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意境解读策略探究论文_宋好诚

初中古诗词意境解读策略探究论文_宋好诚

宋好诚 山东德州陵城区第四中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在初中语文现行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古诗词供学生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包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当时的处境,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细腻情感。这种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独特的,包括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理解,都与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诵读品味;异质同构;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88-01

在进行初中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品味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而能够深刻感受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欣赏水平。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通过以下三种策略引导学生解读古诗词的意境。

一、引导学生大声诵读,品味诗词意境

教师在对古诗词展开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的方式感受诗歌意境之美。但是,这种“读”不是简单地朗读,而是通过朗读诗歌进而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品读,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

1.借助范读引领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教师的范读引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技巧,从而更加有效地品味诗词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时,要告诉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速,在学生初读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范读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进行朗读,学生通过将自己的读音与范读或者录音进行对比就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例如,在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教学时,首先请学生对词进行了朗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非常整齐,声音洪亮而又充满活力,听起来非常开心。于是,教师请学生仔细听范读,在听到教师的范读之后,学生的情绪开始变得低沉,甚至教师读完之后学生发出了叹息声。教师启迪学生:杜甫的境遇简直太惨了,更显杜甫仍然胸怀宽阔,让他们佩服。通过这里可以看出。

2.借助以诗解诗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以诗解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帮助学生融入诗歌情景之中,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李清照的《武陵春》进行教学时,注意到词中有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描写的是在狂风之后,花瓣落尽,十分凄凉的景色,但是词人却没有进行正面描写,而是简单采用了“风住尘香”来描写,这四个字极为巧妙地描写出狂风摧枝之后的情景,在品读到这两句的时候,甚至可以身临其境看到狂风肆虐过之后,花瓣散落一地,混着地上的泥土显得极为不堪,有的花瓣甚至已经化为了尘土,虽然空气中仍然保留着余香,但是,春光不在了,由此显得更为落寞。这样的描写方式与辛弃疾在《摸鱼儿》中描写的“更能消几番风雨”非常相似,教师将这两首词相结合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人抒发的情感。在辛弃疾的这首词当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漂泊无依的哀伤,进而在词中表达出伤春,李清照的词中描写到的“日晚倦梳头。”体现出词人在面对这种繁华落尽的景色,心中的心灰意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借助异质同构,触摸诗词意境

所谓异质同构,指的是一种心理学的观念,通过不一样的领域对事物有相似的作用力的结构模式,进而可以得到审美经验的一种模式。在进行古诗词欣赏时,学生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利用提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这样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异质同构”的方式,让学生由情感带入,进而领略诗歌的意境。

1.把握诗人性格,触摸诗词意境

诗歌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通过阅读诗歌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诗品以及人品,一位伟大的诗人通过读其作品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志。在把握诗人性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触摸古诗意境十分重要。

例如,杜甫所写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望着面前磅礴的烟波,想着自己生活坎坷,漂泊不定,怀才不遇,而国家又如此多灾多难,种种情感涌上心头,诗人忍不住伤心痛哭,诗歌中体现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描绘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上片描写出了梅花所处的困难处境,下片则笔锋一转描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两首诗中都表现出诗人的孤芳自赏,但是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却是完全不同的,究其原因是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相同,诗人的立场不相同,诗人的品格以及修养也完全不同。

2.引导阅读想象,触摸诗词意境

想象力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的策略触摸诗词意境。

例如,李白所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诗中描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里面就展现了李白想象力的丰富。李白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利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友人的深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愁心”居然可以随风逐月到夜郎西。原本是毫无情感的明月,竟摇身一变成了懂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明月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三、借助情景交融,感悟诗词意境

古诗词是诗人的情感与诗人的现实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的诗歌意境。在古诗词鉴赏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欣赏古诗词的意境。通过欣赏古诗词的意境,可以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美,获得越来越深入的情感体验,进而净化读者的心灵。

例如,在《望江南》中李煜就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在这首词中后几句对国家亡国之前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写,表现出李煜对于之前生活的怀念以及现在所处环境的无奈与悲伤。情景巧妙的互相映衬,通过梦中昔日街道的繁华与喧闹来体现出如今所处环境的无奈与悲凉,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用乐景抒发哀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把这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呈现给学生,这样,自然就能够有效地让他们感悟其意境。

参考文献

[1]李翠萍.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9.

[2]康婷.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意境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9,(12):92-93.

[3]高瑛辉.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93.

论文作者:宋好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初中古诗词意境解读策略探究论文_宋好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