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思考——以人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至第4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以人论文,学生进行论文,至第论文,单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是一种整体互动的思考方式,以“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为核心。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Jay Forester),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绩斐然([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系统思考中,最重要、最有用的洞察力,是能看出一再重复发生的结构型态。系统思考有三个基本元件:增强反馈、调节反馈和时间滞延。有些基本的系统基模是学习系统思考必须掌握的,比如“成长上限”基模和“舍本逐末”基模。
系统基模一:“成长上限”基模
系统基模二:“舍本逐末”基模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它不是一件件独立事件的组合,而是具有严密逻辑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并没有把自己跟所处的世界加以区分。那时的人类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打破的整体,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后来,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人们逐渐学会了区分“自我”与“环境”,刻意凸显个人意识,强调独立意识。正是这种区分使人类学会认识自然宇宙,创造出20世纪的科技文明。
然而这样的区分也演变成分割与孤立。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出现加深了专业化程度,加深了社会分化,更加深了思想的割裂。我们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分割开来探讨,学校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当我们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其分割成可以处理的片段来思考,然后加以整合。这种先分割再组合的思想是当代思潮的主流,对于许多复杂工作是非常恰当的。然而在另一方面,分割却使人们难以更深入观察整体的组成分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形成的复杂现象。
对历史的学习让我们从远古走到现代,使我们可以一步步从历史的远景中看到社会发展的轮廓,再慢慢走进当今社会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系统思考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具体史实的分别解释上,使学生在理解历史整体的发展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下面根据系统思考的方法,尝试对课标版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来组织教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章第2课至第4课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其中第2课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下设三个子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第3课是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下设三个子目: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4课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下设三个子目: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这三节课内容多,线索繁,任务重。学生在了解这部分内容时也比较容易流于肤浅的了解和史实的记忆。笔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主要有四个部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君主专制的发展和强化;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如果以一个人体来进行比喻的话,皇帝制度好比人的大脑,中央机构好比人的神经中枢的另外一个部分,即脊椎,而地方机构就像人体的神经末梢了。(如图一)在这个体系中权力斗争主要体现在两组矛盾上:一个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个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图一
在这个系统中,政府的各个部门有明确的地位和具体的分工。皇帝是首脑,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互相配合而又互相牵制,从而有利于皇帝集权。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央集权涉及到的矛盾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分封制下,诸侯有设置官吏、征发赋役、调集军队等权力,这三种权力恰恰是一个实体能够独立的三大要素,即政治上的自理能力、经济上的自立能力和军事上的自保能力。这三点具有某种普适性,比如汉代的豪强地主、唐代的藩镇、近代的军阀,无不拥有这三种权力,而且强大到足以摆脱中央的地步。
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为例,可以看到地方势力之所以能够与中央相抗衡,原因就在于地方上的三权归一。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王可以设置官员、征发赋役、调集军队,唐朝的节度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的权力如出一辙。所以,宋朝的皇帝收地方三权,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但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即“积贫积弱”。(如图二)
图二
(三)君主专制的发展和强化
自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历届政府都想方设法加强君主的权力,汉代的中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宋代分割宰相的权力等等,皇权与相权此长彼消,但总体看来还是皇权略胜一筹。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使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仍然以宋代为例。唐朝三省六部制运用分权方法,达到了君主专制的目的,而且各部门分工协作,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但出于各种原因,宋代在已经定型的系统上又增加了一套机构,致使官僚机构臃肿变形,国家不堪重负。(如图三)
图三
(四)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秦始皇对地方高官采用直接任免的办法,牢牢地将用人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代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荐官员的方式,并且对选官的标准做了一定的规定。但这种选官制度也存在问题,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推荐者的权力越来越大,选官的途径最终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他们在朝中形成累世公卿的局面。(如图四)
图四
隋唐确立了科举制度,如想为官,必须先通过考试,这样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也为国家网罗了大批人才。(如图五)
图五
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激增,考试程序也逐渐严格。到了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科举上采用了八股取士,(如图六)对考试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无论内容还是格式,都有明确的限制,考生只要按照规定的模式和内容答题就可以了,从而限制了人们的思想。
图六
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分析历史问题,很容易将历史现象整合起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标签:系统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