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对策研究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
时丹丹,王 琪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摘要: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增强服务意识,倡导民主参与,多方协作,共同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对于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提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帮助哈尔滨市的公共服务发展。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力地推动东北地区的发展,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应运而生。振兴东北,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振兴东北必须要打好发展组合拳,经济、政治、文化一手抓,尤其要注意增强文化这一软实力。为切实推进文化产业,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在东北地区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化惠民工程。而作为一个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城市,哈尔滨市的文化发展对振兴东北具有重大意义,但哈尔滨市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优化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及特点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20世纪70、80年代,由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B.登哈特与珍妮.V.登哈特提出的。是反思和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过程中诞生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它更加侧重于关注服务对象的权益和群众的文化权利。它认为这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应该更加民主透明,对公众公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关键主体,应该侧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尽最大努力满足供给对象的文化需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民主研究,在供给过程中加强与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交流。在政府准备出台公共文化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充分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服务目的。加快政府的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特点可概括为: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责任重大,不容小觑;战略思考,民主行动;为公民服务;注重分享领导权六个方面。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涵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一概念的内涵,最常用的解释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指由政府、公共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度、公民的文化需求等因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定义为: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供给主体共同承担的,通过彼此间通力合作,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偏好,提供文化服务产品和资源的过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具有公益性,公平性,差异性等特点。
前不久,一家地处江苏省由日本企业投资的生物重金属吸附剂生产线正式投产,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而支撑起这一产品的原材料,正是“中黄麻4号”。
二、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根据哈尔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统计,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21个文化馆,其中,市级文化馆5个,区级文化馆9个,县(市)级文化馆7个,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283个。拥有20个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278人。其中,省级图书馆1个,市级图书馆1个,区级图书馆9个,县(市)级图书馆9个,建有农家书屋723个。全市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共114个。艺术表演场所18个,演出场次2679场;市专业表演团体28个,表演场次1930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以下特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次数逐年增长,惠及范围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动品牌影响力逐步提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进展顺利,文化先进区、县(市)不断涌现。
(二)存在的问题
3.缺少群众文化需求表达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以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哈尔滨市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政府掌握并负责分配大量的文化资源,并且全程掌控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政府没有充分地了解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而是从政府角度,单向的、“一厢情愿”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一股脑儿地提供给人民群众。群众文化需要缺少表达渠道,无法说出真正的心声,只是被动地接受政府所提供的文化服务。这种缺乏沟通,单一的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导致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与人民生活脱节,偏离群众需求,文化服务工作满意度低,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越发缺乏内涵,逐步成为难以被公众认可的快餐文化。人民群众因为缺少表达渠道而难以真正表达自己的文化需求,不满足于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长此以往,缺乏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与动力。
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满足公民的需求是公共服务供给的目的。政府行政过程中,要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客体是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政府必须要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最终目标。
1.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且渠道单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政府或文化部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承担的,它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沟通协调,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但目前哈尔滨市尚未形成以政府供给为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主要表现为: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类型和内容由政府单方面决定并提供的,社会组织和居民无法参与其中。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是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的,由居民或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公共文化活动数量少之又少。政府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者,也是主要管理者,多重身份的压力使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被认定为文化事务,城市的其他部门,如财政,国土,税务等部门均没有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来。多种因素的共同干预,使得公共文化尚未上升到整个社会的层面,仍停留在小文化的层面。总结来说,大多数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存在严重的缺位,其他社会力量也缺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是当前哈尔滨市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一大问题。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使命就是服务,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最大特点就是公共性与社会性。政府要确保公共利益在行政过程中得到重视和保护,制定并实施符合大众公共需求的政策和制度,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配合,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哈尔滨市政府来说,如何切实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效率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公平性,是目前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3.健全需求表达机制。掌握人民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政府及时调整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方向,有针对性、有效率地提供文化服务。在输出方面,政府与文化服务其他供给主体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转变传统的供给观念,调整以往的供给方式。要转变传统的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开始探寻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立在群众需求表达机制基础上的、双向沟通的需求型供给形式。首先,哈尔滨政府要借用专家的智慧与力量,对本市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预测。其次,要做好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充分了解群众对文化服务工作的反馈意见。最后,根据群众的反馈意见,进一步调整文化服务供给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提供群众真正所需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针对哈尔滨市目前的文化服务供给现况,政府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掌握需求、精准提供服务。通过健全文化需求表达机制,为群众提供反馈的平台,有利于及时掌握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意见与建议。针对不同的需求有指向性的提供服务,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优化。
