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放射诊断技术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论文_刘伟东 张振敏 王希荣

分析放射诊断技术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论文_刘伟东 张振敏 王希荣

平度市中医医院,山东省2667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诊断技术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病理诊断,在150例研究对象中,144例患儿超声诊断正确,达到96.0%,有6例误诊病例,误诊率为4.0%。结论:采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无辐射、无创伤、迅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将其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办法。

【关键词】放射诊断技术;小儿肠套叠;应用效果

在临床诊断中,放射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X线技术、超声等,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探讨放射诊断技术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15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的150例患儿中,包括男性患儿95例,女性患儿45例,患儿年龄在5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2.1±1.3)岁;患儿的发病时间在2h-5d之间,平均时间为(1.6±0.2)d;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哭闹、腹痛。所有患儿均符合纳入标准,并排除相关禁忌症,患儿家属都完全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所采用的检测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辅以7.0-12.0MHz高频线阵探头与2.0-5.0MHz凸阵探头。护理人员调整患儿体位至平卧位,利用腹部凸阵探头全面扫查患儿腹部,看是否存在腹部包块以及肠管扩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仔细观察肠管蠕动以及腹腔积液等方面的现象。一旦发现疑似“同心圆”样肠管回声与包块,可以继续使用高频探头进行进一步的扫查,重点观察患儿肿块边界、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肠管的关系,操作人员同时也要对肠套叠内部以及周围的血液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对肠套叠套入部大小与肠套叠鞘部大小进行测量,通过超声PACS系统所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存储。超声检查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病理诊断,在150例研究对象中,144例患儿超声诊断正确,达到96.0%,有6例误诊病例,误诊率为4.0%。所有患儿在扫描的过程中都可探及不均匀包块,并且有70例的包块横切呈现“同心圆征”,37例呈现出“假肾征”,33例呈现出“靶环征”,有10例属于不规则包块;所有患儿中有11例患儿发生了腹腔积液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所有患儿都采用空气灌肠复位进行治疗,均全部痊愈,临床治愈率为100%。

3讨论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肠套叠的发生率很高,此病属于一种严重的急腹症疾病,其中发病群体大部分为婴幼儿期患儿。此病主要指的是患儿的部分肠管被嵌套经附近的肠腔里,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排泄出来,导致肠梗阻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损害小儿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调査研究发现,肠套叠疾病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肠道功能失调以及幼儿肠管解剖特点有关。肠套叠包含继发性肠套叠与原发性肠套叠两种,其中绝大多数以上肠套叠的幼儿患者为原发性肠套叠,在腹腔内很难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对于继发性肠套叠病变患儿来说,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以及肠壁病变等方面的问题,病变类型通常为憩室、血肿、肿瘤以及息肉等。多数患儿由于部分系膜或肠管将在肠胃蠕动的作用下被套人与之相邻的肠腔内,部分患者套叠方向与肠胃蠕动方向相逆,进而造成肠梗阻。在肠套叠疾病发病早期,所产生的肠梗阻多为单纯性肠梗阻,对于晚期患者来说,由于肠管供血存在问题,肠系膜血管受压,很可能会造成肠壁坏死、水肿以及淤血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发绞窄性肠梗组,对于部分疾病症状比较严重的患儿,则可以会导致死亡。根据肠套叠的产生位置可以将该疾病具体分类为小肠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以及回盲部型肠套叠三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回盲部型肠套叠,小肠型肠套叠最为少见。小儿肠套叠起病相对来说比较迅速,疾病症状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发热、腹胀、呕吐、哭闹不安以及阵发性腹部绞痛等,在解诊条件下可能明显感受到患儿上腹位置硬块。通过X射线对患儿腹部位置进行观察,则可以发现肠阻塞现象。该疾病通过症状表现以及临床表现均可以进行判断,然而在患儿发病早期,由于该疾病在发病症状方面不够典型,幼儿患者年龄较小,患儿家属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很可以错误最佳治疗时机。若患儿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很可能出现肠管穿孔、肠管坏死等严重问题,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所应用的主要方法为X线扫描技术。尽管这种检查方法能够全面了解病情,但是漏诊率以及误诊率仍然较高,错过对患儿治疗的最佳时间,效果不佳。和X线检查进行比较,超声检查具有独特的优势。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患儿的肠套叠情况进行诊断,并且能够为患儿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在为患儿提供超声检查的过程中,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小型靶环形包块,这种包块长度通常在4cm以内,包块直径在2.1cm以内,在套叠位置通常不存在明显的水肿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观察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操作人员需要立即将有关问题上报给主治医师,向主治医师介绍患儿当前疾病的复杂程度,对患儿各项其他方面的体征指标进行持续的观察,必要情况下需要随时做好进行超声检查的准备,避免临床医生因超声疑诊肠套叠就急诊灌肠复位或手术引起的过度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经过超声诊断后,声像的特异性比较高,并且在纵切时患者的症状呈现“套筒征”,横切时呈现“同心圆征”,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甫.腹部超声检查法和CT检查法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1):70-71.

[2]李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3):65-66.

[3]章子清.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2):33-34.

论文作者:刘伟东 张振敏 王希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分析放射诊断技术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论文_刘伟东 张振敏 王希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