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习价值工程的构建_社会教育论文

论社会学习价值工程的构建_社会教育论文

谈谈营造 社会助学价值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文,社会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助学,就是社会办学,就是集中社会教育资源,为就业前的青年和就业后的成人开拓各种学习渠道,以弥补国家发展教育能力之不足。将社会助学营造为教育的一种价值工程,是完全必要的。

按营造社会助学价值工程的要求来分析当前社会助学状况,亦喜亦忧。说喜,近几年来,社会助学方兴未艾。说忧,目前社会办学基本上处于盲目自流,结构失衡,具体问题很多,因此,端正社会助学方向,走出社会办学误区,积极营造社会助学理想工程乃当务之急。基本要求是:

一、置社会助学于政府领导和宏观调控之下

大规模社会助学活动是在自学考试助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始发至今,不少地方政府已经进行了行之有效的领导,但有些地方还没把此项工作在教育工作中“立项”,没有加以领导和管理,或者虽有领导和管理,尚明显存在三个问题:

①管理多头:学历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而非学历教育则由成教办、职教办、劳动局或其它机构管理。人们并不反对管理上具体问题的合理分工,但一个助学单位,往往有几位婆婆,政出多门,相互扯皮,以致教育资源不能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方面统一配置,这是有损失的。因此在管理的主体上,当以一个头管理为宜。

②权责分离:职教办本来是管职工教育的,而初中后、高中后教育和农民教育的非学历助学部分也要由职教办批准,于是就出现了有批准办学之权,而无管理教学之责。在干部、工人的学历教育方面,批准权在教育行政部门是有道理的,但它们对教学管理也很少过问。这种权责分离现象,不利于社会助学的健康发展。

③领导管理的简单化:所谓领导管理,主要表现在办学的批准权上,而办学批准权的运用,又主要表现为“等客上门”。关于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办学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领导上注意不多,要求不严,深入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

各种情况说明,政府有必要加强对社会助学的领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助学单位也应有相应的办学自主权。政府简政放权与单位办学自主是发展社会助学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认为简政放权就是削弱政府领导的观点是不对的。正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样,社会助学单位也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政府简政放权,主要是将既往的直接管理变换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以法律的、经济的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助学进行宏观调控。当前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还不完备,行政手段还难以合度,这是应当加紧研究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的领导可以放松。政府对社会助学的领导任何时候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应当讲究社会助学结构的合理化

由于社会助学对象多,因此,助学结构的合理化是助学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构成大致为:

①适量的基础文化教育。主要是为自学考试助学,也为成人高校培养生源,以适应部分初中后、高中后社会青年升学的需要。

②大量的青年就业前的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对当前社会助学状况进行某种纠正。现在的社会助学,为自学考试提供某种帮助是有道理的,但主要是为自学考试服务就不妥当了,现在,遍地办起了自学考试助学班,大学办、中学办、一般职工学校和培训中心都在办。广大初中后、高中后社会青年为求得一张普高学历证书,纷至沓来,出现了“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又一种情况,是很不合适的。社会助学应始终坚持将社会青年就业前的职业教育作为基本方面。在我国由于旧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至今未能完全提到应有的位置上来,这不能不算是一种失误。众所周知,我国1.2亿就读生中,只有4%的人能升入大学。70%的人得接受职业教育而就业。社会助学在这方面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就职业教育来说,社会助学也应求得初、中、高级的结构合理化。

当前为了发展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作为职业教育“排头兵”的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助学中独特的巨大作用,依靠它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培养职业教育师资,造就各种职业高级应用人才。因此职业高等院校办学规模需要发展,招生计划需要加大,社会助学任务需要加重。报载,国家教委聘请的职业教育顾问德国人伯克博士提议,中国现在60%的本科大学应改变教学任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在迅速发展。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20%到50%。在美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社会学院80年代在校生已占高校学生总数的40%,而我国现在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等学校在校生尚不足8%,这个情况是很值得研究的。可以想见,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结构不加以改革,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包括以社会助学形式出现的职业培训结构是难以合理的,职业教育是难以迅速发展起来的。

③作为职业再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和劳务市场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在职职工对多职业多技能的追求,这就为社会助学工程确立了一个子系统。竞争上岗和劳动力优化组合的结果,使社会助学工程和劳动再就业工程紧密联系起来,社会助学工程势必又确立了一个子系统。由于在职职工是现实生产力,社会助学对他们实施职业再培训,对社会稳定、扩大就业和生产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④必须顾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实践一再证明,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获得社会助学比之单纯自学或仅按单位组织学习,成效更大。现在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问题还注意不够,社会助学单位,特别是高等院校,应迅速在这方面多多投入。

以上情况说明,社会助学应当有领导、讲结构、思路清楚地进行,将社会助学停留在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的需求上是不够的。

三、迅速制定社会助学发展规划

现在的社会助学自发性盲目性很大,这在社会助学兴起阶段是难免的,也不影响社会助学作为社会一项价值工程的存在。但应积极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助学前程远大,政府有必要按社会助学的客观需要,迅速制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难度很大,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过程,才能逐步趋向完善。起始阶段的规划势必很粗略,但应包括以下要求:

①以导向为前提。社会助学是一项新生事物,当前褒之者、贬之者两种价值观念并存,规划应支褒否贬。纵观社会助学现状,长、短两种情况同在,规划应扬长避短。设想社会助学未来的发展,快、慢两种可能同时存在,规划应助快防慢。现在制订规划,要特别强调按社会助学宗旨,强化规划的导向功能,以克服社会助学中早就存在的某种自然状况,尽快解决自流自生自长现象使社会助学有步骤有目的地健康发展。

