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 山东 潍坊 261325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区人民医院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2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36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功能康复和依从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功能康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功能康复;依从性
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液循环受阻、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受损,发病迅速且病情严重,患者易出现偏瘫、下肢功能障碍及失语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已有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抑制疾病反复发作[2]。本研究旨在探讨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及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区人民医院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2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6例对照组与36例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1—75岁,平均(66.94±4.48)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0—76岁,平均(67.09±5.57)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较两组患者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指导健康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现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消极心理,调节患者的情绪稳定,指导患者进行自理措施,加强患者的积极性。(2)功能康复。①体位护理。指导偏瘫患者进行侧卧位,进行手关节伸展和屈膝运动;外肩伸展50°,手腕呈适度背伸状态,将踝关节背屈,以避免发生足下垂。②肢体功能护理。坐位练习:指导先进行15-30°卧位,加大10°/1-2d,半卧位状态坚持5-10min,循序渐进的锻炼,直至可保持直角坐位,并坚持30min。握手练习:指引患肢手舒张,并伸直肘关节将其举过头顶,反复练习20次/d。站立平衡练习:进行双手扶杆练习至单手扶杆练习直至可以不依靠扶杆站立。步行练习:指导进行患腿抬高、脚跟着地练习,2次/d,保持重心稳定的同时锻炼行走。
1.3 评价指标 对照中国卒中量表(CSS)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与量表得分呈负相关,运动功能与量表得分呈正相关。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完全依从:严格遵医嘱;一般依从:基本遵医嘱;不依从:不遵医嘱;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功能康复 治疗前,对照组CSS、FMA评分分别为(33.65±6.09)分、(28.03±4.59)分,观察组为(33.97±6.47)分、(28.01±4.55)分;两组治疗前功能康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6、0.019,P>0.05)。治疗后,对照组CSS、FMA评分分别为(27.03±5.64)分、(34.41±6.08)分,观察组为(20.93±4.08)分、(40.15±6.25)分,观察组治疗后CSS、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8、3.950,P<0.05)。
2.2 依从性 观察组完全依从20例(55.56%),一般依从14例(38.89%),不依从2例(5.56%);对照组完全依从13例(36.11%),一般依从14例(38.89%),不依从9例(25.00%)。观察组依从率为94.44%,对照组依从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5)。
3 讨论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进度,病情稳定期间是其康复最佳时机,病程持久且治疗缓慢易降低患者依从性,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康复,同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改善了患者的功能受损情况,从而促进患者的依从性。由此可见,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提高运动感受器的刺激和大脑皮质的传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健康,同时通过针对性干预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及功能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的具体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通过侧卧状态,练习伸展和屈伸患肢,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逐渐掌握坐位方式、恢复握手动作、站立平衡和步行练习,有利于增强重心稳定,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言语鼓励,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加速恢复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4-5]。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患肢和手部的运动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宇丹,胡文立,张娟,等.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69-70.
[2] 郭春玲,刘继霞,段岭焕.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4):4164-4166.
[3] 路伟春.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29-130.
[4] 方青,吴霞.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5):2384-2386.
[5] 崔振平.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GF、NSE、BDNF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5):593-595,599.
论文作者:马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