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论文_赵阳

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论文_赵阳

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近年来,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工程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影响公路桥梁质量的相关因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设置护筒、钻孔、成孔以及灌注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前言

作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方面,对其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其质量控制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工程简介

邯郸市机场路南延工程是主城区通往冀南新区重要的一条城市主干路。全长约9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总体走向由西北向东南。桥位处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由74.382~95.185m,最大高差约20m。本桥钻孔桩共计166根。

3 影响公路桥梁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在施工的验收的过程之中,往往更多关注公路桥梁的表面质量,是否有裂痕,是否有减速带等等,但是往往却忽视其下部结构的内在质量。例如我们桥梁的受力情况怎么样,基础处理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等等。这些,也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一些其他的内在问题,比如说建设过程中部件的焊接是否牢固,螺丝是否紧凑,型号是否合适等等也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记录。可以说,桥梁内在的问题都是大问题,因为在内部不易察觉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造成车毁人亡,人财两空,再事后进行追责于事无补。

施工的过程简单粗暴的施工方法,也是影响我们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施工队伍层次不齐,或者由于赶工期,或者因为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低下,不是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等,都易导致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一些一线施工员对于施工工人监督不力,任意修改工程数据,例如混凝土的比例随意调配,钢筋的型号也是随意搭配,这都极易导致公路桥梁受力不均,出现断裂甚至坍塌的质量事故。

地质板块的运动,也是影响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的另外一个关键性因素。但这一因素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也会影响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4 公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探讨

4.1桩基护筒

护筒可以起到定位、保护孔口、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孔内、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等作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第一步,可以确保后续成桩质量、位置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埋设时必须按照十字交叉法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1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在护筒顶端设一个溢浆口,护筒外侧周围对称、均匀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并对称夯实以防护筒偏斜。

4.2 钻孔过程控制

确定钻机就位后,检查钻机的钻头中心是否和设计中心重合,并检查钻机的垂直度,确定支腿稳定平稳。首桩钻进时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切不可钻进过快导致护壁松散容易引起塌孔等,还应随时注意孔内泥浆稠度,根据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浓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良好的泥浆护壁及稳定的钻进速度可以保证桩孔的形态良好,保证桩基的几何外形尺寸。

4.3 成孔清渣

当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清孔,清除泥渣。初步可用钻头捞出大块泥渣,待泥渣厚度接近要求时采用泥浆循环法带出泥渣。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以保持孔内护壁稳定。良好的泥浆能够最大限度清除泥渣为桩底受力起到重要作用。

4.4钢筋笼的加工及安装

灌注桩的钢筋笼加工采用钢筋加工厂预制,加工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现场采用25t汽车吊进行钢筋笼的吊放工作,由于钢筋笼较长除采用多点吊设外,并在局部用10×10cm的方木进行加固,保证起吊过程中钢筋笼不产生塑性变形。在起吊过程中由专人指挥,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缓慢垂直下放,注意下放过程钢筋笼不得碰撞孔壁,确保就位后无不可修复的变形,其顶面、底面的标高、平面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大于20mm。笼顶标高由技术人员严格控制,达到设计标高后固定钢筋笼位置。钢筋就位时采用横杠利用钢筋笼顶部设置的吊环控制钢筋笼的位置,在连接上下两段钢筋笼时要迅速,方法为单面焊接,由四台电焊机同时操作。确保钢筋笼位置的准确为钻孔桩施工的重中之重,可以确保钢筋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意图受力,在后续使用中发挥长久作用。

4.6 水下混凝土灌注

本工程桩基结构的混凝土为商砼站供应。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采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300mm,长度为3m,最下端一节导管应为5m。为配合导管长度,上部导管长为1m和0.5m。导管顶部应设置储料斗,储料斗应有足够的容量以储存混凝土(即初存量),以保证首批灌入的混凝土能达到要求的埋管深度。导管吊放入孔前,应将橡胶圈或胶皮垫安放紧密,确保密封良好。导管在桩孔内的位置应保持居中,防止跑管,撞坏钢筋笼并损坏导管,导管下口与孔底保留400~500mm的距离,所使用的导管在使用之前进行水密实验,承压和接头抗压抗拉试验,保证导管在施工时不漏水。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需先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如超出规范要求的清孔要求,应再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混凝土由罐车运至灌注地点,在浇筑前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的则不得使用。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灌注时间必须控制在埋入导管中的混凝土不丧失流动性的时间内,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缓凝剂。灌注过程中测锤测探混凝土顶面的高度,推算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并作好记录,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深宜控制在2m~6m。

灌注过程中做好钢筋笼的位置控制,防止钢筋笼产生位移。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灌入数量,确定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准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施工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严湖南.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要点的分析[J].世界家苑.2016(10):60-62.

论文作者:赵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论文_赵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