②以符合求助者的客观需要为依据。无疑,社会助学应建立在各种学习求助者的要求之上,如果没有人在学习上求助,助学便不能在社会上存在。但是必须注意到事情的两方面,一方面,求助者的心愿往往是炒一个时期的热门专业,超前学习的积极性很差,这不对;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学习以既定的内容、固定的方式求助于社会,毕竟是短时间的,任意超前也是不行的。规划是有时限的。制定规划必须将一个人当前的、超前的学习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③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核心。社会助学是人才工程,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在这信息和技术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很快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是很快的,社会助学规划必须与这种迅速变化的情况相适应。如果规划提出的办学任务,没有发展的特色,规划便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美国《洛杉矶时报杂志》论述说,秘书、电话服务员等10种人才,“10年内极有可能过时”,而高级广告主管人、信息代理人等10种人才,在“21世纪头10年极有可能问世”,它的论述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它的基本观点是人才需求发展的观点,对搞好社会助学规划有某种参考价值。社会助学的层面和内涵是不能凝固的。

④要与大教育及经济、劳动、人事、科技等部门的教育规划衔接和协调。社会助学虽然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现象,但不可能成为孤立现象。它要纳入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规划构成各部门的工作整体,才具有持久的可行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教育部门是社会助学总体规划的制定者。它指导并综合各部门的规划,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⑤要以相应的教育资源作保证。有投入,才有产出。社会助学规划应反映社会办学任务和社会办学人、才、物的统一。不断集聚与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才能保证社会助学不断发展和助学规划的实现。

搞好规划的难度很大,但工作要领也很明确。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和教育资源供求预测,再以滚动的方式推进规划,规划是可以日益完善的。

四、端正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正确,才能体现社会办学的重大意义。社会助学之所以能不断发展,缘于绝大多数办学单位按教育宗旨办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必须承认,部分办学单位疏于自重和自律,办学心术不正,出现了严重的“三乱”现象。由于社会助学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乏力,这“三乱”现象又迟迟难以解决。“三乱”的核心是乱收费。有一些单位,把谋利作为办学基本目的,将收费美称为办学经济效益。这就必须明确指出:办学应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始终紧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有经济效益的问题,但教育的经济效益和办学的经济效益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教育在育人的直接活动中不产生经济效益。教育的经济效益寓于受教育者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的产品之中,经市场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时才实现。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各种人才,人才在生产中有所作为,教育经济效益才有保证。而所谓办学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收费标准问题。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经济效益的大小不存在因果关系,不是一回事。高标准收费,当然不等于教育经济效益的提高。以下几个问题,反映了一些办学单位谋求经济利益和办学思想的偏差,应当认真加以解决:

①片面追求高层次。有些办学单位为丰富生源,无论是举办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无论是举办那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培训,学历、资格或者等级都是越高越好。办大学似乎“大家来学”,培养技师似乎“人人为师”,而初、中等教育则普遍受到冷落。结果由低到中到顶的塔形教育层次变成了倒塔形。这不是教育的合理结构,与社会合理的人才结构也不吻合,教育的功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结构的功效。结构不合理,势必影响教育功效的发挥。

②偏重学历教育。一些办学单位认为社会助学,只相助学历教育才有声誉,才有活力。对职业资格培训或者岗位培训就难得问津。更有甚者,竟开展了“双学历”教育,所谓大专班的学员学习结束时,可获中专和大专两种证书,至少可获中专证书。这样高收费的目的达到了,可学籍制度和学历证书制度被搞乱了。办学思想不端正是很清楚的。

③工作包分配。为了招徕学员,有些学校不考虑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竟与学员签订协议,答应毕业生由学校统一分配工作。结果费用收全了,而毕业生分配不出去,影响很不好。

五、一定要保证质量

社会助学工程是以良好的教学质量作保证的。跟经济增长方式一样,社会助学的发展也容不得粗放型,教学必须精益求精。社会助学除应按通常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注意到以下几个特殊问题:

①学员先天有所不足的问题。寄希望于社会助学的学员,好学向上,思想素质是很好的,但他们中许多人或在国家某种考试中名落孙山,或在某次优化劳动组合中待业,或尚无就业技能,这就说明他们文化基础和技术素质不高,教学中教学双方不殚精竭虑,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社会助学多函授,函授中的面授教学往往急于求成,讲进度有余,讲质量不足,教学质量就更难提高。

②传统思想影响的问题。一些人旧思想根深蒂固,总是将社会助学当做教育异株,认为教学不正规,教学质量低一格。即使教学正规,也被认为不过是一种应试教育,目的是给学员一张证书而已。这种观点淡化了社会助学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们主观上放松了教学质量。人们必须从这种传统思想下解脱出来,迅速给社会助学正名定位。社会助学单位自身也应当讲究教学的规范化。很清楚,人们不能以旧思想的清除作为社会助学正名定位的前提,而要以教学的实际成绩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尊重和爱护。

③克服培训市场消极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助学单位将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自主办学,从而无可避免地出现培训市场。这样,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就存在国家直接管理和市场调节两种机制。跟市场经济具有消极面一样,培训市场也存在着消极面,这就时时影响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培训市场固有的开放性革命性是刚性的,只要人们能动地运行培训市场的刚性,社会助学的教学质量就能够提高。

大致说来,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社会助学的发展就有了重要保证,营造理想的社会助学工程的根据就更加充分。

标签:;  ;  ;  

论社会学习价值工程的构建_社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