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论文_李丽娜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11

摘要:目的:探讨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对于提高血管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后)51例和对照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前)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96.08%>84.44%)相对更高(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率(3.98%<15.56%)相对更低(P<0.05)。结论:基于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帮助其快速、有效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以及血管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其病情复杂。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药物、手术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而为了帮助患者快速、有效的恢复,需要在治疗恢复期间,给予其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1]。该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血糖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提高对其的敏感度,并建立完善监测评价标准,评估血管外科护理质量,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性的指导。本研究以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将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前(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23,最高龄81岁,最低龄38岁,平均年龄(54.9±4.8)岁;其中静脉疾病23例,动脉疾病22例,血管损伤6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20,最高龄78岁,最低龄42岁,平均年龄(56.3±4.4)岁;其中静脉疾病21例,动脉疾病19例,血管损伤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我院血管外科于2016年7月开始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敏感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参与进来,从既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收集国内外关于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究报道和文献资料,进而明确血管外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敏感因素,从中了解到下肢末梢血运异常、低血糖、压力性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增加了血管外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需要将相关指标纳入到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当中,进而有针对性进行监护。

②风险评估:基于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对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密切监测患者体征状态,关注其皮肤、体温以及血糖水平,同时问询患者的感受,警惕局部红肿、体温升高、低血糖等情况,评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③风险管理: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洁净、舒适的休息环境。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体位调整和翻身。合理膳食,确保营养的充足供应,但需要考虑到饮食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适当予以调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制剂,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记录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下肢末梢血运,对其下肢部位进行按摩,适当进行运动,以加快其治疗恢复。针对常见、高发的并发症,需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96.08%>84.44%)相对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于表1:

3讨论

血管外科疾病类型繁多且病情复杂,其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2]。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则进一步提升了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标准,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和完善。基于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明确了临床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使护理工作更具前瞻性,有效预防低血糖、压力性损伤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维护患者在治疗恢复期间的健康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体验。

本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相对更高(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结果提示,基于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风险因素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血管外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倪欣蓓.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147-148.

[2]王永芳.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152-153.

作者简介:李丽娜(1983.04-),女,汉族,籍贯:天津,学历:本科,职称:护师。

论文作者:李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论文_李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