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一)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一)_亲子成长论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兴趣论文,培养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要义

1.家长做一个藏书者,表达对书籍的热爱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读书就是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是孩子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家长表达对书籍的热爱,可以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家长对读书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自己要热爱阅读,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从儿童出生起,就让孩子看到你阅读。如果儿童经常看到家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喜欢阅读。在婴儿时期,家长最好经常高声朗读,儿童朗读书籍开始得越早越好。如果在儿童10岁以前,家长有朗读的习惯,是培养儿童热爱读书的好时期。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包括:

①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

②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和孩子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读物?哪些是他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并以此为标准选择读物。给孩子一定的选择读物的权利。如果为孩子订阅报刊,请孩子自己选择。

③合理安排时间,家长每周可以为孩子安排一次或者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

④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要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

⑤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

2.家长要表达对知识的渴求,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感受

家长要向孩子传递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的观念,表达拥有知识的生活才是快乐的人生,没有知识的人生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助。要让孩子把学习知识变成有趣之事的方法就是增加知识。一般而言,对于已经了解到某些程度的事情,一旦获得与其相关的更新资迅,都会感兴趣的。总之,知识如果增加,兴趣也会跟着增加,所以就会想进一步去钻研。例如:旅行时,若对于目的地的历史或者地理背景有相当了解,别人看漏的地方也会留意,于是就会去深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而且只要对某件事情保持兴趣,就会连带的对与它相关之事也产生兴趣,就像这样,兴趣和知识会如连锁般扩展开来,就读书学习而言,拓展出这种连锁关系是很重要的,增加知识就能增加兴趣,这样一来,知识也会随之增加。

3.注意你所传达的信息

学习=快乐?——容易。

学习=痛苦?——困难。

很多人都认为“读书是痛苦的,所以要忍耐”。的确,不分青红皂白地猛背英文单词,死记文法规则,是很没有意思,背古代的历史年号,记从来没有去过的外国地名及其它事情,也是很痛苦的事。但是,学习本来是很快乐的事,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谁都会觉得很快乐,而理解得越深,也就越感到喜悦。其实,只要是怀有兴趣和好奇心,谁都会持续地学习下去。

参加博瑞智家长课程的朋友,平时可能开两个小时的会就显得不行了。可是,在家长课程中,两天两夜上大课,间歇时间非常短,每个人都不觉得怎么样,都坚持下来了,这是学习兴趣的必然。因为你在课程中满足了需要,得到了快乐。博瑞智生命动力潜能开发课程,三天三夜,早八点到夜间一点,三个小时一个时间段,每次休息十五分钟,第一天大家感觉很累,第二天便来了精神,第三天状态非常好,没事了!实际上,人的潜能非常大。家长传达给孩子学习是困难的,他就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你给孩子的信息!

从今天起,我们头脑中一定要树立一种信念,学习是快乐的、容易的。

4.让孩子尝到学习等于快乐的感觉

让孩子尝到学习等于快乐的感觉就是用确认、鼓励、表扬的手段把孩子最原始的良性行为巩固住,然后,在一个行为上反复多次让孩子找到快感。当孩子尝到学习等于快乐的感觉,再鼓励他使之成为习惯,当学习成为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在学业上就没有问题了。

让孩子快乐,就要给他一种好的感觉,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要表示真诚的祝贺,有时候不一定用语言,家长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喜悦的眼神就够了。

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学习知识技能或读书本来就是很快乐的事,好奇心满足使人感到很快乐,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快乐的,掌握了某些技能又是快乐的,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也非常快乐。因此,孩子应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孩子应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而学习结束时应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合。真正的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都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家长应该把这些感觉在日常生活中传达给孩子。

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快乐的学习使人振奋,主体的积极主动性高,大脑处于激活状态产生的活性物质使神经网络易于接通,因此,知识信息易于被接受、储存和提取。也就是说,此时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最好。

