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越轨防治要求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的生态格局构建论文_侯开鹏

基于学生越轨防治要求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的生态格局构建论文_侯开鹏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 271100

摘 要:初中生越轨行为的产生存在客观性和必然性。文中从初中生越轨行为形成、表现出的层级性特征入手,按照德育多元一体化生态格局构建的方式,分析防治学生越轨行为的个体、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路径。

关键词:学生越轨防治 初中德育 多元一体化 生态格局

初中生越轨行为的防治始终是教育界、社会关注的重点。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到青春萌动期、自身及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越轨行为极容易被诱发。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学生越轨防治工作中的融入,恰恰可从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入手,逐一提升影响学生越轨行为的思想要素,继而外化规范学生的行为。

一、身心发展速度不一致阶段初中生越轨行为的层级表现

初中生越轨行为包含:

1.不恰当行为,如违反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等某特定场所的特定规定。在课堂上表现为说小话、吃零食、睡觉、看课外书、搞小动作等影响初中生正常学习的行为。此类行为虽然不容易对社会其他场所、他人造成威胁,但是容易引发周围人的不满。

2.一般越轨行为,违反社会公德、特定范围内的制度与规则,会为自己、他人、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如夜不归宿、缺课、与教师或者学生产生口角、打架斗殴、课上随意走动、吸烟、旷课、早恋、酗酒、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等。

3.严重越轨行为,如背离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如携带管制刀具、在禁火区玩火、故意破坏公共财物、考试作弊、浏览或者观看淫秽色情出版物及音像读物、辱骂和毁谤他人、顶撞侮辱家长或老师、组织或者参与校园暴力事件、参与赌博或者变相参与赌博等。

4.违法行为,违背社会公德并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表现为通过欺骗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勒索或者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严禁进入的营业性网吧或者酒吧等场所、偷窃。诸如以上行为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纠正或规范,让其远离不良场所,很容易造成个体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危害。

二、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生态格局构建的基本原则

首先,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三观、健康心理、德性塑造的关键阶段,其德行操守、思想、素质、心理健康程度、三观等塑造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处在青春懵懂期的初中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希望展示自己个性,期望表现自我、标新立异、得到关注,但是难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是可以被理解的。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特殊的发展阶段之一,不同于绝大多数时期人身心发展速度的相对均衡,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速度往往缓于身体发展速度,在身心发展速度不一致的前提下,很容易诱发各类矛盾。

因此,面对学生的越轨行为,教育者不能一味地处罚或者责怪,不能直接舍弃学生,而是应该查清导致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入手,全面地、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教育和引导越轨学生。

其次,教育者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越轨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包含对其自身、学校、对家庭和对社会几个层面。学生越轨行为的严重程度是明显逐步递增的。其产生的危害性也同级递增。这意味着在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生态格局构建之前,教育者不仅需要把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向,调研和提取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越轨行为的原因,还需要分析学生越轨行为在个体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方面危害程度的递增趋势,从内因和外因双方面入手,为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生态格局构建提供动力及有效的辅助条件。

再次,贝克尔提出,越轨行为是社会创造出来的,具有标识性的且容易引发他人共鸣的。但是正因为标签存在共鸣性,从初中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人云亦云,容易产生舆论暴力的角度考虑,请教育者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越轨及越轨严重程度的标签,毕竟一旦贴上,学生的处境和生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旦演变成催化剂,很容易使学生的越轨行为从初级转成更为严重的等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生态格局构建的路径

1.个体发展功能路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强化越轨防治意识

无论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层面纠正或者引导学生,还是使用一定方法、途径约束学生,越轨学生都会处于被动地位。从个体发展层面而言,建议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生存、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等。 比如,可丰富德育理论知识教育的内容,拓展课堂延展空间,以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为核心,利用网络技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及课堂内外的越轨行为,搜索青少年犯罪实例、先进人物事迹、道德法制讲座等的视频、音频文件,经过加工后,引入实例到课堂,通过介绍、师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总结和反思等,增加学生对不良因素、越轨行为危害等的认知,使之自觉从自身出发,主动拒绝越轨。

引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定期投票选择操行良好的学生,在班会上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为提升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学生自评、投票、他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可引入到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中,借此模式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越轨行为、倾向、思想苗头,及时引导、规范、纠正,防止其蔓延和严重化。

借班级德育教育文化氛围和校园德育教育文化氛围来熏陶学生,可在班级、校园定期组织以越轨行为防治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到青少年监狱听实例、法律法规讲解,通过写心得、促交流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越轨行为、防治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增强学生对社会不良群体的防御心理,借此外化规范学生行为。此外,还需要坚决打击影响初中生的危害性极强、触犯法律法规的社群及行为,危害性不强的可进行德育及法律教育。

2.政治防预功能路径:提升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大局发展观

初中生德育教育主要通过帮助学生树立高尚政治信仰、正确政治立场,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爱国意识等来实现的。从社会角度出发,建议将共产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等通过主题活动、纪录片、专题讲座、科普小册子等方式面向初中生乃至家长、教师等普宣,传达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基本政治常识,增强包含学生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国家观念意识,使之明确自己是国家发展的主人、助推器,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国家优势,增强其政治责任感,坚定其政治立场等。

建议学校将学生正确政治意识、政治观念的培养与引导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融入到家校合作的工作中,结合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组建学生自治委员会、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允许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以强化学生政治参与感。

3.经济文化防预功能路径:构建正确经济消费观,营造健康有益文化环境

建议家校、社会合作,梳理和选择社会现存文化,使用德育手段传承和宣扬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如通过大众传媒、主题宣传活动等大力宣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主流消费观和价值观,不良信息的危害等,借此来降低错误价值观念、以及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的侵害,减少学生追求个人利益,侵犯国家、集体、他人的主动性或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经济发展理念,可从适当的道德启迪入手,可以市场经济发展准则和规律为传授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经济观、消费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职业操守,在实践中,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了解父母艰辛,培养学生不浪费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金钱意识,借助强化良性竞争等清理家校、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文化因素,创造培养学生越轨行为防治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彤阳 青少年越轨亚文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延边大学,2018。

[2]汪斌锋 王秋艳 “越轨思维”教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新探[J].教育评论,2018,(03),9-13。

[3]李翼 理解青少年越轨行为:内部声音及外部因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论文作者:侯开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生越轨防治要求初中德育多元一体化的生态格局构建论文_侯开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