生一起往作者的独特经验、独特情感里走,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引导学生往语句章法所表达着的丰富、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课题组经过精心选择,决定以一个较小的切面——散文诗《雨之歌》来进行深入研究。一是由于散文诗具有散文的鲜明特点;二是由于篇幅较为短小,便于操作。在不断实践、总结、修改完善中,课题组逐渐形成了“朗读—体验—玩味”的散文教学范式。

      (二)散文阅读教学路径——“四读法”

      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不断地进行研讨。从区级研究课陈林老师的《我的老师》、赵富良老师的《伟大的悲剧》、张颖老师的《秋天的怀念》、王丽青老师的《春酒》,到市级研究课万敏老师的《雨之歌》,再到国家级研究课赵富良老师的《紫藤萝瀑布》,参与观摩与研讨的教师近500人次。从最初的模糊,到中间的明晰,再到最终的成型,课题组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四读法”散文阅读教学路径,即默读,感知内容——跳读,领会情感(主旨)——精读,咀嚼细节(语言)——回读,推敲写法。

      当然,散文阅读教学是灵动的,教学路径也是灵动的,并非一成不变。有些环节自然相融,如情感与细节;有些环节并非一定要有,如推敲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样的教学路径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小说的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17篇小说,绝大多数是典范之作。学生对于小说普遍存在喜看厌学的情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僵化、随意,小说教学缺乏创新,缺乏激发学生的精神生长点。就实验区域内小说教学状况而言,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遇到任何篇目都拿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肢解小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探索小说阅读的范式及优化路径。

      (一)小说阅读教学范式:讲述—读懂—鉴别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故事”依然是而且仍将是小说阅读教学范式的基本面,研究小说阅读教学范式应以“讲故事”为基点展开。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说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又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基础,作者进行充分想象、提炼,并进行巧妙地组织,让读者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上升到艺术的真实。

      课题组成员集中观摩、研讨了江苏省特级教师薛城执教的《斑羚飞渡》。薛老师基于“困境的出现—解决”这一小说构思特点来组织教学,就作者如何设置困境,又如何描写小说中的斑羚化解困境,引导学生进行了非常有益而独到的探索。

      研究的结论是,在“讲故事”基点上,小说阅读教学范式的研究要更进一步探究小说的灵魂——讲述好的故事。首先要教学生学会鉴别小说中的故事是不是好故事。好故事要传达诸如真理、正义、信仰、善良、真诚等美好的精神质素,具有感发人心的精神力量。进而指导学生去读懂好故事,弄明白作者如何构思一个好故事,引导学生从情节的表层走向内在的逻辑,智慧地思考有关情节的“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弄明白,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必须布置好地点、时间、场景等,然后通过对故事的巧妙设置吸引读者读下去,并且会更多关注小说中重要形象的命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真正管用的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解读故事的能力。

      据此,课题组将小说阅读教学的范式确定为“讲述—读懂—鉴别”。

      (二)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精选切入点,四层次施教

      在观摩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吕正红老师围绕“智”执教《智取生辰纲》,南京市钟英中学李鹏程老师始终紧扣《香菱学诗》中的“学”这一看似寻常的字眼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用关键性的环环相扣的提问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阅读小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等,都顺势牵了出来并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也在运用小说知识的基础上自然涉及小说教学的知识、理解、欣赏、探究等四个层次。

      1.知识层次

      结合文本的教学进行有关小说基础知识的教学,丰厚学生的积累。如:小说的类型,小说的类别,小说的作者、题材、流派风格,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描写、线索、环境、细节、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误会等有关的基本知识以及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

      2.理解层次

      从小说阅读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课文的内容层次,课文的结构特点,课文的情节发展步骤,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如何具体体现(包括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课文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情节的构思、设计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等),人物语言的品析及课文中词句的含义,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把握小说的主题等。

      3.欣赏层次

      培养具体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语言特色、创作风格等方面的文学审美能力。比如,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注意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欣赏小说的语言,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以及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欣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注意描写手法与表现手法,注意精彩细节的欣赏以及欣赏小说的结构手法与特点,等等。

      4.探究层次

      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读小说的能力。比如,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其社会价值;从创新性、独特性、多样性、社会影响等多个层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多角度、多元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或人物;尝试写作小说评论。

      在小说阅读教学范式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上述的四个层次并不是一个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线状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小说阅读看作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系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网络系统的任何一个地方,精选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阅读。

      三、说明文的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

      就实验区域内目前说明文教学的现状看,部分教师对说明性文本的特征和内涵把握不清晰,对说明性文本教学重视度不高。为了促进说明性文本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必要探寻不同类型说明性文本的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