5.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哈尔滨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并且缺少专业化服务人才,哈尔滨市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福利待遇水平不高,这些都已成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专业队伍的最大掣肘。当前,哈尔滨市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年龄断层十分明显,缺乏年轻人才。文化服务工作者多为退居二线的人员,工作状态不理想,缺乏活力。区、县(市)文化馆、图书馆40岁以下工作人员仅占人员编制总数的1/3,部分年龄较大的人员缺少专业技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许多工作人员不会使用电脑,缺乏了解和掌握新科技、新事物的能力与热情,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求不相适应。从事文化服务的专业人员人数较少,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环境不佳,制约着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启示
2.供给形式单一。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水平较低,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单一。对于各级文化场所,虽然对公共服务工作开展比较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文化的一部分需求,但在大多数乡镇,艺术画廊和博物馆中,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也主要以传统的静态展示形式,叙述者详细讲解为主,不具备高水平的数字显示,对于群众的有限诉求,场地整体情绪不大高。特别是哈尔滨的基层社区,农村的基层文化遗址,农村书店和农村电影放映。由于数字化程度低,宣传不足,文化资源配置不足,文化资源不足,群众往往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需求,各种设施和服务的功能都没有发挥作用。近年来,虽然哈尔滨市政府积极推动舞台艺术进入农村,进入社区,进入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但由于缺乏互动机制与反馈机制,政府的公共文化管理部门和表演团体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不尽人意,群众满意度低。
1.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哈尔滨市政府应转变服务供给观念,逐渐下放权力,构建多元化供给模式,明确权利边界,保证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单一主体模式无法运行,政府需要与其他供给主体通力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活动中来,激发社会资源潜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团体、民间个人平等参与、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多元供给模式格局,大大提高了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与效率。因此,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构建共建共享的有利态势,弥补政府职能缺位形成的服务盲区。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打造多元主体共同提供文化服务的局面,提高服务效率。引导鼓励区域内的文化企业与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展开良性竞争。支持区域企业积极参与重大文化活动,包括非遗项目保护等。只有激活文化市场活力、提升文化企业的积极性,让全民共享多样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
4.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目前,哈尔滨市乡镇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数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并不高,真正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宣传的资金和人才等也相对稀缺。在城乡文化服务建设上,尤其是在乡镇地区的文化供给方面,哈尔滨市政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哈尔滨市区和乡镇在人口数量上基本持平,但在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哈尔滨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市区,投入到县(市)的资源十分有限。哈尔滨市政府的乡镇文化财政投入与市区相比较少,在此基础的影响下,城乡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差距不断地拉大,城市的文化服务设施规格远远高于农村,大部分县(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且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成为摆设。
(二)推进供给优化的对策建议
经过第一次遍历,所有的等价标号关系均被记录在数组Label_common[P×Q]中,接下来需要对产生的大量等价标号进行归并处理,使得每一个共同连通域有唯一的标号与之对应。此处采用迭代的思想对等价标号进行归并处理,定义n(n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哈尔滨市政府应鼓励公共文化服务供应部门以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加强哈尔滨市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逐步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播渠道,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逐步形成了多媒体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文化共享圈”,整合信息传递、知识服务、艺术欣赏、文化传播、交流互动、培训学习等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间限制,在一个网络中覆盖城市和县级的精彩文化活动。建立互联网计算机终端,移动APP客户端和高清互动电视终端等服务平台,实现连通性和实时同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享受同等质量和水平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并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标准化的文化服务供给将大大提高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加快哈尔滨各级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化建设,整合网络平台和终端。构建统一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物理限制,资源共享,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
反双曲正弦函数的ADRC系统的参数整定包括对改进后的反双曲函数的TD、反双曲函数的ESO、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和扰动估计补偿的参数整定。
20世纪20年代初,小说《印度之行》悄然问世,这部作品是福斯特至情至理的巅峰之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英国统治下的印英双方的冲突、矛盾与交流障碍。福斯特在印度暂住期间,亲眼见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残暴行为,他有感而发,便创作了这部以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为主题的佳作。《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艾德拉、艾席思等人在清真寺、圣殿和山洞中发生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中的景物、季节等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味,例如,在“清真寺”这部分故事情节中,其天气正值印度的“凉季”,而“凉季”则象征着人的理性和清醒。
4.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到相同的文化服务,包括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均等。通过全面统筹城乡文化资金与设施的发展,适当调节政策力度等方式,使哈尔滨市乡村政府获得足够的文化建设资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系统,丰富文化产品的种类,增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次数与频率,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哈尔滨市政府要把握公共文化服务正确的发展定位与方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针对哈尔滨市的现状提出新的理念,引入新的机制,采用新的形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惠及面,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n old woman,an old man and an old cat,and they were all very happy.
5.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只有大力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才能高效及时地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需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首先要丰富人才引进形式,拓展引进渠道。全方位积极吸引综合性人才,激发人才活力,使之为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还要逐步提高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待遇,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注意引导文化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也要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要定期组织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针对人才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巩固基础,弥补不足。最后,要完善人才队伍激励机制,激发文化服务人才活力。建立健全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定期考核人才,提拨并重点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人才提供发挥的空间,逐步实现人才、绩效、报酬的一体化管理。
现如今,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保障公民权益,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供给主体关系,规范供给行为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哈尔滨市政府的引导及鼓励下,社会力量与公众应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针对公众不同的文化需求,不断探索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形式与途径。同时,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帮助哈尔滨市早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 杜晓琳,郭洪泉.关于哈尔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5(6):55-57.
[2]段丽娜.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24-126.
[3] 张素娟.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供给的模式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26):192-193.
[4] 王 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8):235-236.
中图分类号: G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13X(2019)09-0001-03
收稿日期: 2019-07-02
作者简介: 时丹丹(1981-),女,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管理;王 琪(199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