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实践引入统计学原理教学的思路与路径论文

多维实践引入统计学原理教学的思路与路径*

高晓红

(宁波大学 海运学院,浙江 宁波 315832)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多样而便捷,获得知识不再高度依赖课堂。获取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基于统计学原理教学实践,将多维实践导入课程学习过程,优化、拓展课堂教学,学用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 统计学原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概述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制定坚持三大原则,第一原则就是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体系感、遵循著者的思路教学,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本身,忽视了学生角度的吸收效果,导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国家标准的原则要求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关切,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受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伴随这一转变,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传授的主体变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组织者。教师和学生身份的成功转变,需要系统地设计和支持,需要教育管理者、教育执行者和参与者在内的协调联动。本文以宁波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路径。

为了这件事,我发挥自身特长草书唐诗一幅,到装裱店加急仿古精裱后如期带去,意外的贺礼,使教师职业的妹妹格外喜爱,她表示,这是锦上添花。

二、思路和路径

美国心理学大师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中心论”,将教师角色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促进者”[1],强调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高水平的认知行为,主动采用更高品质的学习模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这一理论与国家标准的原则要求高度一致,也是本文探讨统计学原理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大多数村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低于50 t/d,收集点距离大型焚烧设施大于30 km,小型生活垃圾热处理炉,如焚烧炉、气化炉等,具有垃圾减容减量化程度高、投资建设费用低、选址灵活性好等优点,已在部分西南山区农村大量使用[3]。但小型焚烧炉应用中,往往管理不规范,工况不易稳定,烟气净化系统也比较简单,难以达到烟气排放的控制标准[5]。笔者将讨论小型焚烧炉的适用原则和运行特点,并对提高环境污染控制水平提出建议。

统计学原理是宁波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围绕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这条主线,培养学生调研社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统计素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路径设定上,基本思路是通过有效的目标牵引,优化、拓展课堂教学,将实践导入课程学习过程,学用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这里的实践,包括学科竞赛实践,实验室实践以及科研项目实践。结合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原则要求,本文认为应“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探讨统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一)依托学科竞赛实践,设计课程学习目标

1.参与学生科研项目实践。宁波大学重视学术实践活动对培养人才的促进作用,搭建了各种学科活动平台,激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实践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鼓励学生科研方面,学校设有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学生可通过申请学校创新项目,参与科研实践。

教师选取实践中优秀的统计调查报告,可以首先让学生对最终任务成果有直观认识,了解调查报告的构成及结构、调查报告的语言风格、调查报告各组成部分如何对应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从学习的效果来讲,通过优秀统计调查报告案例解读,学生能够充分知晓各知识点的作用,并有效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使得学习成为一个自然而然吸收知识的过程。如果单独讲授知识点,由于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相关,如何发生作用,就会使学习对象过于抽象,导致痛苦的记忆过程,伤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践。学校可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调动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为其进行科研数据的搜集、整理及分析,既是对课程知识的学以致用,又可以通过提供劳务的形式获得经费支持,同时实现了学生在实质上参与科研,教学和科研资源得以实质性流通。

(二)结合专业统计调查报告实践,提升课堂牵引力

统计学原理作为一门方法论课程,为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打下了广泛的基础。统计调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是学生完成统计调研报告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参与科研的主要形式。以各类科研实践为载体,既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应用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施工材料供应。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材料规格及型号要求,形成图纸后开展供料分析,准确计算不同材料的用量与进场时间,并严格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安排进料,保证材料供应切实满足施工要求。如果工程施工对进料时间未能准确掌握,则会产生窝工,严重压缩后续施工的工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试卷成功提交后,教师可通过用户名在电脑、手机APP或关注问卷星微信公众号绑定账号实时查看答卷结果,关注公众号通过微信登录最为快捷方便,不占用手机内存,能够在课前课后查看本班学生提交情况,及时反馈。

后续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课堂精讲要和学生讨论有机结合,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满堂灌”。具体来讲,教师要在把握课程学习主线的基础上,精讲各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外自主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步建立学生学习内容和实际应用之间的链接,设定理论知识点在调研报告中的呈现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及时应用于调研报告的写作更新中,做到学用结合,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讨论环节反馈问题,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完善推进,这一过程不断循环推进,促进师生共同学习。

