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业与科技现代化_科技论文

农村工业与科技现代化_科技论文

农村工业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技术论文,农村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表明,农村工业的兴起不仅其自身是由科学技术支撑的,而且农村工业是我国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转换的科学技术扩散中介,农村工业通过自身不断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农村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农村工业在由科学技术现代化带动的现代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一、科学技术是农村工业崛起的有力支撑系统

农村工业的崛起与科学技术的支撑是紧密相关的。农村工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经历了从“借脑袋发财”到“调脑袋发财”再到自己“开发脑袋发财”三个阶段。

由于农村工业兴办的初期,大多数劳动者是没有工业生产经验,更谈不上现代技术的农民,加之国家教育制度和科技制度的限制,致使农村工业得不到科学技术的足够支持。因此,只有通过给予一定的优惠将其他单位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请来,帮助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以促进企业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借脑袋发财”。这种“借脑袋发财”的方式确实带来了农村工业的发展。然而,这种方式的暂时性无法保持农村工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连续性;科技人员的非自由流动性使农村工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各种限制,而它的高交易费用则使农村工业的发展代价大,比较利益小。这种生产与科技结合方式的最大弊端,是不可能为农村工业的发展解决人才缺乏的难题,从而使农村工业企业始终保持竞争的活力。因而,随着农村工业实力的增强和壮大,农村工业已经具有物质能力引进人才,也开始对人才有吸引力,加上国家从政策上放宽了在技术知识方面对农村工业的限制和约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才流向农村工业,此时,农村工业便开始变“借脑袋发财”为“调脑袋发财”。

“调脑袋发财”对农村工业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也更大。它不仅能够使科技管理人才能够长期为农村工业服务,而且它的“传、帮、带”作用还能够为农村工业的发展培育和积蓄后备后继人才力量。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科技管理人才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能够使农村工业的发展充满生机,蓬勃向上。但是,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调入农村工业企业的科技人才毕竟是少数,无法满足农村工业日益发展壮大的技术人才的需要;由于调入科技人才的专业限制,使其难以与农村工业的发展需要完全一致,同时也限制了农村工业的发展;调入人才的交易成本仍然过高,这不仅增加了农村工业发展的负担,而且也削弱了农村工业的竞争能力。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工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自己动手培养人才,以保持自身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农村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为自己“开发脑袋发财”,以各种形式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就成为农村工业企业的一项迫切重要的任务。只有大规模地培训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工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供需矛盾,从而提高农村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而自己开发自己的人才,能够建立比较稳定的人才队伍。由于自己培养的人才的利益与家庭、企业、村镇息息相关,因此,他们会尽自己的所学和所能,来提高企业的水平,促进其快速发展。实践证明,人才的培养不仅促进了农村工业技术的进步,而且促进了农村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农村工业是我国从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转换中现代科学技术扩散的中介

从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的转换过程,实际上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和技术现代化过程。而在城乡分割的体制条件下,城市工业难以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技术变革。农村工业的出现,部分地替代城市向农村提供硬件技术和技术服务,成了城市向农村进行技术扩散的中介,又通过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而成为农村技术创新的中坚,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的技术变革。

第一,农村工业为农业技术变革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为农业技术的变革提供了大量的以工补农、建农、养农资金,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用现代机器设备武装农业。同时,农村工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和深度加工等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为农工商一体化社会化大农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农村工业是城市现代工业技术的扩散者和城乡技术一体化的促成者。农村工业是城市现代工业技术转让的接收者,也是城市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者。农村工业通过接收技术的扩散和从事社会化生产的分工协作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而向城市现代工业靠拢。同时,农村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又带动了以农村工业产品为投入要素的农业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这样,农村工业为城市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部门之间的各种技术联系提供了各种优化配置的条件,充当了城乡技术一体化的连结者和促成者。

第三,农村工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二元结构经济向城乡技术一元结构经济的转换。农村工业不仅是城市现代工业技术扩散和转让的接受者,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农村工业经过十数年来的发展,技术总体水平大大提高,技术实力大为增强,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者。它不仅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冲动,同时它的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也将向广大农村扩散。农村工业的这种不可估量的作用,将有力地促进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的转换。

三、农村工业科技水平低度化的现状及对其用高新技术改造的重要性

农村工业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虽然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技术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然而,总的来说,农村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农村工业技术水平的低度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农村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薄弱。农村工业发展的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自身积累的有限性,使农业不可能积累更多的资金来哺育农村工业,因此导致了农村工业启动中原始积累的“先天不足”。这就使农村工业的发展难以走出技术水准低度化的循环怪圈。

第二,农村工业发展的粗放性,使农村工业发展的技术变革“后天失调”。由于农村工业基础水平低,技术低度化,从而迫使其充分利用廉价非熟练劳动力的优势,搞产值速度型的外延扩张,粗放经营。这就使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加大了农村工业向现代工业“进入”的难度,也阻碍了农村工业向高度化技术的升级。同时,由于农村工业的分散经营、规模不经济、外部不经济以及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的逐渐丧失等,致使其经济效益逐渐下降,社会效益也逐步下降。

第三,农村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意义在于“人的创新”。农村工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广大农村土地上成长起了一大批能够“呼风唤雨”的创新人才——农民企业家。然而,农村工业的发展之所以在昔日优势不再有的情况下难以再上新台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技术创新人才的严重不足。正是由于这种技术创新人才的不足,使农村工业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能向科技进步要效益,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以上分析说明,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要再度辉煌,关键在于如何走出技术水平的老龄化、落后化、低度化的困境。然而,农村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对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不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因此,我们应把用高新技术改造发展农村工业放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因为:

第一,这是由产业革命的性质决定的。产业革命的最主要任务是使原有产业发生根本性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发生需要更高的技术,它用全新的技术彻底取代传统技术,产业革命是以全新的技术规范全面改变各个行业部门而实现的。从纯粹技术的角度来看,经济和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和部门应该更有能力完成这种革命。但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革命代价太大,需要抛弃的是在生产中领先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需要牺牲的是当前规模较大的市场,当时还属先进的产品。牺牲这一切领先的东西而去冒风险,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难以作出这样的决策。因而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这样的革命难以发生。而这一切对于经济和技术落后的地区及部门来说,这种革命的代价却并不那么大。所要淘汰的本来就是落后的技术和设备。所要牺牲的市场本来就小,所要替换的产品本来就销路不好,效益不高。对于落后的地区和部门来说,沿着传统的道路走下去,是不可能竞争得过已经领先的地区和部门的。它们千方百计想要改变自己的落后地位却百般无路。而新的产业革命却为它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不再跟着别人后边走,而是跳过别人发展的许多阶段,直接走到最前面,超越先进。因此,它们很容易全力以赴,参与和推动新产业革命的发生,这正是我们把农村工业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

第二,这是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决定的。产业革命的任务更重要的不是建立新产业而是使旧的产业发生革命性的改造和发展,这是新产业发生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方向是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而不是国际化。因为只有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变革上,把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作为适应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革命的主要任务,才能把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农村工业,放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的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标签:;  ;  ;  ;  ;  

农村工业与科技现代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