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员工特征模型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员工特征模型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员工特征模型分析

刘沁易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 本文根据过之前《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员工特征调研报告》的研究报告以及相应的数据,建立起相应的模型,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新生代;习惯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力资源研究的不断发展,也引发了大量对新生代员工的研究。我国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时期,如何提高新生代劳动力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是项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其中对于西部地区的新生代劳动力的研究,更是对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的研究将从纵向对比(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与老一辈员工的对比),以及横向对比(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与汉族新生代员工的对比)两个方面分析各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新生代少数民族员工的特征。

一、新生代概况及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员工”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里最关键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划分;第二,是新生代员工与老一辈员工的区别与划分。在新生代员工的研究方面,以美国为代表,通常指1980年~1995年之间出生的新生儿,统称为Y一代。这一代人,伴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而在我国,主要是根据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在学术研究中,也常常把1980年后出生,至今成长为劳动力的一代人称为新生代。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以1980年~2000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作为新生代研究对象。而将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这部分人中的少数民族员工与汉族员工的差异性选择。

由图5可看出,随着羟肟酸钠用量的不断增加,粗精矿中铜的回收率明显上升,而其中的铜品位则先升高而后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羟肟酸钠的适宜用量为100 g/t。

1.以地理划分

我国民族地区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以及青海省在内的8个民族省区。由于我国地势明显呈现西高东低,形成的自然因素影响着住民的生活习性,从而形成西部地区区别于东部地区的不同习俗。在本文的研究中,为了更集中研究少数民族新生代劳动力的特性,将主要选择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并非贵州籍贯的少数民族。

2.以习性划分

少数民族之于汉民族,在风俗、生活习性有所区别,具体体现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饮食习惯,一方面,由于生活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就地取材,而形成的不同特色。例如,贵州多为山地和丘陵,雨季明显,潮气重,多喜辛辣味道以祛除湿气。而贵州多产辣椒,因此菜系以辣为主要特色。在起居方面,因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时差,所形成的不同作息习惯,体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需求。

3.以文化划分

依托对贵州各地的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认为影响到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择业就业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部分:地区、习惯、风俗,通过调查发现,生活习惯对择业就业的影响比例都比较高,这是一种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向社会融入的信号。在就业的同时,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更在乎的是一种社会认同感。当然,在同时,家族和风俗文化对他们本身也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但已经并非完全的决定因素。

二、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分析

(2)教学文件齐备,但大纲的执行情况较差,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

1.地区选择性对员工就业选择的影响

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有些人愿意选择走出自己出生的地方,寻找更多就业的机会。在这些人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赚更多的钱,成就更好的事业,更好的就业发展)是主要的驱动力。但同时,更多的人选择了交通便利或者地理位置更近的城市,而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可以更多的和家人团聚。

(2)传统孝道的制约。国人对待长辈,强调孝道。而中小城市教育水平较低,致使许多文化程度低的子女一味地愚孝。长辈在患重大疾病,生命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故儿女们大多一味用机械、技术手段延长生命。传统孝道要求儿女必须在膝前塌下服侍,送入临终关怀医院被认为是放弃治疗,不愿伺候照顾的表现,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孝。

文化风俗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经验的沉淀,对文化风俗的认同就是对群体的认同。史密斯(Anthony J.Smith)在探讨国家认同的时候指出,构成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历史的经验及其所经常活动的地域范围(Smith,1998)。相对于当下越来越淡漠的,每年回家乡只是作为新生代的“季节性礼仪”(王春光 2001),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生代员工对于节日仍很重视。在受访的153人中,因为节日(在这里指非法定节假日)而请假的比例高达77%。因此,我们认为,他们对于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的确认性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对于作为少数群体却有些不认同。新生代开始减弱了对民族制度所赋予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可,开始趋向于看重社会对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定。当然,要完全区别制度性认可和社会性认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加强的关系。尽管如此,以上的调查结果体现出,少数民族身份对新生代员工的影响在相对减小,或者说,他们开始更看重的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