      (一)说明文阅读教学范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表达特点

      基于理论研讨和课堂实践,课题组总结出了“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表达特点”的说明文阅读教学范式。这是由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决定的。初中说明文的阅读应以理解为目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某篇文本的具体表达样式,在说明文的共性特点之外,抓住“这一篇”的不同之处,教会学生理解性地解读文章。

      (二)说明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寻本探源,钩玄提要,因文探言

      课题组成员在研读了人教版教材中的说明性文本之后,归纳出了三种优化教学路径:(1)寻本探源,细化体式;(2)钩玄提要,概述内容;(3)因文探言,推究写法。所谓“寻本探源,细化体式”,即在“说明性文本”这个总的类别当中还要结合这篇文本的出处和其他产生背景来进一步明晰它的具体体式,如科学小品、观察笔记等;所谓“钩玄提要,概述内容”是基于说明性文章“得其意可以忘其言”的实用特点,要求能够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信息;而“因文探言,推究写法”则是基于不同体式的说明性文本都是具体的“这一篇”,而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个”事物或阐明“这种”道理而采用的特定结构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议论文的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

      议论文作为一种表达观点、阐述解说的文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在目前普遍存在的功利化的应试阅读中,这种文体的阅读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更多地停留在文体知识上,教学方法较为机械,忽视了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议论文阅读的范式及优化路径,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议论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议论文阅读教学范式:抓观点—品说理

      议论文与一般文体不同,它是一种表达观点、阐述解说的文体,课题组认为首先应该对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加以明确。

      阅读议论文,除了要了解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持怎样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还要知道作者是怎样进行分析、评论的。议论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辨别,分析作者的说理是否有理,观点是否正确。让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研究,我们把议论文的核心价值浓缩为两个关键词——“观点”和“说理”。

      在资料搜集、整理和学习之后,组内成员对议论文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选择了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四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进行教学研讨。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研讨中,教学内容主要确定为掌握议论文基本的文体知识,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尤其是掌握作者的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学内容主要确定为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论证思路,重点研讨作者是如何说理的;《谈读书》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阅读不同种类的议论文,尝试为观点补充论据或阐证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阅读驳论文,通过思辨去感受论证过程的严密性。这些教学内容的制定,一方面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四篇议论文文本各自的特点。

      在这些议论文文本阅读的研讨、实践和总结完善中,课题组逐渐形成了“抓观点—品说理”的议论文教学范式。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路径:“四层阅读法”

      在研讨议论文阅读教学路径时,课题组抓住所选文本特点和所制订的教学重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研究。

      由于四篇文本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课题组成员在教法上也尽力创新。南京市第三中学的韩霞老师开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用知识卡片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增加了趣味性;还用填空的方式讲述如何分析论据,化难为易。南京市郑和外国语学校的赵晔老师开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利用材料引导学生辨析论据是否具有说服力,并指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清议论文论证过程。南京市钟英中学朱媛老师开设《谈读书》一课,从读书切入,介绍随笔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随笔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当堂补写论据或阐证观点,与议论文写作勾连。南京市第一中学的朱刚老师开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从驳论这种论证方式入手,通过带领学生品读思考,让学生体会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加深学生对论证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堂研讨课各有特点,基本达到预设的目标,即确定议论文教学内容、改进教法,提升了议论文阅读能力。课题组最后总结归纳出议论文阅读教学路径的四个层次,即基于文本的阅读(了解内容)、基于文体的阅读(掌握文体)、基于议论文价值的阅读(锻炼思维)、基于教师角色的阅读(紧扣教学)。

      当然,以上只是提供了议论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随着议论文阅读教学经验的增加而自然融合。议论文阅读教学路径也不是固定的,教学时可以围绕议论文文本特点以及课堂教学重点进行调整。

      五、文言文的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

      文言文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感。但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却一直在文与言的比重问题上纠缠不清,或重文轻言,上成鉴赏课;或重言轻文,上成翻译课。探究初中文言文阅读范式及优化路径,有助于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文言文阅读教学范式:诵读—感悟—理解—赏析

      基于课堂实践,课题组逐渐确立了“诵读—感悟—理解—赏析”的文言文教学范式。第一步,诵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节奏;第二步,整体感悟文本的内容;第三步,理解作者章法结构、谋篇布局的匠心;第四步,赏析作者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文言—文章—文学—文化

      通过多次教学实践,并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阅读教学路径,即由“文言”入手,最终达到“文化”的层面。在这四环节中,“文章”环节是关键,阅读时要反复咀嚼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把握作者所言之志、所载之道。

标签:;  ;  ;  ;  ;  ;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的范式与优化路径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