学习方式的更新关键是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方法的创新。确立学习是快乐的,是学习创新的观念,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关键。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都习惯说这样一句话“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出路,将来就不能如何如何,甚至将来就要去扫马路,捡垃圾”之类的话,言外之意,学习是苦差事,只有先吃了这份苦,以后才能得到甜,学习真的这么苦吗?我曾问我班一名从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你两小时时间踢球,两小时时间学习,你感觉哪个累?他不假思索回答:学习累!大家都知道踢球是体育活动,尽管消耗体力甚至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但是他感兴趣没有压力;相对而言,学习不消耗体力,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累从何来,原因是没兴趣,因为他是被动非自我所愿的。

5.通过游戏传授知识

作为父母要想方设法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我曾偶然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这句话:“世间的事都是游戏,游戏做得精了,就成为了事业。”说这句话的人真是天才。作为家长,你必须知道,孩子心中,一切都可以是游戏。

比如:较常见的教育孩子观察力方法,拿别针、发卡一类的小东西在孩子眼前晃过,然后,要他说看到了哪几样,以练习孩子的观察能力。这种早期开发的游戏,非常容易也非常有效。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被剥夺了游戏的权利,他的人格就会受到伤害。然而父母却常常地把孩子的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游戏会影响学习,游戏会玩物必然丧志。其实不然,游戏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发现孩子智慧的萌芽,父母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潜能。

6.反复练习,使孩子有畅快感

孩子新学习一样东西,很容易产生恐惧。

设想一下,在作为一个新手学习打网球,你打出一个球,挨了教练的骂,再打一个球,再骂几句……这样你是不可能对网球产生兴趣的,兴趣是觉得这事做起来很容易,然后再反复做产生了快乐了,再加以表扬才产生的。表扬是一种外在的推力,兴趣是从做这事情本身得到快乐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给予孩子外在行为的表扬、确认,把孩子做这件事情本身内在的快乐激发起来。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而言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

7.赞赏孩子的微小成功

若想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产生兴趣,就在他最初的最微不足道的成功上,表示赞扬和欣赏,孩子会觉得,原来爸爸、妈妈高兴我这样做!逐渐的他就会本能地往这个方面再做一点。反复次数多了,这件事就容易了,这样就产生了兴趣。

我女儿最初写的作文就像流水账一样,于是我就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句子,很夸张的对他说:“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太妙了!”第二天,我再夸她其它的作文:“这个对,这个不错,爸爸、妈妈发现你有语言天赋。”女儿开始喜欢写作,她最初的动力是写这些可以获得爸爸、妈妈赏识的文章。最后她自己写出了快乐,并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小作家作文集。

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冰冰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她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她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她靠近滑梯。她看别人玩得那么高兴,越看越想玩。老师进一步诱导说:“你也滑一个好吗?”冰冰吓得赶紧往后面缩。老师说:“这么办,我抱你,咱俩一起滑,好吗?”冰冰勉强同意了。在老师的怀里,冰冰有安全感,她和老师一起滑了下来。老师问:“好玩吗?”“好玩。”老师又问:“害怕吗?”“不害怕。”老师说:“你真勇敢!这回你自己玩,好吗?我在旁边保护你。”冰冰终于敢自己玩滑梯了。冰冰的老师做得非常好,他对冰冰没有任何的指责,也不是放弃不管,而是为孩子设立具体的小目标,允许孩子尝试,成功了立即表扬,终于使她自己敢玩滑梯了。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冷冰冰地讥笑冰冰:“人家都玩滑梯,你怎么不去!胆小鬼!”结果会如何?这种老师不是没有,这种父母也就更多。

首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和谐,意思是情感因素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要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以此来点燃孩子心灵的火把,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教育。使用的情绪是: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只要孩子,哪怕一点点就立刻表扬、鼓励、确立他的良好行为;有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孩子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孩子投入学习。并经常使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亲切的抚摸技巧,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家长的可亲可信,让家长与孩子的心在情感交流中相通。学习的长足进步。

为了促其成功,就经常说:“你真聪明,想得又快又好!”

