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苗圃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国家对此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即城市苗圃地面积不能低于城市建设用地的 2%。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园林苗圃的发展也空前高涨,这些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但由此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苗圃的无序竞争、苗木生产短期行为、绿化苗木科技成份含量低等,这些明显地制约了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会对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产生消极作用。
关键词:园林苗圃;问题;持续发展
1当前园林苗圃生产存在的问题
1.1苗木品种、苗圃缺乏独特性
由于我国苗木栽培行业缺乏自我创新精神,各大经营者往往关注其他经营者的种植品种,却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品种。苗木品种种植存在严重跟风现象,如果新品种在市场上热销,经营者则纷纷种植新品种,当新品种已不受欢迎,各大经销商则去寻找新的热销品种。另外,苗圃生产也缺乏特色,虽然生产面积不同,各大经销商的苗圃品种大致相同。
1.2 苗圃管理工作不到位,苗木质量不高
从当前苗圃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苗圃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其对苗圃种植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难以掌握苗木品种的生态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苗圃管理人员往往重视品种选择以及种植信息的收集,而没有从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品种。苗圃管理人员没有选择合适的苗圃基地的情况时有发生,选择种植苗木的土地要么过酸,要么过碱,甚至在沙土上种植常绿树种。在起苗时不能有效避免拖带土坨的现象,没有严格控制苗木之间的密度,也没有及时对苗木施肥或浇水,使得苗木生长比例出现严重失调,导致出圃的苗木数量降低。此外,没有及时修剪苗木、防治害虫,使得苗木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管理体制
很多地方的国有苗圃大多是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都靠财政拨款。现今的苗木供应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如果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就会亏损。由于部分苗圃改革不到位,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走市场化路线,责权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苗圃的发展。
1.4 经营管理问题
苗圃苗木生产多为自产自销式经营,其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方式落后,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未能很好的运用在企业建设管理中。各苗圃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低,缺乏高品质苗圃培育技术,达不到真正的产业化与现代化生产目标。在新品种引进、选育方面没有明显突破,仍然沿用传统的思维和手段推销苗木,缺乏先进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方式。
1.5苗圃经营理念日趋成熟
随着园林苗圃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林木种苗交易会、信息交流会越来越多,这给苗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经营理念也不断成熟。同时,包括报刊、电视、广播定等媒体宣传,也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苗木信息的更新,苗木经营者在品种引进、种苗购置以及市场交易等方面都更加科学化。
1.6 苗圃生产品种缺乏特色
受到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我国园林苗圃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种植现象,这就导致国内市场中的苗圃场普遍缺乏自身特色。例如,在 2009 年一度流行种植杨树新品种,苗圃场经营户开始纷纷引进杨树苗,最终出现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整体而言国内苗圃在生产品种上缺乏特色,无法进行特色化发展。
2我国园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从经济角度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培育龙头企业
资金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园林绿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存在一定的公益性,资金来源有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有效扩大园林绿化资金来源,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政府绿化基金到位,尽量不拖欠、少扣压;第二,制定并普及中小企业信贷优惠政策,确保园林绿化企业资金的到位;第三,实行跨行业合作,积极引导其他行业入股园林绿化行业;第四,在园区设立广告载体,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第五,做好园区的认养工作,收取一定的管理维护费用。还可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扩大企业的融资途径,进而支撑整个园林产业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把小农户联结起来,引导他们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小农户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整个园林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成立专项基金,给予金融支持;第二,企业自身要扩大基地规模,处理好与基地农户的关系;第三,要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第四,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
2.2 从社会角度看,园林绿化协会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引导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
园林绿化协会是协调园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社会组织,而园林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拥有完备的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且园林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产业结构难调整,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在园林绿化协会的指导下,对苗木种植户实行区域化布局,及时向种植户提供市场的需求信息,调整种植户的产业结构,辅导种植户生产高档苗木,从而防止苗木的生产过剩和供应不足的现象,减小同行业间的竞争,形成区域规模化产业带。通过园林绿化协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指导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观光休闲苗圃,开发垂钓、度假农庄等旅游项目,规避因市场需求变化或产品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产业的生态价值,确保园林绿化产业化的稳定发展。
2.3从技术角度看,要注重科研开发
研结合科技是园林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政府和企业要认识到科研机构的重要性,多设立科研机构,并改善科研环境;要积极研发新品种、防治苗木病虫害的方法和新型培育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大科研投入,普及推广研究成果。企业可与相关高校签订定向培养人才合同,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邀请专家、教授到基地进行实地指导;也可与相关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信息,及时将科研成果投入生产;还可将实际生产遇到的问题迅速反馈到科研机构,定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的专业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提高园林产业的利润,在技术上保障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
2.4从政策角度看,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
为进一步发展园林产业,首先,政府应从战略上明确发展园林产业的重大意义,把发展园林绿化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项目;其次,要在宏观上做好调节和控制工作,弥补园林市场现有机制的缺陷,制定园林行业具体详细的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园林产业的发展;最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使供求信息、技术信息流通顺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园林绿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园林产业各区域间存在差异,行业标准不同,为实现企业的跨区域发展,走产业化之路,政府必须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原材料的选取、苗木的培育、产品质量和规格、品种命名、市场销售、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政府亦可利用国有苗圃资源,建立苗木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也可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建立苗木生产标准化基地,积极组织种植户学习实践绿化苗木的标准化生产,提高绿化苗木的质量,打破区域标准限制,拓宽产品市场,增加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园林的产业化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园林苗圃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从当前园林苗圃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苗木品种及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园林苗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纯杰.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J].中国园林,2018,58(4):17~ 19.
[2] 吴世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J].中国花卉园艺,2016,(07).
[3] 俞玖.园林苗圃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2018.
[4] 王志新.加快国有林场苗圃经济发展的对策 [ J ].中国林业,2015,(6):33~ 35.
论文作者:张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苗圃论文; 苗木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产业论文; 品种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