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喧嚣_豫剧论文

豫剧的喧嚣_豫剧论文

豫剧的噪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豫剧论文,噪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十年前的一棵树下,一个小男孩抬头呆呆地看着树上的高音喇叭,惊奇得都傻了。那时候我怎么也不能理解,就这么一个铁帽子,屁股上扯一根线,就响几里远!山里的男人们十个人叉着腰一块吆喝,也没有这家伙厉害。于是,科学又一次震撼了我。

后来,长大进城,城市里到处都挂着高音喇叭,不过不再是挂在树上,而是挂在电线杆上了。再后来呢,城市里到处挂着到处响着的高音喇叭拆除了。人们说,高音喇叭制造噪音,影响城里人的休息和健康。

才几年功夫?高音喇叭从出现到拆除,由神奇变成噪音,只是短短一个过程。

这就是速度,文明的速度。

有一次我偶然想到,这豫剧也成高音喇叭了。记得那是在数年前的一天夜里,走出剧场忽然就有了这种不祥的感受。那时候我还看戏,也不太经常,但总是偶然走进剧场,直接进入剧场效果。慢慢地就感到难受,好像锣鼓在我的耳鼓上滚动,那板胡一下一下锯着我的神经,那唱腔你听着还要小心着,说不定哪一声就吓掉你的魂,于是看戏就格外紧张,成了活受罪。终于发展到再也不能够忍受,就从此逃离剧场,这许多年再也没敢走进去。

这就是一个人的经历,一个从小就迷戏的河南人,从此告别了剧场效果的打击和迫害。我有时候想,豫剧大概就在我逃离剧场那一刻起,开始败落。

但是,并不说明豫剧没有了魅力,我甚至还在迷戏。我对自己进行过测试,我经常发现当我高兴时,一出口就由不得哼唱豫剧,来表达我的感情,这几乎是一种下意识。有时候也听豫剧录音带子,偶尔也在电视上看一个豫剧的折子,我甚至发现我的小说语言里也经常起伏着豫剧的旋律,但是,我不再去看戏。

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又喜欢豫剧,又不去看它,想着它觉得它活着,一去看它就把它看死了。于是,这许多年眼看着豫剧走下坡路,迅速从城市败落,心里难受又没有责任感。

是哪儿出了毛病?

因为我毕竟是戏迷,有时候就天真地去胡思乱想,想到浅薄处就自己笑话自己,就发现自己非常可爱。例如我曾这样想过,豫剧是最先出现在旧时的民间的,最早出现的音乐,是针对乡下的野场子而设计的。于是,总怕人听不到,就要高要大要传得远,板胡就是最好的标志,这真是一种创造啊。后来进化到城里,也是旧戏院子,并没有扩音设备,还是要传得远,才能与观众沟通。

我忽然想到小时候,在乡下的剧场里看到过瞎子看戏,他老趴着台子一角,站在那里听,有时候忽然大叫着“掉板了!”把人吓一跳。我想这就是旧时豫剧的独特魅力吧?

只是豫剧发展到如今,从麦克风的运用,到无绳话筒的操作,已经具备了太好的扩音设备,还这么弄,不就成噪音了吗?

于是我天真地去想,豫剧在城市剧场里,别说唱腔,恐怕连器乐都要改革了。这还是外部的音乐形象,还不是音高音低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有节奏,还有旋律,是不是都落后了?

你看,我有多么浅薄和天真,那么多大戏剧家不着急,我一个戏迷急得胡思乱想,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了。

有时候闲来无事,我还从发展角度想过以常香玉为代表的常派豫剧的问题,有一天竟然得出一个荒唐的结论,是常香玉把豫剧活活地唱坏了!

想到这句话时,把自己吓了一跳。因为我过去很迷她,也认识她,从来和常香玉没有过什么世俗的交往和矛盾,怎么能这么来恶毒地批评一个戏剧大师?

很快就原谅自己了。我是在想豫剧,想豫剧的发展规律,与常香玉同志的个人品质没有关系。于是,我就发现对豫剧来说,从发展来看,贡献最大的是常香玉,损害程度最深的也是常香玉。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沿着豫剧的出发地,可以说是常香玉的出现才把豫剧传播到全国各地,最大影响的把豫剧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豫剧发展历史上,谁也无法代替的巨大贡献。

我甚至还想到更深刻的一层,在旧时的社会生活里,常香玉的激情和振奋人精神的唱腔,不定会唤起多少人生存的勇气,帮助多少人从困难中站起来,重新生活下去呢。

别说是旧时的人,就在我小时候,早晚一听到常香玉式的唱腔,浑身就添精神,就会从里到外一股劲儿往上涌。这就是音乐的功能,这就是音乐的神奇,这就是常香玉的独特贡献吧?

常香玉,历史不会忘记你,人们不会忘记你,中原的父老乡亲们永远感激你,你营养过千千万万人们的精神啊。

但是,社会是发展的,人们的审美需求迅速地发生着变化。现在来看,常派唱腔是否在张扬突出激昂的同时,单一了豫剧音乐的丰富性?掩盖和阻碍了豫剧音乐的委婉和抒情呢?

别说是艺术,别说是一种音乐形式,就是社会体制还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哩,到如今我们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正在代替计划经济吗?所以说,世上的一切都有局限,都要发展,发展才有生命力。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任何人逆转不了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以常派为代表的豫剧音乐真正是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改革自己否定自己发展自己吧,常派的艺术家们,历史和时代对你们正提供着选择和机遇!

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早在多年以前,一个外乡人,一个具有音乐天才的外乡人王基笑到河南来了,他一出手就给豫剧注入了活力,《朝阳沟》唱遍了大江南北。

一个外乡来的音乐天才,一下就敏感到豫剧的精华,抽出来,加上自己的创造,将豫剧音乐掀起了一个高潮。

现在回味《朝阳沟》的音乐设计,人们会发现它不是常派的,也不是陈派的,什么派也不是,它只是豫剧,它是王基笑式的豫剧音乐,于是,一个新鲜的豫剧音乐模式诞生了。

《朝阳沟》里很少吆喝,不拼命吼叫,它抒情、动听、幽默、诙谐、亲切感人,一下就沟通了人们的心灵。于是,就发扬光大起来。

其实有一条特别重要,甚至说是王基笑的成功的秘密,那就是他的音乐模式正和当时人们的生活节奏合上了节拍,一拍即合,扣住了时代旋律的脉搏。

可以说,只有《朝阳沟》的音乐有现代音乐的成份。于是,王基笑也成了豫剧音乐的绅士,被人们久久尊重永远不会忘记。

但是,又是多少年过去了?

王基笑身后的豫剧音乐家再也没有站起来。

豫剧音乐已经快传统陈旧成噪音了,难道没有人发现?

或者是看着这“皇帝的新衣”,没有人说破。

多少次,我好像听到历史和时代生活对他们失望地叹息声……

一个外行,有一次我在听《二泉映月》时,忽然想到了我们的豫剧,为什么同是民间音乐,《二泉映月》由民间走向了经典,豫剧音乐为什么从民间滑向了粗俗?

这里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作怪?

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虽然我可以自我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帮助人们抒发各种感情从而养育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豫剧音乐的个性是什么?怎么才能发展它?

我回答不了自己。

只有等待着天才的诞生!

标签:;  ;  ;  ;  

豫剧的喧嚣_豫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