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教育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展示教学内容、模拟教学情境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以下困难: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2.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很难画得正确、标准,影响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它往往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学习。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原理、规律多,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课内不易完成。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国生产建设的具体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7.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重视,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发挥着创设情境的作用 一节好课的评价方式有很多,但几乎所有的好课都不会缺乏创境激趣、设疑引思。那么,如果我们恰当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什么动画片?”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抢着回答,于是,我继续问:“大家有没有看过《海尔兄弟》?”有的学生说看过,有的说没有。待我把学生的胃口调起来之后,播放了《海尔兄弟》的主题曲,并一同出示了问题:1.歌曲中提到了哪些天气现象?2.人们对相应的天气现象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待学生回答后直奔主题,既然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变的天气。 这节课的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曲,从视觉、听觉不同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通过屏幕上歌词的呈现,给学生创设了本节课要学习多变的天气的情境,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创造了条件。 二、多媒体具有变静为动的优势 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黑板”上一堂课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快速理解。如果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呈现给学生,必定会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我讲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时设计过这样一个环节: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采用分小组PK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设计了必答题和抢答题,在题目的设计上我找了大量的图片和音乐,特别是其中一题是播放三段不同语言的歌曲,让学生猜出哪段是英文歌?学生在参与答题中情绪高涨,使这堂课得到了升华。 我把静止的语言,通过动态的音乐呈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多媒体具有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案例的优势 面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便是硬性记下来了,也不深刻,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过不了多久就忘记了。如果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形象,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间,就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抽象知识,并加深理解。 比如我讲八年级下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对于讲解“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原因”是这样设计:在大屏幕上播放去过西双版纳的游客发在互联网上的帖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旅游业下滑的原因。 四、多媒体具有变不可见为可见的优势 地理课少不了对自然规律的介绍,而许多自然规律是我们看不见的,如果仅仅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不可见的自然规律转化为可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便会容易得多。 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其中地球的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是我们不能看见的,但我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地理解了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由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以及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五、多媒体具有模拟现实场景的优势 新课程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由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不是配合者,让学生成为受益者,而不是分享者”。那么,通过多媒体对现实场景的模拟,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受益者。 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一节时,通过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引出了世界的地震带分布。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我通过多媒体模拟了发生地震时,在路上、家里、商场等不同地方该如何应急的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学生处理对了,就给予表扬。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又通过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处理地震这类情况的应急经验。 总之,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的丰富特点,将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创造一堂融思想、知识、趣味、审美等于一体的、情景交融的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节省时间,集中精力参与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_地理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