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视角——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道德建设论文,视角论文,执政能力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必须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
主要因为: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本身所居的特殊地位,它对整个社会道德以至整个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都是一个关键问题;二是提升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具体说来,积极开展并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是:
第一,保持中国共产党组织、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有助于党组织更经常地对广大党员进行党员标准教育,使他们更自觉地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先进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有助于使广大党员按执政道德规范的要求自律、慎独,更自觉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真心实意地做人民群众的公仆,防止非道德规范行为特别是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助于使广大党员更自觉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有助于使广大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执政观,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
第二,保证中国共产党政策抉择的德性选择。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其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进行政策决策时,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身的政治权威,争取民众的舆论支持,树立自己的道德形象,扩大自己的道德影响;另一方面,依据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保证其政策价值的德性选择——正确地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充分体现人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正确地调整在党的既定方针、政策基础上的不同社会群体、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关系和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自己与普通群众与党(国家)与组织(集体)之间的关系等。
第三,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要长期执政,除了有法理的合理性外,还必须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合道德性。因为,一个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工作作风的执政党的组织及其党员能够认真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其所作所为被人们视为楷模,从而对社会起积极的表率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而,广大人民群众都会真心拥护这个党,这个执政党也就获得了长期、合法执政的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反,一个政治上不成熟,政治品质卑劣,阳奉阴违,以权谋私,思想观念陈腐,工作方法简单的执政党的组织及其党员,不可能认真而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所作所为必将对社会起消极作用,从而必定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而,广大人民群众都会反对这个党,这个执政党也就失去了长期、合法执政的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执政道德建设及其研究,始终保持道德先进性,形成自我调控的内在道德机制,努力把自己置于社会道德领域的最前沿,保持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即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统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和坚持党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间的统一;自觉地坚持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以巩固和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义基础,确保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性。
第四,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明水平。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有助于党组织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忠实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道德准则,率先垂范,以德行政,反腐倡廉,坚持摒弃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作风,做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第五,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建学科的发展。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的内容——有助于增加党的权威领导的含量,实现党的权力领导与权威领导的有机结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助于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明确领导责任,增强领导意识,提高领导水平,使他们在领导行为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好所肩负的领导重任——并进而推进党的建设学科的发展,使党的建设学科理论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的向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主题,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内含三个纵向方面的规定性和四个横向方面的规定性:
三个纵向方面的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围绕“中国共产党道德”、“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和“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展开。
四个横向方面的规定性是:第一,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执政党道德理论为理论源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自然,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执政党道德建设理论,既是题中之意,更是论题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二,以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具体国情为研究背景。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行之有效的政党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无不植根于本国的现实国情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必须以中国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国情为研究背景;第三,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出发点。这是因为,首先,从本质上讲,完善的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提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研究和建设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开展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研究和建设的可能性。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市场道德建设,客观上已经把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摆到全社会最高层次的位置上;第四,以加强和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研究视角。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党的执政行为表现出来的,党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所以,提升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使其明确执政目的,增强执政责任,规范执政行为,巩固执政地位,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和道德理论为指导,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研究的基本动因,以“执政道德建设”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和核心,以“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为研究客体,以中共党史学理论、中共党建理论、社会学理论、伦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政治学理论、领导科学理论等为研究的理论平台,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构想建立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执政党道德建设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操作系统,这一框架、系统可以概括为九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概念解析。(二)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继承与借鉴。(三)道德理想追求: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探索。(四)道德制度建设: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功绩。(五)道德文明工程:江泽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贡献。(六)和谐社会设计: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贡献。(七)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八)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九)加强执政道德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总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有与其先进性相适应的“特殊道德”。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代表了先进道德思想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既是党执政地位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要求。