“别紧张,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吗?”

为了帮助其成功,家长就说:“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

为了盼其成功,就说:“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等等。

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只做纵向比较,只要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有一点点提高就要受到家长的表扬,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对待学习和自己。

8.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问题上切忌好高骛远。孩子现在学习是不是第一名并不重要,因为学习是个过程,所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是根本。没有考上大学,也不是世界末日,还可以继续学习。我们有这样的误区,总觉得大器早成是最好的,实际上如果早期教育与人格教养同步,那当然越早开发越好;如果人格教育没有跟上,那对孩子将是灾难!我们中国人常讲四大灾难的第一就是“少年得志”,指得就是早期知识教育成功了,人格教养跟不上。有孩子在幼年里什么都行,成年后却平庸,同样有些孩子在幼年平凡,成年后受到激发,自我价值提升,成就了大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孩子非要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呢?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自己的特点、情况,不盲目比较,“每天好一点点!”循序渐进的走自己的人生足迹。

9.帮助孩子掌握学习规律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不说空话。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是那些学习过如何学习的人。”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

学习规律即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各事件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研究学习规律,即揭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的实质,揭示学习的内在机制。具体讲,就是研究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学习过程及影响条件是什么?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规律,首先应把握学习的实质,因为对学习规律的研究是以对学习实质的理解为基础的,虽然人们都在从事学习活动,但这一点对于没经过辅导的家长是很难做到的,很多家长本身就不会学习。家长的任务是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找方法,告诉孩子规则,就是任何学习好的人肯定是找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孩子能否在学校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主要由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决定。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父母只是一个外部因素,但这个外部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却非常重要。我平时要求女儿跟我谈她的学习方法,然后我可以修正她不正确的学习观念。

10.打消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阻滞

一位心理教授曾专门研究了情绪对学习的成绩影响。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比不同情绪的学生在同一功课上的成绩表现。结果表明,情绪高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的学生,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的,成绩要高出20%左右。以此,这位心理学家解释说,学生在情绪快乐轻松的情况下,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动状态,可以吸收较多的信息,而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学生常常是心扉紧闭,反应呆板僵化,老是想着自己的心事,无心学习。

这一结论启发我们,若要想让孩子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潜能,父母就要设法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可现在有不少父母往往不注意这一点,他们或是在工作、生活中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拿孩子当出气筒,或是对孩子要求过多、过高,左看右看都不顺眼,因而整天在孩子周围唠唠叨叨,弄得孩子不胜其烦。一位孩子就曾说过:“每当我写作业的时候,父母总不时地甩一两句不中听的话,弄得我心里要多烦有多烦,生闷气都不够,哪有心思把作业做好?”所以,提醒那些有训子习惯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时或学习前,一定要以维护孩子良好情绪为大局,注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目前,学习成绩仍是判定在校儿童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儿童情绪状态影响其学习成绩也是国内外研究人员作出的定性结论,既然情绪状态影响儿童学业成绩,那么,我们就要研究影响儿童情绪状态的因素,以便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特征。

11.建立起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我不会的”、“我从来没做过”、“我不行”、“我不敢”、“做错了别人笑我怎么办?”……这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说的话。这是他们的想法,从而表现出迟疑、被动、唉声叹气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呢?

