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论文_刘军生

湖南省资江机器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413046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135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组。其中52例低危患者纳入A组,58例中危患者纳入B组,25例高危患者纳入C组。分别给予分层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B、C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级进行相应的分层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对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心血管危险性还与高血脂、高血糖等诸多因素有关,对于不同危险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应的分层治疗,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还可避免过度治疗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1]。本研究分析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135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78例,女性47例;年龄43岁~80岁,平均年龄(62.46±11.52)岁;体质指数22.4kg/m2~31.2kg/m2,平均体质指数(27.26±4.24)kg/m2;高血压病程1年~16年,平均病程(7.23±1.56)年。

参考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危险分层量化方法对135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危险因素包括血压水平(1~3级);性别、年龄(男>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85cm、女>80cm)、肥胖(体质指数>28kg/m2)[2]。

其中52例低危患者纳入A组,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58例中危患者纳入B组,高血压2级,或者高血压1~2级,伴有1~2个危险因素。25例高危患者纳入C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出现靶器官损伤。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推荐使用中长效降压药物,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耐受性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常用降压药物中选择用药[3]。

A组患者选择1种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小剂量治疗。B组患者选择1种合适的降压药物,适当加大剂量,必要时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用药剂量。C组患者联合应用2~3种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品种和剂量。针对患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脂、降糖、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4]。

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1.3评价指标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

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收缩压下降>30mmHg。

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5]。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降压效果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B、C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处于高血压影响下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因此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仅是降低血压,还应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血压水平、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等来判断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程度。

现有的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危险分级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不同,低危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一般在15%以下,中危患者15%~20%,高危患者20%~30%。因此对不同危险分级的患者在治疗上应区别对待,选择不同的降压方案,以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6]。

本研究中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经过分层治疗后血压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降压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级进行相应的分层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低危患者、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经过分层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0%、6.89%、8.00%,远远低于临床报道中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一结果提示,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级进行相应的分层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参考文献:

[1]陈绍行,钱岳晟,张瑾,等.2种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4):336~33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陈赛勇.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3):341~343.

[4]王海芳.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88~89.

[5]王星,贾忠伟,史文举,等.基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8):1346~1347.

[6]刘艳.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99~101.

论文作者:刘军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论文_刘军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