肉鸡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即使采用了疫苗等防治手段,仍然不可避免有病弱的鸡雏出生或成年鸡患病,养殖户要将病鸡及时清理出鸡群,避免病害大面积传播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清理出的病鸡不可食用、不可贩卖也不可掩埋了事,养殖户要及时将病鸡和死鸡做无害化处理,焚烧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式,焚烧过程中需要保持在养殖场的下风处,尽量远离养殖场和周边居民生活区,确保所有尸体都焚烧完全后方可离开。除此之外,养殖户还要对患病鸡所在的鸡舍进行及时的消毒和清理,避免病菌传染其他肉鸡。

(三)利用实验实践,拓展理论教学

在大数据时代,发挥统计的作用离不开统计软件支撑,统计软件的学习即实验实践环节,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提升实验实践的教学效果,根据宁波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通过教学培养方案确定实验环节的重要地位。(1)课程设置上,开设与统计学原理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并作为修读统计学原理理论课程的必修项目。(2)教学管理上,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开设开放性实验,实行开放式管理。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加工统计调查获取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调查数据的系统性分析和探索,最终形成调研报告。(3)教学内容上,减少验证性实验题目,重点基于学生统计调查取得的数据作针对性实验设计。学生通过使用自己搜集的第一手资料,“真题真做”,有效提升了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兴趣。课程附加实验的教学安排为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提供了有效的体验环境,使实践环节不再独立于理论环节,有效融入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四)以科研实践为载体,升华理论教学

教师作为课程学习的主导者,要致力于提升课堂的牵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优化授课内容,提高课堂讲解的针对性和效率。在课堂授课安排上,改变依次讲解单个知识点的授课顺序,而是根据第一阶段设定的学习目标,首先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倒推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明确各章节知识点在目标任务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实现分两步走:一是解读实践中的优秀调查报告,如《高速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等,分解调研报告的支撑点;二是报告支撑点的具体学习。

按照统计学原理“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的三阶段学习逻辑,第一阶段搜集数据首先需要确定调查题目。若由学生自主确定调研选题领域,由于受到知识和能力的约束,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意义的调研领域,课程设计在这一阶段推荐使用学科竞赛选题。

由浙江省教育厅与浙江省统计局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致力于提升大学生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2],已纳入浙江省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大赛选题紧扣社会热点,紧跟时代节奏,充分反映民生民意,如2018年的选题领域涉及共享经济、社区养老、移动支付、校园贷、垃圾分类与处理等。此类选题有效建立了学生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链接,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参赛兴趣。为此本课程直接导入大赛选题领域,由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自定选题领域。在此阶段明确小组学期末的任务——完成相关题目的统计调研报告,作为本课程的平时考核依据,直接计入课程考评。同时,无论是目标、内容,还是程序逻辑,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的参赛要求与统计学原理的学习要求都高度匹配,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提升改进作为参赛作品提交赛事组委会。对比简单完成课后作业的形式,参加学科竞赛使得学生浸入更有意义的教学环境,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机制。

3.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学科竞赛充分把握了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提高实践能力、向往竞赛荣誉、获得创新学分的内在要求,因此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较高。本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由于已经在课程学习目标设计阶段适时引入,参加学科竞赛也就水到渠成。

(五)创新评价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在评价考核阶段,以学生的学习成果——统计调研报告的形式考察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以复现知识点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的前提是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统计调研报告的支撑点,包括调查方案设计、数据搜集整理、数据分析等知识点的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就达到了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除了学生课业评价,教师还应该对影响课程教学运行的配套环节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环节应用,从课内课堂设计到课外指导推进等方面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评价。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访谈和教改相关方调研问卷,多角度寻找改进方案,反馈到下一次课程循环,促进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整个教学改革的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改革路线图

三、结论

综合前文分析,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可以在如下两个方面实现改良:

(1)通过多维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用结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统计调查报告,有效建立了目标任务和知识点之间的有机链接,课程学习的重点转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调研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文献检索与管理、文献综述、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最终实现能够应用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

(2)通过有效的目标牵引,促使教师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化,改变“满堂灌”方式下的教与学分离,实现了教与学的一体化、师与生的互动促进,并以课堂为桥梁实现了科研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流通。

参考文献:

[1]卡尔·罗杰斯,H·弗莱伯格.自由学习[M].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75-227.

[2]朱发仓.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10):51-53.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to acquire knowledge besides classroom teaching,and the influence of aspiration and interest on obtaining certain knowledg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learning outcome.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integrating multi-practice in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can optimize and broaden the classroom teaching,and thus improve the learning quality via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potency.

Keywords: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9)23-0108-03

*基金项目: 宁波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学科竞赛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统计学原理教学为例”(编号:JYXMXYB201945)

作者简介: 高晓红(1976-),女,汉族,河北乐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

标签:;  ;  ;  ;  

多维实践引入统计学原理教学的思路与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