首先,大人要多给予孩子以肯定的评价,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好伙伴式的朋友关系。在孩子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但在经过努力未能取得成功时更要鼓励与帮助。如果孩子稍有失误,或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时,父母不应指责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为如果孩子在幼时的整个成长经历中,总在父母的责骂中度过,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她就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逐渐地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因此允许孩子失误,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所应拥有的最起码的宽容。如果他们未取得成功,但应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和热情,使他们看到希望,进而激发起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赏识孩子。要尊重孩子、要多赏识孩子,不用尖刻的语言嘲讽奚落孩子,如果当众讽刺贬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点,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父母不要常对孩子说:“你瞧,人家小明多聪明,总是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这么笨。”——如果常常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自卑。只要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她在不断地努力,她就是个值得自豪的孩子。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败时,父母更应该像知心朋友一样关切她,鼓励孩子或和孩子共同战胜困难,当孩子说我不行时,你可这样说,我不相信你不行。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称赞、赏识孩子,就是对孩子个性、能力的一种肯定。

最后,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他就会自主地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先体验到成功感,才容易形成自信心。因此放手让孩子去闯,引导孩子怎样闯,才能使孩子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着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让孩子自己做功课,父母不要陪读;让孩子从事一些有趣的活动等等,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如果孩子成功后循序渐进再提出新的目标,使孩子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12.家长表达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家里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等,试想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

其次,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也很重要。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无味等一些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校的概念会是什么样。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幼儿园的孩子问完年龄后总爱说:“还有一(或二)年的快乐时间,明(或后)年就要被上套了”之类的话,其实他们本来是想告诉孩子好好珍惜幼儿园的时光,学会玩、充分地玩,没曾想,借抬高幼儿园的话语就等于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是痛苦的潜台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这种负面的信息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期望。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家长应成为家庭中学习的主角,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作学习的表率。更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因此学习型家庭是亲子学习的典范。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自己的行动证明终身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应该成为家庭的重要功能,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应使每个家庭成员懂得学习,建立更为平等的家庭关系,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每个学习型家庭的成员都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都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现在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如果不继续学习,每个人都会落后,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家长要始终教育我们的孩子,表达家长对学习的观念及态度。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要向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课本知识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现代科技学习,向生活学习。这一生不去学习的人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学会学习的人可以看到一百个景点,获得丰富的收获;而没有学习的人可能只看到十个。

13.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

我曾发现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前学后一段时间内,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话题便是学生的考分,可见家长学生对考分的重视程度,孩子认为,分数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家庭是否太平。家长认为,分数是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分数也是家长之间攀比炫耀的资本。考试分数到底说明什么呢?考试分数只能说明孩子在某一时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因素有120种,已经发现77种,而学校考试仅能考出几十种智力因素,有很多智力因素无法用考试测验出来。考试分数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基础、能力、环境因素、临场发挥等,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有影响,另外,有的孩子善于考试,有的孩子不善于考试。再有,考题的难易程度、考试范围也很大程度决定着考试成绩。可能大家还记得 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平均成绩仅有48.4分,我们能说1984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成绩差吗?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从重视考试考分,过分重视选读考试的结果,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虽然考上名牌大学,但毕业后一事无成。

现今家长对孩子的分数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见孩子得高分就欢喜,进而对孩子过份地夸奖和物质上的刺激,希望孩子每次都考第一。这就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下虚荣的种子,使他们觉得自己非常聪明,经不得一点挫折。二是不管孩子基础好坏,用功与否,得低分是什么原因,见了低分就斥责、打骂,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个性发展的缺陷。问题例如:(1)撒谎,欺骗家长,涂改成绩,冒名签字;(2)怀疑父母的爱,甚至离家出走;(3)部分学生会患“考试综合症”,惟恐得不到高分,心情长期处于恐惧压抑状态,每逢考试便紧张心慌,恐怕失败,反而更加考不出实际水平。这样,终究会影响亥子的个性发展。

孩子得了低分自然不高兴,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使孩子确信父母是爱孩子的,然后可以通过轻松的谈话来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我很欣赏我的一位同行的作法。