而作为大部分少数民族员工的首选,还是以省内城市就业为主,并且集中在贵州省主要的几个城市,如:贵阳、六盘水等地级市。当然,外出的最大目的在于就业,相对于其他省外城市,贵州本地城市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但被问及为何选择省内城市发展时,“就近回家方便”(11%),“父母可以随时来看自己”(13%),“交通便利,逢年过节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多”(9%)等。

关于本组80例患者的扫描诊断情况,如表1所示。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肺动脉栓塞显示率均为100%,图像质量较高,且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短于MRI(P<0.05)。

在返回原籍的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自身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对外面的环境不适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生理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气候、温度等自身无法适应的问题。

在受访的153人中,选择外地就业的新生代劳动力占40%(注:在这里的外地就业主要是指非贵州省内就业,其中一线城市占比例26%,二线城市占比例14%),选择省内城市发展的占43%;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原生地发展的占17%。

2.生活习性对员工就业的影响

第二个划分维度是生活习性。调查表明,新生代员工更在乎个人生活的私密性,80%以上的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在就业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居住或者同龄人合租,但在选择同居室友的问题上,“与同乡人员居住”(31%),“自己租住单身公寓”(17%),“住单位集体宿舍”(24%)所占比重最大。虽然住集体宿舍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但这种群体大部分来自于同一企业,而且都是来自同一地区。而企业也会考虑到一批少数民族员工的个人生活习惯,提供相应的生活便利条件以吸引员工。

3.文化风俗对员工的影响

通过与受访人群的深入交流,在选择就业城市方面,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与非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选择一线城市的动机基本相同。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当下,一线城市更多的机遇,更加相对自由的环境,对少数与非少数名族的新生代员工的吸引力是相同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出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的就业趋向,以及在择业过程中,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个性因素的影响系数。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按照各个阶段不同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通过与少数民族特性的对比,在基本生理需求的层面,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的员工都是以人类需求为基础,而在自我实现的层面,以个人意识作为主导。那么,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特性,就主要集中在中间层次,因此,设立了地理因素、生活因素、文化因素三个层次类别对少数民族员工特性进行研究。

三、初步结论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包括了中华各族人民“多元一体”的政治共同体。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当今的“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既有共通性,也有独立性。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独立性,体现在汉文化所无法传承的一些内容。例如,苗族的苗节在阴历的十一月,而少数民族一般选择过苗节而非新年。因此,在工作中,少数民族员工的请假往往集中在这段时间。再比如,通过调研发现,少数民族的家族观念制度会强于汉民族。家族的意识要高于家庭,家庭的意识要高于个人。那么,在实际选择工作中,少数民族的员工会将家族的要求作为自己择业的一项标准。

在西部大开发的当下,作为逐渐成为劳动力主力的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会作何感想?他们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又是什么对他们造成了影响?以下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初步的结论。

首先,通过此次调查研究,验证了对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的一个假设,他们的群体特征为:出生于1980年代之后,主要生活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风俗习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择业动机,以及对自己发展的期望。由于具备以上的特征,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认同。其次,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的社会认同感仍存在局限性。作为新生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交流方式的增多,更多人开始试着融入到社会整体。他们尝试着参加到以年轻人为标识的活动,与新生代汉族员工建立起经常性交往,但少数民族环境成长下形成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他们身上所固有的标签。最后,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仍有很强的乡土认同。这种牵绊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择业,但深层次来讲,是对亲人的一种感情。

第二,医疗旅游服务人才缺乏。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产品,医疗旅游需要一批能够协调医疗机构和旅游服务提供者的复合型服务人才,而目前海南旅游从业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国际医疗旅游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新生代员工对于社会的认同仍存在着独立性。随着人口政策的开放,少数民族员工在社会体系中的比例将会进一步降低。那么这种独立性会逐渐形成游离社会的群体。因此,对于少数民资新生代员工在尊重其特殊性的基础上,加快西部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汉族员工实现由沿海向内陆转移,从而实现民族的社会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03):70~73.

[2]武翠英,张晓明,张学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第1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姚静,李爽.欠发达农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研究(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和少英.云南跨境民族文化初探(第1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钱津.贵州腾飞(第1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6]张利萍.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研究(第1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30-0093-02

作者简介:

刘沁易,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  ;  ;  ;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员工特征模型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