有一次孩子只考了48分,他让孩子把卷子拿回家与孩子共同研究48分。首先,给以肯定,考得不错,相信你下次再努力,学会一个填空不就50分了吗?下次再努力,再做对一个计算题,不就60分及格了吗?说起来,大家似乎觉得要求是不是太低了,但这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其次,家长要冷静思索与研究孩子学习差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看,其原因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第一非智力因素,多数学生成绩不佳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性格、意志、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机,都有会造成学习成绩差;第二,学习环境差,如有的家庭每天晚上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甚至喝酒、打架,从不过问孩子学习;第三,有特殊偏爱,有的喜欢体育,或音乐,或美术,造成个别学生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孩子属于晚熟,在低年级学习成绩差,一到高年级学习成绩明显上升;第四基础差,有些学生以前基础不好,新旧知识有一定相关性,因而上课听不懂;第五,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或学习方法不对头,时间花费不少,不见成效。对此父母应针对自己孩子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为了使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充分松驰后,以积极的心情进入学习,请孩子做如下练习:

回忆过去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时,达到目标时的经验感受,把那时的喜悦心情再回味一遍。

回忆成功或胜利的感觉,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最近的都可以。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真理时,那种兴奋会使心情非常激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正确见解,取得优异成绩时,心里格外喜悦。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当解开难度较大的字谜时的得意心情,或当从电影、电视中学到新知识的心情等亦然如此。乃至孩提时代,刚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时的那种心情也同样值得回忆。

我们利用音乐进行学习。进入自然的放松,有意识地试着投入你所有的感官,这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音乐的妙用就是表现在它成为灵感的源泉,听音乐不仅能增加乐趣,更能激发学习的灵感。因为这是一个如何将心灵中潜在的特点浮现成为自己的特质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超越原始思维的阻碍,成为一个最具有创意能力的人的问题。

我要达到目的

学习是快乐的

我的记忆很好

我的精力充沛

我的心情特别平静

以上这些也可以做为肯定性的暗示警句。当然根据你的爱好和情况也可以选用其它的话作为暗示性的警句。如果在这种心态下,把它在心中反复念诵,就能够使愿望变成现实。比如考试前,念诵这样的话肯定会提高考试效果:

我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主要内容我全部记得

我的信心十足

我的记忆力特别强

尽是我擅长的试题

最重要的是尽可能把当时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情景直至细枝末节都明晰地回想起来,让那时的心情忠实地再现在眼前,这样,那种愉快的心情就会出现,心理也就会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气氛中了。

14.鼓励孩子练习掌握学习技能

比如,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数学具体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如基本定义、基本定理,好好地复习一遍。掌握它们的含义及证明思路和分析方法,对内容中的计算部分应牢记基本公式。如导数公式,不定积分公式,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算法则,做到计算时熟能生巧,即对要考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复习中有的放矢。

多想多做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多想是根本,多做是基础,多做是为了熟能生巧,是为了真正应用,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而多想充分发挥联想是学好数学的根本条件。学数学要知道举一反三,当老师讲到某一点或某一类型的问题时,你的思路就应拓展开来,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一点或这一类型的问题,而应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想想如果你碰到这种题目你会怎么办?假如以后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你又会怎么样?其实数学是个活学问也是个死学问,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题目都是所学过的公式和方法稍微转变一下过来的。如果你能很好的把数学的题目合成几种类型,而每个类型你都有一种最好的解题方法,这对于通过考试是没问题的了。

许多同学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上课听懂了,放学后就做不来了。现在懂了,以后又不会做了。数学必须要做,懂了不一定会做。对于数学的题目要学会分析,不要忽视每一个已知条件,发现一个已知条件要联想到相关的公式,而如何能充分的灵活的运用公式,这就是多做能产生的效果。学好数学,学懂数学,主要的是“通”,而如何能“通”,这就是日积月累的多想多做。

15.教导孩子打好基础

每册语文教材都安排了基础训练。基础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习的知识,培养读写能力。基础训练是由浅入深的,紧密配合课文的。不同年级都各有训练的重点。比如:三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重视词句训练;四年级以连段成篇的训练为主,继续重视段的训练。除了这些重点之外,基础训练还安排了其它一些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也不能忽视。

16.对于家中有高考和中考的孩子的家长注童要点

(1)家长不要制造紧张气氛

对于考试,有些家长紧张程度,可能更甚于考试的孩子,这种焦虑又会传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紧张,使注意力分散,所以父母首先要防自己的过分焦虑。家长不可将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更不可规定孩子一定要考名校、重点校,要知道最后成材的不一定都是名校毕业的,要给孩子留后路。孩子有了这种心理准备,考场上才能如释重负,把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来。

家长应正确对待考前训练,一次没考好就训斥、埋怨,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产生自我怀疑,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原因。这段期间也不要过多谈论考试,注重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以幽默、平等的谈话方式交流,淡化紧张气氛。不必完全改变家庭原有的日常生活规律,制造出“一级战备”的气氛,造成压抑烦闷的环境,更不可将工作中的矛盾和家庭矛盾在孩子面前表露。

(2)多鼓励,少指责,轻装上阵

平时不要追问孩子准备得如何,减少指责,而是多谈心、多鼓励,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有明显不妥行为,应以选择性问句的形式提出,这样孩子在得到提醒的同时,也得到了尊重,从而很乐意地接受意见。当孩子有懊恼沮丧情绪时,要想办法让孩子进行情绪宣泄,让孩子放下包袱,让孩子轻装上阵,考试时反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超常发挥。

(3)好烹调,吃饭时勿喋喋不休

尽量做到色香味俱佳,干稀搭配,促进孩子食欲。进餐时不要喋喋不休询问考试情况,尤其不要和其他孩子比,引起孩子的反感,出现逆反心理,导致情绪低落,影响食欲。更不可在餐桌上训斥孩子,强迫和催促进食。吃饭后不要马上让孩子看书。读读报、看看新闻,不仅可休息、放松情绪,还可以了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助答题。

(4)预防疾病,应急药品事先准备

预防感冒、中暑、腹泻及其他意外,可备些应急药品,如感冒清热冲剂、藿香正气水、止痛片、胃舒平、甘草片、风油精、十滴水等。但考生用药一定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尤其要注意用药,有不舒服情况应及早去医院诊治,防止病情加重。

(5)科学用脑,穿插复习,动静结合

考试是智力、体力、心理的拼搏,只有科学用好大脑,才能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取得胜利。首先要了解大脑是越用越活,而不必担心脑子会用坏,但要遵循大脑的生理规律。人的大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如果大脑的某一部分长时间地工作,就会疲劳,脑细胞就会由兴奋转向抑制,这时再继续复习,效果一定很差。所以要各门功课穿插复习,休息的时候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绿树、闻闻花香、做做操、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些方法有利于大脑健康,提高复习效果。

每天睡眠不少于7个小时,如果睡眠时间少,睡得不深,第二天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并转入抑制状态,使理解力、记忆力降低,严重影响学习,产生紧张、焦虑。

(6)客观评价,调整好自我期望值

果断地放下自己已经熟悉的内容,不要患得患失,提心吊胆,眉毛胡子一把抓,总是怕自己考不好。有的考生越是临近考试,越是没底,结果越忙越乱。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可突然对自己丧失信心,变得神经过敏,对一些小事变得十分在意,压力加大,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动辄发脾气,对人对事缺乏耐心,这些不良心理对考生的复习十分不利,考生宜调整好期望值,客观评价自己,消除不良情绪,立足于达到自己平时的成绩,同时做好可能失误的准备,排开杂念,避开干扰,集中精力,以平静、有序的心态备考。

(7)控制情绪,谈心说笑,听听音乐

当处于一种难以言明的、高度紧张精神状态时,可找朋友谈心说笑,使自己的满腔郁闷之气得以宣泄。或自我暗示、想象,通过回忆自己成功的经历,提高自信心。聆听优美舒缓的音乐也能减轻紧张焦虑。(未完待续)

标签:;  ;  ;  ;  ;  ;  

如何培养儿童学习兴趣(一)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